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评论】陈平的文人情怀

 红豆居士 2014-08-28


【艺术评论】陈平的文人情怀

2014-08-28 10:00:16中国艺术品投资

关于陈平兄的绘画和艺术成就,美术界、学术界已给予他极高的肯定和赞誉。但对于其人,很多人应是知之甚少。我在兄身边二十余年,对生活中的他了解颇多些,今天就将我所了解的陈平兄介绍给各位看官。

 

我与兄相处二十余年,知兄是一性情中人。他不善言谈,但内心至真至纯;生活中不拘小节,却内心细腻至善;他有时如顽童,单纯率真;有时如长者,严肃认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说话从来都是“直抒胸臆”,不会有所保留,这一点与他的绘画理论倒是非常的一致;他遇事执着,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也因此他的夫人给他冠以“生梗倔”三个字,他欣然接受,并将这三个字制印一方,后来又自我总结了一下,又制成一方印曰:“生来倔强”。

踏雪寻梅  240cmx125cm  2002年

 

生活中的陈平兄没有业余爱好,他所有的喜好都和他的绘画相关。

 

他喜欢石头。他说石头虽然坚硬,但不会伤人,与石头打交道比较简单,不用顾虑太多。他与好友去深山里采石头,回来时满身泥土,却兴奋不已,因为寻到了好石头。他说只要给石头一个适合的空间,将它最美的姿态展示出来,石头就会每天带给他舒适愉悦的心情。朋友得一“砚山石”,他看后爱不释手,向朋友借来赏玩二十余天,期间为石赋诗八首,画像数幅,送还时仍依依不舍。

 

他喜欢园林。他认为绘画是纸上水墨,而园林是立体水墨,所以他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有园林的地方,南方的、北方的,有名的、无名的园林他都看过,这其中有名的他到访过无数次。他认为园林的精髓讲究“造境”,这与他的绘画创作是相通的。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更多的是在营造一种“意境”。他一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有三:“情境、悟境、灵境”。他认为,“情境”是画中最紧要的,是心与物的体验,是感受。“悟境”是心与物化的结果,是领悟、体验。“灵境”是精神的所在,是幻想,这幻想是超越心我与物我之上,而又无蹊径可寻。在这三种境界中,“情境”易寻,“悟境”次之,唯“灵境”是最难寻的,也是他毕生探索与寻求的精神所在。

西山访梅  240cmx125cm  2007年

 

他喜欢设计家具。在各朝代的家具中,他尤其喜欢明式,明式家具最简洁,也最经典。最初设计家具是源于为了使自己的书房能够风格统一,后来渐渐地他将自己的绘画、书法、诗词和篆刻等都融入家具设计中,他以梅花和竹枝为主题为自己设计了“暗香书屋”和“琅玕画室”。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次“费洼山庄——陈平艺术展”上展出时,受到大众和业内的颇多赞誉。现在他的设计已经从最初的家具设计发展到案头文房进而延伸到生活领域,像家中卧室的床、弹琴的琴桌、茶室的茶桌、风炉、茶棚等他都自己设计,我想这大概就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他喜欢梅花,可以用“挚爱”来表达。他爱梅花的气节,不畏严寒,不与百花争艳,在寒冬独自开放。每年春节过后他必去南方访梅。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浙江这些地方哪里有梅花,哪株梅花的姿态最美,他都谨记心间。所以他访梅如同访友,他说,如果不去访梅就感觉这个春节没有过完,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他喜欢野梅,村梅、溪梅,喜欢篱笆边、山野间、岩石旁的梅。他觉得这些梅比公园里人工养植的梅更自然、更有野趣。记得苏州太湖边一个村庄里有一株卧梅,非常有姿态,与根相连的三分之一的树干已掩埋于地下,却在三分之二处的地方腾空跃起,在空中打了一个弯又将头部探入从它身边流淌而过的溪水里,后来这株梅花数次出现在他的画面中。他喜梅、访梅、问梅、爱梅、画梅。他最初赏梅时从不动笔画梅,他说只喜欢梅还不够,要做到胸中有梅,方可下笔,否则会伤了梅,这样的访梅方式持续了十年有余,他开始画梅也是近七、八年开始的。他访梅时喜欢穿棉袍,悠游于梅林间,时而低头闻香、时而驻足写诗、时而望梅勾描,如果不是手里写诗的手机突然响起,恍若穿越到了古代,眼前不失为一幅孤山上的“林逋访梅图”。“横斜疏影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梅花最动情的描述。陈平兄对梅花是动情的,我和嫂子都笑称他是当代“梅痴”。

 

他所向往的是一种“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他向往自然,写生是他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也是他从事教学三十年以来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他写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景写生表现在纸上,一种是有感而生表现在诗里。白天画画,晚上写诗,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学生们就能收到老师写的诗了,渐渐地学生们都熟悉了这种习惯,由最初的只是读老师的诗,进而学生们自己写诗,后来老师也经常在清早收到学生们发来的诗,学生和老师形成了一种很好的交流与互动。

 

他在中央美院教学三十年,三十年间他从未间断过写生,除每年春秋两季带学生写生外,还在闲暇时自己去写生,大量的写生滋养了他的创作,他画画,从未见他打过草稿,执笔在手,下笔坚定。“与可画竹,必成竹在胸”,陈平兄大有文同画竹之势。我想这与他的长年写生是分不开的,到目前为止,粗略计算他的写生稿有近三千张,这些他都作为素材自己保存着。(在此为陈平老师的收藏者提个醒,如果市场上见到陈平老师的写生稿,那一定是伪作,谨访受骗!)。

西山访梅2  240cmx125cm  2007年

 

陈平兄的艺术形式是多元的,他的学养是综合的。对于诗、书、画、印他是这样阐释的:“诗是用来增进绘画的境界、思想,提高作者的艺术品质;书法的线条就是绘画中的骨架,是绘画中的表情,这表情是秀美的还是雄强的都可以由书法线条表现出来,写王曦之的人绘画作品比较清秀,写隶书的人绘画作品比较浑厚,写魏碑的人绘画作品比较强悍,所以书法的线条直接表现在绘画中。而篆刻不管是闲章或名章,它是自己心中的一个意趣。李可染先生有一方章‘白发学童’,一个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非常可爱,艺术成就那么大了,还向儿童学习,这就是他的趣味所在。章是用来调整画面的,一方小小的印章,在画面中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也就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内涵所在,四者互为补充,密不可分。所以看陈平兄的画,也要用多维的视角去看,观者应该更多的透过画面去体味他所营造的“意境”。他的画虽然浓墨重彩,看似仿佛遥不可及,但恰恰画面中的每一笔,每一个场景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只不过他用的不是“写实”的手法,而是用“虚实相间”的表现方式将他看到的不管是南方的、北方的、国内的、国外的,他认为美的自然山水、人文生活都汇入他自己的那片“自留地”,他以“费洼山庄”和“梦底家山”为主题营造他心中的理想家园,这两个主题也是他一生创作的主题。所以看他的画你会觉得某个场景很熟悉,似曾相识,但又说不清具体在哪里?这就是陈平兄在他的这片“自留地”上所营造的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家园”。

 

画家、艺术家、书法家、诗人、篆刻家、昆曲编剧等等这些响亮的名称都可以加在陈平兄的身上,但于我而言,我更喜欢给他冠以一个“文人画家”的称呼,因为不仅学术上他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画家,生活中的他依然承袭着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他多元的艺术形式,综合的学养都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所具备的修养,是一位中国文人的情怀。

西山香雪 240x125cm 2011年

 

希望通过我的阐述能有助于喜欢他作品的人更好地解读他的作品,希望对他不太熟悉的人能对他有更多一些的认识和了解。

文/王淑华

 

艺术人物:

陈平

1960年出生于北京

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1984年毕业作品获“叶浅予奖学金”

1995年在北京国际艺苑首次举办“费洼山庄—陈平艺术展”,同时上演陈平新编杂剧昆曲《画梦诗魂》,由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习社演出

1997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任专职画家,为一级美术师

200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授,为研究生导师,执教山水

200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组,协助带博士生

2005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花鸟工作主任

200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

2008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博士生导师

2009年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山水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费洼山庄—陈平艺术展”,同时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和中央美术学院上演陈平新编杂剧昆曲《孤山梦》,由中国戏曲研习社和北方昆曲剧团演员联合演出。

2013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

出版《陈平山水画集》、《陈平书法集》、《陈平篆刻集》、《陈平诗、曲集》多种,创作杂剧五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