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灵魂境界过怎样的生活方式以有机体的生物而言,他(它)的生活方式归纳为:纯物质生活、以物质生活为主精神生活为辅、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辅以及物质与精神生活各居一半等四种主要生存方式。物质生活是以维持生存为主要目的的生活方式,而精神生活则是以思维、感悟及创造性为主要目的的生活方式。因此来说,物质生活为生物的基础生活,是低级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为生物的上层生活,是高级的生活方式。 在以纯物质生活的生物当中,植物、动物都是过着纯物质为生活方式,它们当中个别智能较高的存在,如猴子、大猩猩、海豚等,虽然偶尔会有一些精神生活行为出现,如亲情之间相互亲昵及交流、游戏、筑巢等行为;但是,这些相对人类那丰富多彩精神生活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动植物是不具精神生活的以纯物质生活为整个生存方式。 这里还是以精神因素最多的人类来做为例子吧,以剖析这两种生活方式在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不同程度。因为人类就是过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两种元素综合而成的存在物。 以目前人类文明程度而言,人类出现了三个类别:第一种是以物质生活为主精神生活为辅;第二种为物质与精神各居一半;第三种则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辅。以余的观点划分之,以物质生活为主精神生活为辅的生活方式的人为次人类;以物质与精神各居一半的为标准人类;而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辅的生活方式的人为文明人类。可以想象得到,一个所谓的人类却基本上完全是以吃喝玩乐为人生的全部生活,以寻求感官刺激的纵欲来作为人生唯一目标。那么,满足这一目标与欲望的就必然是物质的,而非精神方面的需要。这就必然要将人沦落为如动物一般的为当下满足而满足了,这也是他们严重缺乏精神生活所造成的存在现象。或者是,以物质生活为主精神生活为辅的人之中,他们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即吃喝玩乐占居他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其余少许的至多偶尔也还会有一点点的精神生活存在,如听音乐、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学习等。而精神生活决不是那些计算着物质占有与享有方面的思维活动,如经商时的计算利润或思考着要如何能讨好某一位美人等。所以,严格上的精神生活应当是指欣赏音乐与画画、学习掌握知识、理解事物原理、创造发明等方面上的事情。 精神生活是衡量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类的含金度。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毕竟是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辅的理智存在物。如若,将人定位于以物质生活为主精神生活为辅的标准上,这却是对人这一神圣称号的污渎了。 如果我们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各居50%的人称为标准人类的话,那么,在这一标准人类之下便为:次人类、准人类、类人类、野蛮人。而在其上应为:文明人、思想者、智慧者了。此即是,精神生活愈少的所谓人,他在人的这一含金量上必定是愈低的;而精神生活愈高的人,他的人这一含金量上却又是愈高的。但人又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生活而存在着,只要是人(非神)他就需要一定必要的物质生活,如吃喝等;还有性以及一些调节心身健康的娱乐等。因此,对于那些将物质生活降低到极致了的苦行僧来说,这又却是有悖人性的做法,必要和适当的物质生活及娱乐还是有益于人类心身健康的。而对于那些一心一意总是在蓄意策划掠夺公众人权利阴谋的所谓思维,这应把它当作为魔鬼来看待比较适宜。它们都是隐藏于人间之中的魔鬼。 这里还必要对所划分的标准概念作一些说明,次人类是指仅次于人类这个标准的存在,如那些有智力有思维而且有知识的但又是以物质生活为主精神生活为辅的人类;准人类一般是指在校读书的未成年人;类人类是指极少有精神生活的人类;野蛮人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与动物两般无异的人类。 以上这些都是对人类外在形式的说明;对于内在的,应当以灵魂境界来比较说明就更为清晰准确。一般来说,灵魂境界越高的人,他就越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为辅来处理生活及对待人生的;而灵魂境界越低的人,他往往就越会以物质生活为主精神生活为辅来渡过自己的一生。也即是说,较高灵魂境界的人比较注重精神生活,较低灵魂界的人则比较侧重于物质生活上。愚昧无知的动物就是以其纯物质生活方式来确定了它在宇宙上的地位的。 每一个人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其灵魂境界上所认知了的相应行为,是对其灵魂状态的真实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