分享

虚构无妨,胡闹不该

 指间飞歌 2014-08-27
虚构无妨,胡闹不该

2014年08月26日 13:55:5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罗群

  人类的历史从未停下向前的脚步,而艺术却总是向来处回望。长期以来,历史题材的舞台作品、影视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颇受欢迎。譬如《甄嬛传》,自开播以来可说是重播不断,常播常红,还被改编成越剧,走上舞台。

  然而,随着历史题材作品呈现于舞台与荧屏、银幕,喝彩之外的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某某剧虚构历史、某某剧胡编乱造,还有人指责这类作品误导了孩子,影响了孩子学习历史,事情于是显得格外严重些。

  面对诸多的肯定和质疑,笔者以为,艺术作品处理历史题材,虚构无妨,胡闹不该。

  要想把这个看法谈清楚,恐怕先要说说什么是历史。

  历史大约可以从三个层面认识: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今人无法参与,现下不可目睹、不可重现的事实,这是第一层面的历史(以下简称历史一),比如春秋时期某日,郑伯克段于鄢;而第二层面的历史(以下简称历史二)则是与某事件处于同一时代的人基于彼时彼处的认识和立场,对第一层面之历史的记录,表现为从古至今留下的各类历史典籍,比如《左传》中第一篇就以文字记录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前因后果;而当下的历史研究、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等皆属于第三层面的历史(以下简称历史三),即今人基于自己的知识、情感、立场等,根据历史二,对历史一进行的一系列探寻和阐释,比如人们可以以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阐发正统大义,抑或权谋之道。

  梳理完这些,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无论历史二还是历史三,都少不了时人主观意识的参与和当下情境的带入,力求客观更多的是一种面对历史的敬畏、慎重的态度,而非唯结果论的绝对标准。尤其是当今人面对较久远的历史时,时移世易带来的隔膜感不可能完全消解,因此历史三从理论上便没有可能全然复现历史一。这也就是为什么哲学家、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历史题材作品要想还原历史一的原貌而完全不虚构,也实在强人所难。况且,观众欣赏历史题材作品,注重的是从中获得启示或者慰藉,说到底还是事关当下人生的关怀,而非考察作品是否绝对忠实于历史。

  至于有人担心这类作品误导了孩子,笔者还是劝告一句:无论历史二还是历史三,我国的典籍、史学研究成果都汗牛充栋,非常适合承担历史教育之使命;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教材,本非学习历史的理想途径,那么又何必向作品苛求那个本就难以企及的历史一呢?郭沫若的历史剧也有大量虚构,不是照样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吗?郭老的作品问世近百年,笔者并未见谁被其教坏了。

  因而,虚构是必然的,为了成就一部好作品,虚构甚至是必需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创作者应怀有敬畏历史的态度,合理把握虚构的尺度。笔者以为,历史题材作品的虚构要恪守两个原则:重大史实、关键细节不可更改;历史人物的生命、情感逻辑不可错乱。否则,虚构便会滑向胡闹的泥淖。

  拿日前在北京上演的话剧《兵团记忆》来说,兵团人征服沙漠的壮美历史化为简短的几个故事,每个故事本身都不是严格的“真实”,而是对众多真实事迹的概括,在尊重重要史实与细节的前提下,提炼过的故事更典型、更具艺术打动人心的力量。在沙漠恶劣的环境中,只要是有正常感官的人势必都会感到不适、痛苦,《兵团记忆》并未将这些看起来并不那么“高大上”的细节剔除,保证了历史人物情感逻辑的真实,那些小抱怨、小脆弱更反衬出他们的大勇大爱。

  相较之下,此前即受到多番批判的抗日雷剧,正是因为没有守住上述两个原则。手撕鬼子、血肉之躯靠功夫躲过子弹等情节已经脱离常识,这样的虚构近乎胡闹,使得英雄和敌人都几乎被妖魔化,本来充满鲜血与荣光的抗战历史失去了厚重感。自然,这类作品也暴露出创作者面对历史时不够严肃的态度。

  上述两个原则可以保证历史题材作品不会堕落为胡闹。但是,如何把虚构这把双刃剑用好,情形则更为复杂。仍以郭沫若的历史剧为例,《屈原》中著名的“雷电颂”,屈原说着白话文肆意抒情,但是观众只觉得美得一塌糊涂;而前几年播出的某演绎梁祝故事的电视剧,时代背景设在晋代,剧中学堂的孩子却朗读着创作于晋代以后的诗,“违和感”陡然而生。

  说起来,“雷电颂”和“读诗歌”都是虚构的,但是前者出现在一部浪漫抒情气息极为浓重的作品中,便颇为相宜;后者出现在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叙事基调的作品中,便格格不入。倘若将后者的这种时间错位放在一部具有荒诞色彩的作品里,也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放弃“第四堵墙”理论,台上的戏剧不断地提醒观众:我们是在演戏,你看到的不是真的。这有些像布莱希特的“间离说”不是吗?在戏剧界,早已有人这么做了。

  可见,虚构的学问大得很,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谈论虚构的合理性上,不如多想想怎么利用它创作更好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