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玉虎

 yigeduxingzhe 2014-08-27
  (2010-05-24 11:33:41)

2殷商玉虎

2殷商玉虎

2殷商玉虎

2殷商玉虎

 

    中国商代制作的玉器。根据出土物分析,可划为早、晚两期。 
  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制造这种长而薄的玉器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此种作工尚不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琮之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术的进步。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商代晚期指盘庚迁殷以后 (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王陵区的11座大墓均被盗,劫余幸存的玉器极少,仅有玉戈、玉戚、玉刀、鸮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妇好墓未被盗掘,玉器出土了 755件,连同1949年后发掘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约有1200件以上。从工艺水平与风格看,有王室玉作及大小奴隶主玉作,也有来自方国的玉器,如有的出土玉戈上的刻铭说明是洮国和卢方所制。从某些出土玉器的材料和形式看则出自龙山和良渚文化圈,卜辞中的“取玉”或“正()玉”等内容正反映出商晚期玉器来源的多元性。

在这里主要说的是商代晚期玉器,晚期玉器主要以剪影式的特征,双钩拟阳线的工艺,纹路拐角处呈折铁线的形状来体现商代玉器艺术品的灿烂,所谓的双钩拟阳线,就是用二条平行的阴刻线,体现出浅浮雕样线的特征,且工艺精湛,线条流畅,后代的仿品,无出其右。在深圳文博会我们有幸见到了几件殷商玉器,我挑了一件造型奇特的玉虎,其余几件皆给了魏先生收藏。

    该玉虎是我见过的最为神奇的,昂首竖尾,四肢刨地,是正在一跃而起,态势威猛,呼之欲出。整体纹饰简洁,臣字形眼,双耳紧贴,嘴部三孔,正面为管钻打的平行双孔,表示挣大的双鼻,仿佛正在气喘吁吁,侧面打了一个贯穿孔,表示虎的獠牙,三个空,四给洞,将虎的呲牙咧嘴,蓄势待发的形态刻画的栩栩如生。

    玉虎表面的灰皮实玉器成器后风化的结果,真品特征明显,并且从玉虎底部,可以看到明显的“虫蛀孔”,也有人称为沁坑,还有专门看沁坑定真伪的,这些以偏概全的方法是不足取的,也是危害极大的。我问过很多人,光知道沁坑,而不知道沁坑的原因,居然也可以做为证据,岂不怡笑大方?简单的说有沁坑的一定不好受优质的玉料,而沁坑的形成原因是玉料里面的方解石溶蚀的原因。从玉虎尾部荷藕头部露胎出可以看出,玉质温润,致密坚硬。如此形状的殷商玉虎,在中国的玉器世上堪称罕有,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