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清绣墩品位高一枚古钱学问大

 红豆居士 2014-08-28
 
上周六,大河鉴宝精彩看点——
双清绣墩品位高一枚古钱学问大
2014-08-26 06:05:05   大河报

    □记者王惟一文图


       上周六,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暑热正式终止,人们即将迎来凉爽的时节。

    这样的好日子,前来鉴宝的藏友真不少呢!带来的宝贝也不乏珍品:颇有意思的日本古钱、南北朝越窑四系青釉罐、明代双清纹石雕绣墩、清代田智枚的书法……快来欣赏一下吧!

    日本和同开珎铜钱

    鉴定:大河鉴宝钱币与青铜器鉴定专家于倩

    点评:鉴定现场经常能见到日本、越南、朝鲜的古钱币,但大多都是些存世量较多的品种,上周六鉴宝,藏友王先生持一枚钱币来鉴。这是一枚少见的日本古钱币,面文“和同开珎”,素背无字。据说是在洛阳古玩城交换得来。直径2.46厘米,厚0.12厘米,重2.75克。

    “和同开珎”铜钱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中国唐代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为日本皇朝十二钱的第一种钱币,钱文隶书旋读。关于钱文读法,有日本学者认为,“同”系“铜”之省文,“珎”系“寳”之省文,故“和同开珎”应读为“和铜开寳”,属于年号钱一类,钱文的意思是:“和铜年间开始流通的宝货。”

    但也有日本学者认为“和同开珎”铜钱不是年号钱,“珎”应读为“珍”。这种说法,不敢苟同,日本“和同开珎”效法中国唐朝的“开元通宝”钱文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就此得出“珎”读“珍”,不应读“寳”则十分牵强,我国古代钱币有称“宝”、称“货”、称“泉”,而没有称“珍”者,日本元明天皇时期使用汉字,不应该称钱为“珍”。

    上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历史》教科书,就引用了日本“和同开珎”钱币的材料,当时给“珎”注音为“zhēn”,后来发现这个注音不妥,所以在修订本和新编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都改注音为“bǎo”。这是我国历史学界、钱币学界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市场参考:此枚日本钱币通体黑漆古,铸造精整,是研究中日货币史、钱币学的实物资料,存世量较少。目前市场价约4000元人民币。

    越窑四系青釉罐(南北朝)

    鉴定:大河鉴宝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

    点评:郑州藏友王先生拿来青釉四系罐求鉴,经专家仔细辨认,定为越窑南北朝时期的珍品。器高26cm,口径13.5cm,胎色灰白,胎釉接合处有火石红,肩上部分刻有莲瓣纹,下部有太阳纹及斜方格纹,这和南北朝佛教盛行有关,器口处有四系,器身纹路清晰,器形古朴大方,很有气魄。

    最早提到越窑的是唐代陆羽的《茶经》“越州瓷,越州瓷皆有青则益茶……”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说:“九秋风露越窑干,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的主要产地在上虞、余姚、绍兴等,周时为越国,唐为越州,因此而得名。越州自东汉创烧青瓷以来,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从未间断过,越窑发展迅速,窑口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是中国最早形成的窑口众多,分布较广,产品风格一致的越窑体系,现在说的“南青北白”,南青就指的是越窑。

    市场参考:这件藏品保存十分完整,档次较高,估价6万元左右。

    田智枚“以书法闻名”(清代)

    鉴定:大河鉴宝书画鉴定专家于建华

    点评:本期鉴宝有藏友持着一轴山东籍的翰林书法求鉴定。打开装池精致的字轴,山东潍县(今潍坊市)籍翰林田智枚行书映入眼帘。细细审视书法用笔和钤印,真品无疑。

    田智枚此幅书法,101cm×29cm的尺幅,行书录了一首“宋四家”之一蔡襄(另三家苏轼、黄庭坚、米芾)的《梦中》七言绝句,云: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落名“田智枚”穷款,钤印“介臣田智枚印”白文和“壬辰翰林”朱文,引首“闲云野隺”白文。“壬辰”是

    光绪十八年(1892年),田智枚中的二甲八名进士,享“赐进士出身”称号。

    不拘书家录的蔡襄的诗作,书法的用笔和取势也多是蔡襄的面貌。整幅看上去工整、秀丽,一眼可以看出用笔结体是受“二王”的影响较大,笔笔中锋,字法谨严,处处精丽,力追平和蕴藉的风致。书中偶或的几笔横画长笔,多少有些黄庭坚和文徵明影子,此则为书幅增添了些许放逸洒脱之气,这倒是符合了书家引首钤印“闲云野隺”。

    田智枚生于同治元年(1862),卒于民国十年(1921)。字介臣,号简轩。中进士后选庶吉士,三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督贵州学政,曾任云南乡试主考官。历官至弼德院秘书长(院长奕劻)。入民国(1912),退隐乡里,曾兴办小学,并在济南、潍县两地开设德和堂中药店,对穷苦患者施舍成药,得善行之誉。颇工书法,得享盛名。民国七年(1918)10月,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大总统后,曾函请田智枚赴京襄政,伊婉拒之。此年徐大总统书赠大字“寿”以贺田智枚六十大寿。

    市场参考:田智枚赐进士出身头衔,更重要的是伊“以书法闻名”,如今南北拍卖市场皆有伊之书法投拍,一般情况下,行书作品可以拍至每平尺8000~1万元,此幅3平尺不到一点儿,市场应在2.8万~3万元之间。

    双清纹石雕绣墩(明代)

    鉴定:大河鉴宝玉器及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

    点评:绣墩,出现于我国五代时期,是一种两端小、中间大、无足、无靠背的腰鼓形坐具。绣墩原名坐墩,因在墩面常常蒙有兼具防尘和装饰效果的绣套,故名绣墩。绣墩陈设于厅堂、书房之中,具有文雅而绚丽的古典美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宋代已得到普遍使用。进入明清时期,绣墩在宫廷之内及富贵文士之家则尤为流行。绣墩除木质外,还有草编、竹编、藤编、彩漆、雕漆、陶瓷、珐琅、石雕等多种质地。而其中明代绣墩和石雕绣墩存世尤为少见。

    此石雕绣墩高45厘米,墩面直径50厘米,青石材质。综合运用透雕、圆雕、掏膛、打磨等多种技法雕琢而成。墩体中空,面与底光素,通身满体透雕梅树、苍松、翠竹纹饰。虽为石雕,但雕琢之细腻,打磨之光润,形象之传神,简直可以与古代玉雕工艺相媲美。

    此绣墩墩体具有低矮粗硕的突出特征,明显有别于清代绣墩造型细而高的特点,显属明代遗物,乃明代鼎盛时期江南“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陈设于庭院之中或凉亭之内用于夏日纳凉的坐具。梅、竹素以傲霜斗雪、迎酷寒而不凋的可贵品性而得名“双清”,历代文人雅士多案置梅、竹盆景以明志。

    市场参考:如此艺术水平高超、寓意高雅的明代石雕绣墩,实不多见。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市场参考价10万元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