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那时火车上的饭

 历史之眼 2014-08-28

               说说那时火车上的饭

                      

  一、盖浇饭

    这是网上搜来的一张老照片,上世纪60年代火车上卖“盒饭”的一幅珍贵镜头。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尚不发达,大部分人们的生活只能算刚刚温饱,这个镜头纪录的正是那时的真实写照。一名身穿有些皱巴的白色工作服的火车餐车工作人员,推着如今仍然常见的金属推车,正将一个现在被我们称作“盒饭”地吃食递给一位乘车的旅客,比较显眼的是,小餐车前边的吊盒里竖着一堆非一次性筷子。

    其实在那时这个盒饭在火车上的名称叫“盖浇饭”:一个没盖的铝饭盒(我当时就常想,一定是在某个工厂定制的,否则那么多饭盒盖岂不浪费了),以多半盒米饭作衬底,上面浇着一层蔬菜为主也略有荤腥(少量肥肉片)的菜肴,亦饭亦菜、经济实惠,售价人民币三角钱。我的记忆这个价格至少保持了十年以上,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要粮票。

    我们国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所有吃商品粮的人口都有粮食定量(其中也包括军人),人们出差、探亲需要到外地,都要随身携带从自己粮食定量里兑换出的粮票。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不吃商品粮的农民是没有粮票的,但他们也是要出门的,据说还是经周总理确定,那时火车上的饭食是不收粮票的。

    那时在火车上除餐车之外,到各车厢流动售卖的,还有一种面包,在铁路之外的售价是二两粮票、一角二分钱,到了火车上也是不收粮票,卖二角钱一个,相比着,三角钱的盖浇饭似乎更划算些。那时的我在乘坐火车时,盖浇饭是首选(至今也比较喜欢吃,尤其是上海的),一方面图的是实惠;另一方面由于火车的拥挤,使走到餐车去吃饭成为一种另样的奢侈,不说比登天还难,至少比登山要难(当然喜马拉雅山除外)。后来大约是到了1979年前后,火车上的饭菜价格开始浮动了,以什么缘由开始的记不清了,但最初说的好像是有升有降实行浮动价格,而实际上是只升不降,比较幸运的是我竟赶上了一次“最后的便宜”。

    就是1979年初秋,我在学校上学,要赶往河北迁西的基建工程兵61支队实习,乘坐郑州至永定门的火车。到了饭时餐车人员拿着小票到各车厢售卖,与往常不一样的是,餐车人员告诉大家,今天没有盖浇饭,只有五角钱一份的份饭,菜品有红烧排骨米饭和红烧肉米饭等等。当时那等等我压根儿就没听进去,掏出五角钱就来了一份红烧排骨,心想先来份排骨吃着,不够再来份红烧肉。那时不知是为了讲究卫生还是财务手续的原因,车厢流动售饭是先买票后送饭,火车上经手钱和饭的人是分开的,旅客以票取饭。不多时送饭的大师傅就推着车来了,一只8寸盘盛了满满的红油闪亮的肉排骨,配一碗大米饭,端过来嘁哩喀喳咱就给它来了个风卷残云,虽说是意犹未尽,可是看着那肥多瘦少的红烧肉(排骨不多,第一轮就售罄),也实在是整不下去了,足见份量还是可以的。

    等卖饭票的餐车人员再回来(和现在一样,火车上饭时的流动售卖,是要反复好几次的),就听他叨叨咕咕,过这村就没这店了,明天餐车的饭菜就要调价了。果然,待我们实习完返程的火车上,盖浇饭变成了五角钱一份,至于红烧排骨、红烧肉影子也没见到,更不知售价了。这以后的火车饭菜大家比我了解,咱就按照题目说说“那时”吧,而这“最后的便宜”怎么那么便宜,我至今也琢磨不透。

                                                         2014-07-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