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上市 看马云——他或能真正打造一家“国家企业”

 萧然一族 2014-08-28

迎上市 看马云——他或能真正打造一家“国家企业”

作者: 时间:2014年08月27日 信息来源:

    

     ▲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杨建新

      

     阿里巴巴就要在美国上市了。

     处于缄默期的阿里和马云,则在此时被各种“是非”甚至谣言缠身。如何理性、全面、历史地看待阿里巴巴、看待马云,传播正确的时代价值观,近日,《浙商》杂志在杭州举办座谈会。

     会上,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杨建新,回忆起从1995年到2006年十年间与马云的3次难忘的会面。同时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如何正确评价一位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全文生动、深刻。

     我们必须承认,你以为的“吹牛”马云、“疯子”马云、“牛逼”马云抑或搅局者马云,早已是谣言与绯闻难以撼动的时代人物。以下是杨建新的发言摘录:

      

     1995年办公室第一次会面:一见面让我出乎意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省政府新闻办工作,我们一直努力通过各种载体,把浙江的声音传递出去。

     1995年,忽然看到新闻,中国有四个城市与互联网接通,杭州是其中的一个。当时的速率只有64K,打开一张图片需要十分钟。

     我先找到浙江电信,但当时他们的工程师对互联网也不太说得清楚。他们向我推荐了马云,说杭州有个叫马云的能做网页。当年,马云创立中国黄页,注册资金10万元。

     我满世界找马云,终于联系上了。

     第一次他到我的办公室见面,坦率地说,我没想到,心中的互联网高手竟是这么一个年轻人。一见面,马云就异常兴奋地给我讲互联网,滔滔不绝,两个小时都收不住口。

     我希望他把浙江的外宣信息放到美国的服务器上,借助互联网传播出去。同时告诉他,我没法给你钱,这件事效果如何是个未知数,只能先做起来。

     马云对此并不在意,而是很爽快答应。就这样,我们策划实施了浙江省对外传播“金鸽工程”,在中国黄页的网站上,有了一个中国栏目,点开浙江版图,就是介绍浙江的信息,首先是省长致辞,再有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类信息,图文并茂。可以说这是中国官方或者是中国的地方政府最早利用互联网向世界发布信息。没过几天,先后有两位美国参议员和两位美国众议员在网上发来邮件,对从网上看到中国浙江的信息表示惊奇和赞扬,并介绍他们自己。这使得我和马云都大为振奋。那一段时间,我和同事经常深更半夜跑到文二路上马云的公司里上网(晚上网速稍稍快一些)。我请马云每天都把网上的邮件翻译成中文送给我看,以观察对外宣传的效果。

     那时的马云已显露企业家的禀赋,他的激情、敬业、理想主义和对互联网的认知令人难忘。

     没想到,这么一件好事,当时还不被人理解。有人到省里反映,说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同一个个体户打得火热,政府的新闻发布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能通过一个个体户来发布?!

      

     1999年旧金山街头偶遇:你能在硅谷挖走人才?

     1999年,我在美国培训,在旧金山街头和马云相遇。

     他有一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美国和欧洲走一走,不一定有具体目的。这些游走,让他能始终呼吸到世界科技最前沿的空气,寻找商机,把握未来。他带我在硅谷一家一家走访IT公司,在了解信息的同时,也想挖一些人才。我当时怀疑:你能挖走这里的人才?

     当时,就在旧金山的街头,马云突然告诉我,他要成立一家叫阿里巴巴的公司。并且让我拼一下字母,我对网址的认知是一定要简洁好记。但马云说,“阿里巴巴”在所有使用拉丁字母的语系中拼法都是一样的,很好记,谁都可以拼出来。同时,他说阿里巴巴寓意好,开门即见财富。所以他打算做这样一家公司。

     不久之后,马云真的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以十几台电脑起步,公司就在他家。我在他家中,意外见到曾在硅谷见过的熟悉面孔。我问马云,你给他们开多少工资?他说没有工资,但我们有未来。我说什么是你的未来,他说B2B。我问没有工资,他们怎么就离开硅谷到你这里来。他说给他们股份,我说这些股份值多少钱?整个阿里巴巴注册资金才20万元。他说反正他们来了。

     真的应该敬佩马云和他的伙伴们,远见和始终如一的执着毕竟是少数人才有的潜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