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
滦州铁桥老照片
图一是一张名为“滦州铁桥东侧”的老照片,是津榆铁路跨越滦河铁路桥的当年身影。津榆铁路是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南至天津、北延榆关(山海关旧名)的展筑。滦州铁桥跨越分隔滦州(今滦县)、昌黎的滦河,1891年开工,1894年建成,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滦州铁桥最初是由外国工程师主持建造的,几经倒手也未建成,后由詹天佑接手,他认真吸取前面的教训,仔细研究滦河建造条件,经修改桥址并采用多项新技术终将铁桥建成,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也奠定了他后来主持建造京张铁路的基础。

图二
另一个角度看滦河铁路桥的老照片
图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俯瞰滦河铁路桥的老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在经年流水的河面上,桥墩的间距较大,铁桥采用的是一种显然高大的钢桁(heng)架,而在靠近河东岸(昌黎侧)宽漫的河滩上,采用的是桥墩间距较小的上承式钢桁架。这是由于当年滦河水流湍急,在河水中建造桥墩实属不易(詹天佑前面的外国工程师失败也是在桥墩的建造上),所以不得已采用大桁架以减少桥墩;而在河滩上可以利用非汛期施工,建造桥墩相对容易,这样桥墩较密可以减小跨度,桥桁架的钢构件可以选用较小尺寸以节省材料。

图三
东岸的河滩上已种满树木,难觅当年拍摄角度

图四
由于上游修建了多座水库,滦河的常年径流已越来越小了
2012年4月初我来到滦河寻觅“滦州铁桥”的旧影,由于河滩上栽满了树木,很难在原机位再拍到桥的全景,只能是照到图三这个样子,它背后是滦河上的第三代跨河大桥,可以双向通行高速列车。滦河的上游包括它的汇流已经修建了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青龙河,在卢龙附近并入滦河)等多座大型水库,在滦县段的常年径流是越来越小了(图四)。

图五
1915年天津寄往维也纳一张老明信片:滦州铁桥

图六
2012年4月的滦州铁桥,它旁边是第三代铁桥,可以双向通行高速列车
图五是一张1915年由天津寄往维也纳的老明信片,其图像也是滦州铁桥的旧影,在网上搜寻时它的注解是“甘肃兰州铁桥”,显然是旧式的英文翻译造成了误解,大家可以从桥背景的山形得到印证。下面我们好好看看滦州铁桥的一些细节,图七是大桥两种桁架的连接处,高起的桁架有一块护板,据说当年那护板上镶有龙的图案。图八是矗立在东岸河滩上的桥墩,它的砌石是取自附近五山的石灰岩,其强度虽不及花岗岩,但当年的精工细作还是很让人佩服的(图九)。

图七
两种桁架连接处

图八
矗立在河东岸的桥墩(这是真蘑菇石)

图九
桥墩砌石的细部
再看看钢桁架,图十是小跨度的上承式桁架,主要的杆件是钢板带一些小的加强板肋等,从经济指标看确实很节约。细节是那时的钢构件连接最常用的手法就是铆接,密密麻麻的铆钉遍布钢结构的各个部位,这种工艺一直都延续到1960年代后期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年代。工地上隔不远设一口坩埚,铆钉放到坩埚里加温,有一个工人用长把钳子捡出一颗烧红了的铆钉抛向高空,高空中另一个工人接住铆钉并迅速塞入钉孔,第三个工人抡起大锤趁热将铆钉锚固。桔红色的铆钉在漫天飞舞,砸铆钉的锤声节奏有力,构成了工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后来随着焊接技术的普及还有高强螺栓的应用,铆钉退出了钢结构,如今只能在这露天的“博物馆”才能见到了。

图十
小跨度桁架在桥墩处的支撑状况

图十一
桁架的结点

图十二
大跨度桁架的支座状况
还有的细节是钢桁架的结点,学土木工程的都知道,桁架的结点一般都假设为“铰”,这个“铰”可以转动并由此不传递弯矩。在理论上这是一种“假设”,实际当中大部分的铰结点都像图十一的那个样子,但是在这滦河铁桥大跨度钢桁架上,我们还真的见识到了真正的“铰结点”(图十三)。上面这番话太专业了,大家可以直接看图,在各方向的钢板或角钢等交汇的“结点”处,有一个“转轴”那便是传说中的“铰”,图十二仔细看,是凡那种交汇结点处便都有这个转轴,这种真的可以“转动”的结点,真的是第一次见到,我估计也只是在这文物级的桁架上才有。

图十三
大桁架的节点——真正的铰结点

图十四
“桥头堡”上的龙雕壁饰

图十五
东岸西望

图十六
西岸东望
滦州铁桥建成于1894年,在那个时代,这不可谓不是一项大工程了,特别是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更是令外国人也要刮目相见,为此詹天佑被推荐选举为英国工程研究会会员。滦州铁桥修建后一直安全使用,约在1939年日本人在其上游又修了一座铁路桥,它便作为备用桥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其下游的公路桥于7月28日下午倒塌,滦州铁桥被紧急开通为公路桥使用,为救灾抢险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家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除部分桥墩有加固迹象(外包混凝土),大多数桥墩还是保持了原来的模样,那是真正的蘑菇石砌筑,在东岸“桥头堡”的部位,两侧石砌的挡墙上雕琢的“龙浮云祥”(图十四),依然清晰可见,足见其做工和质量。
津榆铁路滦河大桥的建造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技工,詹天佑怕大桥建成后这些能工巧匠随意散失,于是上奏朝廷在津榆铁路的终点设立了山海关造桥厂(那里将继续延伸铁路到奉天),也就成就了当今全国最大的造桥企业——中铁山桥集团。这个百年老厂创造了近20项“中国第一”,在长江上建造了包括武汉(1957年)、南京(1968年)等20余座长江大桥,在黄河上建造了郑州、济南等十几座黄河大桥,堪称造桥天字第一号,这是由滦州铁桥开始的又一段佳话。如今的滦州铁桥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现代土木工程发端的代表建筑,有了它才彰显出今日土木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有了它才能不忘以詹天佑等现代土木工程技术先驱们的发奋,这也是保护保留它的真正意义。
2012-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