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2015年度上期16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

 随缘1972 2014-08-28

20142015年度上期16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

一、时间:2014828日上午910

二、地点:学校会议室

三、参与人员:16级任课教师及教导副主任李庆、侯诗音

四、会议过程安排

   1、序言(曾聪):

   扁鹊的医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 长兄最好, 中兄次之, 我最差。 文王再问: 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按照预备周教师大会的工作安排,今天在这里举行新学期关于16级学生教育教学的工作会议。16级目前进入了八年级阶段,这个时期是整个初中阶段承上启下的时期,学生生理、心理将会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认真分析16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和学习表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希望全体16级同仁能够做到思想先行,规范统一,目标一致,为16级八年级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铺垫。

   2、李庆公布上期教学成绩(教师个人、学科市上排位、学生市上前2000名分布)

   3、年级组长就上期16级学生行为和学习进行总结。

   4、侯诗音就学生思想行为管理方式提出指导性建议。

5、总结性发言(曾聪):

A、第一个话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八年级的学生,与近年来八年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八年级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另外,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七年级那样规矩了。如果我们抓紧八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迎头赶上,与集体一起前进。而对于我们而言,八年级是个艰苦期,而对于孩子自身而言也将是整个初中三年的“危险期”。大体八年级的学生会有如下特征:

一、慢慢地成熟了

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这个阶段的孩子慢慢地成熟起来了,表现为不是特别愿意和老师、家长亲近了,话也少了,首先,他们的自尊心,独立意识急剧增强,很多事情不愿遵从父母和师长的教导,喜欢另辟蹊径,但有时自己的行为得不到美好的结果或者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于是情绪波动特别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叛逆期”。其次,学生进入青春期,一些好奇心和探究欲会让他们关注异性,或者对异性有好感。

二、慢慢地迷惘了

七年级带着一种好奇和憧憬进入初中,孩子往往会充满激情,向往能超越自我。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对自己有了认识,慢慢地理性了。八年级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八年级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在这个阶段孩子就容易迷失自己而随波逐流了,或者学习反而成了副业,而把精力投注到了一些所谓的爱好上了。由于对生活、学习感到的单调﹑枯燥,自然他们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游戏娱乐场所或者形成不良小团体,争强斗狠或者出现早恋等行为

三、慢慢地分化了

八年级的学科知识是较七年级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难度加深了,知识容量也加大了,随着新课程物理的增加,对于有些孩子会是一个机遇,尤其是一些男孩,或许仅凭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需要动脑思考的内容多了,有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于是学习的热情也就慢慢地高起来了,如果一次的综合考试因为物理学科将自己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的话,那他的学习就慢慢地朝着好的势头发展了;相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七年级的基础没有打扎实,而新学的学科又似乎提不起兴趣,渐渐地上课听不懂了,学习感觉吃力了,于是就破罐破摔了,作业不做了,上课不听了,更加不愿意付出努力了。班级里两级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以上的情况,作为科任老师思想上必须非常重视,投注足够多的精力和心思,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一、缓解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争取学生的最大信任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学生也不例外,传统的家长制作风的管理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也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老师就应该格外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把他们当大人看待,可以考虑他们的建议,做法和感受,我认为在生活方面等非原则性地问题上,不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一下,哪怕错了,哪怕失败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也能自我批评,反之,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他会更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了。当他觉得在有些方面他能自己做主,那他也就不会特别反感老师的教导了。当他遇到困难时,老师也不必一味地指责,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而被感动的人则更容易自省”。但老师也不可走了极端,一味地迁就,无原则地迁就迎来的不是学生的信任,而是他们的堕落。

二、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枯燥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烦闷的心情,一次次考试的压力也会让孩子造成心理压抑,因此老师不必对于学业反复空洞的说教,积极组织学生学生业余时间适当的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校内的或者班级的等等。一味地要求学习,每时每刻都在念叨学习,试想如果是成人也不喜欢这样,更何况是热情好动的学生呢。

三、加强家校联系,多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整合家校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或多或少的老师的关注会有所侧重,因而也容易产生一些忽视。那么如何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班级培养健康健全学生的必然途径。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四、调整好自身的心态

对于学生容易波动的情绪,老师也可以让学生适度地发泄一下,而不必对学生斤斤计较。对于学生出现的情况,也不必大惊小怪,一惊一乍的,有时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就反而没有那么严重了,例如对于异性的好感,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作为老师不必上来就认为“早恋”,而是适时地给予引导,让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应该正确处理而已,过度的强调,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错误,有时是需要冷处理的,我们有的老师喜欢有问题就教育批评一顿,似乎心理上满足了,认为自己尽责了,但往往效果很差,有时是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危险期”,往往是我们老师的“伤心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积极面对,这才是上策。 

 B、话题二:重视“不等式”现象,彰显教育正能量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在坚持思想教育为前提的工作思路下,开展对学生行为的督查或矫正,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我们姑且称之为思想教育的“不等式” ,以避免教育的负面效应或工作效用失位或不到位。

不等式一:小事不等于闲事

小事一般都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学生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会被我们视而不见或当作无关紧要的闲事而忽略。殊不知闲事不闲,小事不小,它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由“天之骄子”到“杀人凶犯”的马加爵,就是因为没能正确对待、处理生活、学习中的一件件小事,又没得到及时的教育疏导而形成心理疾病,最终采用了极端的方式。哪怕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对于教育者来说都可能是一次良好的教

育契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切不可忽视。

                      不等式二: 口服不等于心服

可以说,学生在学校属弱势群体,很多场合,他们或碍于情面,或慑于老师的权威,或迫于家长的压力,表面上勉强服从了老师,但并非心甘情愿。我们常常会用各种“制度”、“细则”、“不准”、“禁止”等等来规范学生,要求他们绝对地“听话”、“服从”,而学生是一个个独立能动的个体,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可以被灌注的“罐子”,强行要求他们“服从”,而要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品德动机和行为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郁闷心理或抵触情绪,这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有害,还很有可能让我们教育者遭遇尴尬而处于

被动地位。

                       不等式三:公开不等于公正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每一个班级中,学生成绩难免参差不齐,性格、品行因人而异,而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偏爱一些学习成绩优异或者听话的学生,对他们倍加关心和呵护,在处理问题时也偏向、迁就优等生,而忽视、疏远后进生,这是不少教师的通病,最起码,在学生眼里,一些教师是这样的。如有些教师利用手中之权,把优等生安排在教室的“黄金地段”,而把后进生安排在偏、后、角的“三角地带”。有时为了让学生“无话可说”,就采用“集体讨论”、“举手表决”等形式将其不公正掩蔽在“公正”的外衣下。其实,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心灵是敏感的,思维是活跃的,做事也是有主见的,哪怕是你认为微不足道甚至根本就没有留意的小事,都可能给他们留下不公正的感觉。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孩子们只要一次因不公正的侮辱而深受

震撼,就会由此在一切方面看到不公正。”

                        不等式四: 谈话不等于谈心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在办公室里或走廊上与学生谈话。尽管教师心平气和、苦口婆心,毫无咄咄逼人之势,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也有教师动辄火冒三丈,当众训斥、批评、威慑学生,效果更差。究其原因,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面子观”,他们不喜欢那居高临下的架势,反对那言不由衷的说教,讨厌那虚情假意的交流,他们需要的是民主、平等、和谐的现代意识,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激荡。据资料显示,现在有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交往,这很值得我们反思。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彻底转换视角,将“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关系变成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学相长的

伙伴关系,使谈话成为心与心的交流。

关注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看学生的表面反应,还要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某些行为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却客观地存在着不良后果,不公正行为的危害尤其严重,其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要根除这种教

育病,教师首先要真正彻底地转变这些观念才行。

   话题三:如何跨越年龄的界限与学生相处

涉及16级学生教学的17位教师中,5个超过50岁,6个超过42岁,其余的绝大多数是在年龄上至少也是学生年龄1倍以上。(侯国婷除外)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值钱。作为与学生年龄差距越来越大的教师,常常会因自己与学生相处中的隔阂太深而无可奈何,平添了许多心理压力。 

  为什么会与学生很难相处融洽?除了客观上年龄因素引起的代沟外,还与教

师的认识、学识、与学生的交流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与学生更好相处,做到教学相长,使年龄不应再成为师生交往的障碍。

    一、要更新认识――主动去适应学生。现代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思想有很大差异,已不在是听话、懂事、乖巧的孩子,而是聪明、有思想、个性强的一代。尽管他们的某些行为我们看不惯,甚至是大加指责,但必须承认他们也有值得去肯定的一面。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衡量学生的标准锁定在以往的认知上,对当代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味地深恶痛绝,而要去引导学生向合乎道德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的行为,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需

要什么样的教育,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关系自然会改善的。

     二、要讲究方法――认识到体罚已不是万能的。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总希望对学生能严格要求,他们相信“严”能出成绩。作为一辈子辛勤工作的他们渴望学生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教育过程去执行。当学生的行为背离了他们预设的轨道,尤其是学生不尊重他们的劳动,在课堂上公然干扰正常的秩序时,他们内心是很难接受学生的这种取闹的,他们毕竟需要尊严。于是,批评、责骂、罚站多成了他们对违规学生的处理办法。尽管他们也想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但固有的思维定势很难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做法。换个角度思维,教师大可不必生气,学生本身就是无知的,他们需要老师的教育,有时是急风暴雨式的,有时也是和风细雨般

的。

   三、要不断读书――用广博的知识去赢得学生的敬佩。上年纪的教师不比年轻教师,风采照人,热情似火,但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特点,沉稳持重、经验丰富。学生喜欢年轻教师,是因为年轻教师接受的是新鲜的事物,教育方法更接近学生特点。作为上年纪的教师,要不懈努力,不断学习一些新知识,如网络语言,现代教育理念,学生心理等,丰富的知识会让学生肃然起敬,提升自己在学生心

中的人气指数。

    四、要时常沟通――让“代沟”越变越窄。与学生间的年龄差异越大,在认识上、做法上存在着许多分歧,作为学生,期盼老师能放下架子,主动与之交流。身为教师,更应去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分析,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时常交流,会缩短年龄差距,促使师生之间的情感进

一步增强,也会增添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与信任。

 上年纪的教师与年轻教师各有所长,风格迥异。作为上年纪的教师,正确认

识自己,发挥自己优势,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话题四: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把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把个人的缺点逐渐弥补,使整个团队趋向于完美的个体。犹太人是一个弱小的民族,正是凭借强大的凝聚力才得以发展至今,并且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犹太传说中有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希腊国的国王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小伙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三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国王见到儿子们如此互不相容,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乘机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国王一天天衰老,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
一天,久病在床的国王预感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枝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暗照办了。国王又对大儿子说:“你随便拾一枝箭折断它。”大王子捡起身边的一前,稍一用力箭就断了。国王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再枝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大王子抓住箭捆,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这时国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枝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只有三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国王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赠言:

    总之,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扬团队精神,心朝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相信16级会成功完成过度,并且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绩!!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更骨感!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对于过去,不可忘记,但要放下。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什么是人才?做得了事,吃得了亏,负得了责就是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