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知道:女孩当然不应该打黑车

 昵称535749 2014-08-29

第351期

5808f25698bb5b224d75_size34_w550_h410.jpg

【导语】

8月,接连发生在重庆、苏州、济南的3起恶性案件,虽然都是独立个案,但均涉及女大学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苏州吴江的女大学生在家门口遭遇抢劫遇害外,发生在重庆、济南的另外两起案件,都是在打了黑车之后发生的。

一时间,有关黑车是否安全的话题又引起了舆论的争议。很多人质疑黑车的安全性,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偶发的个案。那么,黑车的安全性究竟怎样?女生在遇到危险时又该如何保护自己?

fdd96b86ec5938faeee9_size41_w403_h300.jpg

●女生拒绝坐黑车就是在拒绝危险

黑车不安全,尤其是对单身出行的女性不安全,这是很多人的常识,而现实也一再加深着人们的这种认识。最近频发的女大学生坐黑车受到侵害的恶性案件,更是加深的人们这种印象。这只是最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两起案例,稍微勤奋的人利用一下搜索引擎就会发现,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年都在重复发生。

2010年下半年,贵阳就曾发生多起黑车司机抢劫乘客的案件。一位受案人曾对媒体描述案发经过:“上车前司机要求我在后排乘坐,结果车开到半路司机就把车门全部锁住了。之后,从车后备箱里爬出来一名男子,司机将车停在一僻静处,两人不仅抢走财物,并意图进行性侵犯。”

除了恶性的刑事案件外,坐黑车最可能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交通事故。虽然按照现有的法律,完全可以追究黑车司机的责任。但是,黑车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没有购买营运车辆意外险,他们不会为乘客承担意外伤害保障,一旦发生问题,多数人会选择现场逃逸,想方设法逃脱责任追究,最后乘客往往找不到事主,投诉无门。

出租车与黑车相比,最大的安全保障在于:开门上车的那一刻开始,双方的合同就已经成立了,司机的信息完全对乘客公开,即使遇到事故也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最高法在2012年出台司法解释规定:“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经营出租车的单位或个人对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之外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法院应予支持。”

发生在上海的一个案子正是如此。2010年1月的一天晚上,陈某乘坐的出租车在路口与一外地卡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其腰椎变扁且下缘局部凹陷等,前后共花去医药费等费用6万多元。由于肇事司机不知去向,陈某在律师的建议下只能将出租车公司告上了法庭。法庭经过审理,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出租车公司赔偿陈某6万余元。

的确,现在没有一份总体上的数据调查可以直接证明“黑车比出租车更不安全这个结论”,但是从平常人的生活体验出发,出租车是司机的职业,而黑车的司机则完全是陌生人,根本搞不清楚是什么来路,同时又缺少出租车公司这样一个组织对司机进行制约。比如说,在大街上你会随意搭乘陌生人的车么?而黑车无非是你给了司机一些钱而已,这些钱并不能解除或者降低安全隐患。

恶性犯罪总是会以一定概率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降低这种概率,因为一旦遇上,所造成的伤害就是100%。对于单身出行的女生来说,拒绝乘坐黑车就是降低这种概率的方法之一。

509e577c577e10e3ce32_size429_w1200_h1200.jpeg

●世界从来都不是小清新想象中那样只有鲜花

很多人在明知黑车不安全的情况下依然乘坐,并且往往会有一句话:“不要总把人想象的那么坏。”但是很遗憾,把所有人都默认为好人,总有一天会遇上坏人。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脑子总是充满美好的幻想,而往往缺少对坏情况应变的准备。比如人们对自己中奖总是怀有期待,却鲜有对遭遇罪犯有所准备。曾经做过纽约警察的郑三炮在文章中写:“美国的执法训练告诉我,不管你是谁,在生命中往往会有一刻与犯罪行为交汇,你要么与罪犯擦肩而过,要么与他狭路相逢。不要想着自己会比其他人幸运,这种人不存在。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也认为:“谁也不可能彻底消灭犯罪,正义与邪恶互为太极,相生相克。”“甲派出所打击力度大,防范措施得当,年发案即下降,但减少的发案数不会消灭,而是转移到乙派岀所。”

罪犯不会把标志写在脸上,甚至连犯罪本身也不那么确定。根据王大伟的统计:“至今有百分之二十的犯罪原因不明,从马家爵到李磊,生理和心理疾患都是问题。癫痫也可诱发犯罪,潜意识、更年期、染色体也与犯罪有关。”

这种人性的阴暗面可能连自己都想不到,却可以在某些场合被激活。王大伟曾经在演讲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北京名牌大学的女孩子,晚上出去时坐出租车,司机看她长得漂亮就对她实施性侵害,这个女孩子被侵害之后说了一句话,把命给断送了,她说‘我记住你长什么样了,我一定要报警’。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分子审讯的时候,这个犯罪分子共性侵害了17个人,前面16个女孩子都没有事。”

根据美国警方统计,95%以上的犯罪行为事先没有具体对象。换而言之,罪犯是在随机寻找侵犯的目标。什么样的目标呢?最容易的目标。犯罪分子表面凶悍,但是他内心充满了恐惧。所以,尽管他可能很有力量,尽管他可能藏有凶器,但是他还是要选择最容易的目标下手。

所以,单身出行的女性和老人往往就是目标对象。根据美国FBI的研究统计,罪犯选择侵犯女性时,脸蛋和身材并不重要。他们在意的,只是你是不是一个“软妹子”,缺乏抵抗能力。一个健步如飞的女性,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不好下手的对象。而那些步伐轻飘、细碎,总是低着头的女孩子,看起来就很容易制服,容易激起他们的犯罪欲。

cc97657cd55ccdaa28bb_size25_w438_h300.jpg

●女生不可能完全避开犯罪,但必须拒绝成为受害人

郑三炮在接受《战斗生存》杂志采访时,讲到这么一种感受:“十几年前我走出肯尼迪国际机场,住进纽约的小旅馆。躺在床上,大概每隔20分钟就听见刺耳的警笛划破夜空,虽然不知道那是来自警车还是消防车,但我确定发生不好的事情。纽约的初夜让我十分紧张,仿佛陷入战地。几年前,我回到国内从事影视,这里都市的夜晚,和大洋彼岸一样辉煌,却独少了警笛和直升飞机的轰鸣。这反而让我这个当过美国警察,养成战术意识的人产生安全危机感。是的,听不到警笛声反而让我觉得不安全了。”

“作为执法人员,以我的良心说话而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都市的安全感是低于洛杉矶地区的。这里的‘安全感’不是指犯罪率的高低,是指普通居民在没有主动自我防卫的前提之下,从社会得到的安全保证。比如在洛杉矶,除了个别地区,多数地方是没有安全门和铁窗栏杆的,99.9%的社区没有保安人员,而我们这里,保安、安全门和铁窗几乎成为必需了。”

无独有偶,专栏作家李静睿在描述她在纽约的生活时也提到了“24小时响彻不断的警笛声”。在美国,本地犯罪动向是完全公开的。居民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大体上可以了解案发时段、地段以及案件类型和发生方式,甚至能够知道某类刑犯所在的具体位置,从而做出相应的预防。

但是在中国,除了各地警方的微博平台偶尔发布一些警情提示外,很难有什么地方可以查询到这些信息。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发案率、发案特点以及规律一无所知。以为生活环境很安全,其实只是不知道危险在哪儿。

所以,从外在保护来说,很多人生活的其实是一个并不那么安全的环境,那就需要有更为警醒的自我保护意识。王大伟做过一个调查,他问过5800个孩子坏蛋能骗吗?孩子回答说,不能,老师讲过不能骗人。很多人的安全教育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缺失,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北京有一个案件叫“流星雨事件”。很多年前下流星雨,有个女孩领着弟弟出去看流星雨,来了个保安问他们有身份证吗,他们说没有,保安让弟弟回家拿身份证,坏人领着女孩走过三个街道打了一辆车到一个公园里把女孩先奸后杀。轻信陌生人,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这正是导致这个悲剧的原因之一。

虽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遭遇犯罪,但良好的安全教育和事前防范却可以拒绝成为受害人。真正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工具,就在大脑里面。它叫防范意识。根据美国警察的理论,防范意识是一个人战术素质的基础,永远不要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

防护意识的核心是,不应该相信任何人。这么说不是要对所有的人都横眉冷对,而是怀有戒心。根据犯罪学统计,多数女性受害者是“认识”罪犯的。这里用引号的意思是,“认识”却并不知根底。人们的错觉就是“一回生两回熟”,几次邂逅就成了熟人。

王大伟说过一个他在英国时学到的防范招数:“女孩子在街上走,后面有一个人尾随你怎么办?女孩子要走到马路对面去,如果你到马路对面,后面那个人又跟着走到马路对面去,再走回来,如果他再跟着再走回来,那么就撒丫子逃命吧。”

9bb5613aef62ddebebb4_size48_w500_h334.jpg

●遇到危险:要么别动手,要么下狠手

假如在生活中已经足够警惕,但就是被罪犯盯中了,还是选择了你,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就是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观察四周的环境,在这个时候,大体上注意到他(们)拿的是什么凶器。如果对方拿的不是手枪,而自己也没有进入无法回旋的绝地,最好的方法是做一个假动作,然后突然朝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狂奔。一边跑一边大喊。

如果真的逃不了怎么办?这个时候,掏钱买路吧。兜里永远带着几百到一千元的现金,现在是向罪犯买平安的时候了。以抢劫为目的的罪犯,他们往往会来一个得钱不闹事,避免风险,节省时间。如果面前的抢劫犯不很“职业”,偏要得寸进尺怎么办?

那这个时候只能智斗了。有个真实的故事,一个28岁的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在家里睡觉,夏天很热,妈妈睁眼看到眼前有一个黑影,贼进家门了,妈妈很恐惧,贼是先劫财再劫色。贼一把把她的女儿搂在怀里掐住她女儿的脖子说:“你答应我的非分要求,我就不把你女儿掐死。如果你不答应我的非分要求,我就把你女儿掐死”。妈妈为了保全女儿的生命,答应了犯罪分子的要求,结果保住了女儿的生命,犯罪分子的阴谋得逞了,犯罪分子走了。

这个案例在王大伟看来也只是一个及格的分数,虽然保住了命,但还是被罪犯得逞,斗智斗勇没有更进一步。

最严重的情况,遇到一个十分邪恶和凶残的罪犯,他不光要钱,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人体和精神伤害,乃至性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正当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这与美国警察的战术名言惊人的一致:Don’t fight, or fight dirty! (要么别动手,要么下狠手!)

保护自己,与其说是一种意识,还不如说是一种性格,一种把握个人命运的性格。虽然99%的生活经历显示,事先的防护看起来是不必要的,但是你决不想就被那1%的概率选中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栏目微信公号“bieli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