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株硬集团:国际官司打出国际通行证

 文山书院 2014-08-28
株硬集团:国际官司打出国际通行证
——“优培工程”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报道之三

    何爱文  金文锋

    硬质合金被称作“工业的牙齿”,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工具材料的基础性产业。2013年,一场令全球同行瞩目的知识产权官司尘埃落定,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笑到了最后。

    以色列Iscar公司是世界硬质合金界的巨头。2010年5月,该公司起诉称株硬子公司的某产品侵犯了其发明专利权。在这场历时3年的较量中,株硬一方面提出了不存在侵权行为的证据,另一方面反诉对手专利无效,双双获得了胜诉。

    而在20年前,一场同样令全球同行瞩目的知识产权官司,却给株硬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瑞典某公司是世界硬质合金界的另一个巨头。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奋起直追世界领先水平,株硬花高价从该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引进线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欧洲后,由于知识产权界定不清楚,1994年株硬被对方以侵权为由告上了法庭。这场官司一打就是10年,最终认定株硬并未构成侵权,双方达成庭外和解。

    “我们艰难取胜,但却让我们眼睁睁失去了欧洲整整10年的大好市场机遇。”谈起这段历史,株硬知识产权部部长徐涛仍深感痛惜。当时,国内数控刀片市场95%的份额被进口产品垄断。

    透过株硬先后遭遇的两场国际知识产权官司,一个企业从技术“为我所用”到“以我为主”、从简单仿制到自主创新、从被动保护到主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呈现出来。

    吸取惨痛教训 13年实现大飞跃

    株硬集团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硬质合金的摇篮,也是我国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科研、经营和出口基地。但是,从1984年《专利法》实施到2001年,专利申请总数不到10件,授权仅2-3件。虽然设立了兼职的专利管理岗位及人员,但只有一岗一人,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发展促进作用相当脆弱。

    可以说,随着第一场国际官司进入尾声,教训开始在株硬发酵。“事实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绝对买不到的。国外设备供应商可以卖给我们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其核心制造工艺技术却决不转让,导致我们虽然花费巨大引进了先进设备,却制造不出高端的产品。要突破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与核心技术封锁,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徐涛说。

    2002年,一个转折点来到了。

    株硬第一次提出“5年申请100项专利”的目标,设立了“科研成果与专利管理”岗位,专职人员达到3人。通过积极宣传专利知识,深入挖掘创新项目,仅用2年就实现了5年目标,到2006年底,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件。

    2007年,一个飞跃点接着到来。

    这年7月,株硬成为湖南省首批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企业。4年培育期间,株硬制定知识产权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目标,相继出台了涉及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与办法,加大激励创新的力度;并架构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和单位,形成了“三级组织架构、三级管理模式”,公司总经理亲自担任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主任,圆满地完成了培育工程合同的各项任务指标。2009年,在全国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中,株硬以排名第36位进入发明专利拥有量前50名。次年,株硬成为首批湖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优秀企业。

    面对第二场国际官司,此时的株硬已今非昔比。

    “一方面,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不存在侵权行为的证据,我们的产品并没有落入其专利保护范围,公司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则积极应诉。另一方面,对国外公司的专利进行认真分析后,我们发现其专利保护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公司提出反诉其专利无效。”徐涛说,“第二场官司我们赢了。正是因为前车之鉴,让我们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从而成功规避了竞争对手设置的重重技术壁垒,并主动为竞争对手设置较高的技术门槛,拿到了通向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意识能力双增 专利产品几乎覆盖所有产品

    2013年8月,株硬成为硬质合金行业第一家知识产权贯标合格单位。

    “目前,公司有效核心专利及配套专利主要体现在超细合金棒材、超粗合金、大型制品、精密数控刀片/刀具及精深加工等高端产品上面,这些具有原创性的高端技术,大大提高了株硬在国际高端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徐涛说。

    紧密跟踪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株硬对轧辊专利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而且获得了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

    地铁、城市管网建设需要的盾构刀等深加工配套产品,几年前我国还完全依赖进口,株硬盾构刀专利技术的转化不仅为公司衍生出了一家新的子公司,盾构刀产业化项目还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

    开发的精密数控刀片/刀具专利产品,则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航空航天、汽车、能源以及模具等制造领域的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市场的垄断局面。

    据统计,近5年株硬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和42%,发明专利增长速度更快,并且申请量占总量的比例高达4成。株硬出口产品大部分为专利产品,2013年专利出口产品销售收入为1.52亿美元,占出口销售总额的9成。而公司专利产品销售收入则占到了公司总销售收入的92%。可以说,公司专利产品几乎覆盖了公司所有销售产品,并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大的增长比例。

    “发展重科技创新,依法护知识产权,打造世界硬质合金强势企业,这是去年株硬确定的知识产权方针。”徐涛说,未来3年公司要申请专利300项以上,专利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专利预警分析覆盖全部主导产品,跻身全球行业三强。

    好戏更在后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