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逐渐壮大,使商业银行业务表外化成为当今国际金融界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在存贷利率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提高竞争力,逐步开展表外业务,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随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 一、发展表外业务的积极意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内在的业务。 拓展和利益驱动,随着表外业务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金融业自身的创新发展,而且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发展表外业务,明显增加了商业银行利润。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是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业务种类基本上集中在存贷款业务上,商业银行的收入80%左右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不足20%。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变动越来越频繁,受到国际银行存贷利差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越来越小。商业银行就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表外业务是增加我国商业银行收益、提高收益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渠道。 二是发展表外业务,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贷款的利差收益还是证券投资的投资收益,都必然面临着损失资本金及由于利率、汇率等市场金融价格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开展表外业务,则可以有效避免、转移和分散上述风险。如商业银行通过有追索权的贷款出售,可以将流动性差的贷款证券化,从而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在降低资产损失可能性的同时加速了银行资金的周转。 三是发展表外业务,大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竞争力。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综合经济实力,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的规模和比例及盈利能力等。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能够很好规避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另一方面,商业银发展表外业务是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满足客户多元化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 四是发展表外业务,间接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在现行的法律政策范围内,商业银行积极发展表外业务,无论是标准化的债权融资业务、非标准化的债权业务,还是银行理财业务、网络金融等,不但搞活了金融市场,满足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纳利用民间流动资金,加速了流动资金周转,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关于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需要政策和制度支持,营造相应的金融环境,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二是完善内控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发展表外业务是一把双刃剑,有收益必然带来风险。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银行法律治理结构和表外业务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化,将控制机制渗透到每项业务活动中,全面防范风险。三是强化金融合作,创新服务内涵。客户对金融服务要求的提高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开办能够提供各种金融产品的“金融超市”,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吸引客户,为商业银行自身带来持续的收益。四是发挥特殊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政策性贷款难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利用表外业务解决融资难问题,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五是兼顾各方利益,坚持让利于投资者。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需兼顾投资各方的利益,尽可能让利于投资者,让金融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群,才能实现多赢或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六是充分利用表外业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大力发展地方金融,进一步拓展表外业务服务空间,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新产品,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助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