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东城:孔庙与国子监

 璇琮坑 2014-08-28
北京东城:孔庙与国子监 (2014-08-25 10:49:47)
 

                                  孔庙与国子监

 

      北京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经历代多次扩建,至民国五年(1916年),才最后竣工。至此,北京孔庙形成现今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国子监古代又称为太学,其历史更为久远,传说中五帝时期便有了太学雏形,而夏商周也有各自名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周代天子有五学,分别为东西南北四学(即东序、瞽宗、上庠、成均)加上中央之学即辟雍。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设太学,立五经博士。直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才正式设立国子监,并开设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取士的先河。

  国子监始建于13世纪元朝(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至今已有7百多年历史。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秋之韵(44)孔庙与国子监

                                                 谢谢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