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特林堡的细节

 昵称14979747 2014-08-31

编辑∣郝思嘉

刘莐专栏

剧照由林兆华工作室提供

2014 年 4 月 25 日、26 日|天津大剧院
原著: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演出:德国柏林列宁广场剧院

1371638598_tilmanstrauss,,luisewolfram,juleboewe,fotothomasaurin - 副本摄影:Thomas Aurin

恍如隔世地看完演出,听到演后谈观众问的依然是“屏幕下方的片场是否分散观众注意力”、“演员如何切换工作角色和故事角色”、“乐师拟音师剪辑师如何配合”这样的问题,就仿佛忽然回到两年前的盛夏,一部中国的舞台电影在戏剧圈引发了一场几乎炸锅的讨论。

这次柏林邵宾那剧院的《朱莉小姐》来到中国后,得以又一次见识了配合精妙的舞台电影,依然是人、声、影分离,蒙太奇更多,镜头光影和音乐的配合更加细腻,更有镜头感——我深深地知道他们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所以震撼之余,更多的是感动。

两年前我曾写过关于镜头与舞台结合如何解构“戏剧”的文章,正如王翀所说,同样作为“后戏剧”的这一版《朱莉小姐》,在故事之外有很多非戏剧的思辩,比如屏幕影像的还原和舞台上的拆解,是否冲破了戏剧本身的概念。但这一次我想说两者结合的部分,因为《朱莉小姐》做得太妙,跟斯特林堡合一了。

相比舞台上传统的“话剧”,镜头可以更细腻地捕捉人物的细微之处。这部剧是运用了这一特点直接戳进斯特林堡的目标,用游离的镜头将原著放大到观众面前,直抵斯特林堡的细节。斯特林堡在剧作的前言中写过,他写这出戏并没有企图创新,而是关注“社会上的升降、地位的高低、好与坏、男与女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是永远是人们所关注的”。所以男仆让和朱莉小姐两个视角描述了地位、阶级和男女,他用那么多的对话来表现人在谋求阶层上升时的心理,力图还原自然状态,让人感觉斯特林堡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几乎到了着迷的地步。然而他却说“克里斯汀是一个女奴隶,她没有主见”,仿佛这个厨娘不是自己笔下的人物——按照斯特林堡的逻辑,他能够把谋求地位上升的男仆给予那么大的心理地位关怀,对同样是弱势阶级的厨娘却没有感情体察?他塑造了这样一个“没有主见”世界观的人物,简直是对她冷酷!完全不符合他的出发点。

1371638307_tilmanstrauss,juleboewe,fotostephencummiskey(3) - 副本摄影:Steven Cummiskey

所以这部戏把视角完全对焦在厨娘身上,用镜头给她最大的主观视角,赋予克里斯汀感情与生命,从她的眼睛看整个《朱莉小姐》的故事,弥补出斯特林堡忽视的角落;甚至,导演相信,在任何舞台上可以使用的技术中,只有细腻的镜头能够将厨娘的心理按照她与世无争的顺从性格完整地还原出来。斯特林堡认为,厨娘只是一个“没有必要”的“配角”,对其进行“抽象的描绘”,但配角如何使用“存在”表现出“没有存在感”?在镜头里,她的手,她的头发,她的衣褶,她的腰身,都能表现出斯特林堡希望的“无存在”,而这个人,又是在汹涌的阶层上升与变动中,那么真实地存在——让你几乎感到,透过镜头,斯特林堡就在那里。

舞台电影被“翻译”到中国,观众已经对这样的手法不陌生,又开始有声音把“模仿”和“孰优孰劣”放在一起谈论。看完戏,我反倒觉得感动:创意的发明者固然更值得赞叹,但用心接近斯特林堡和用心接近曹禺,本来是一样有意义的事情啊——即使使用同样的手法,又有什么呢?

1 票
斯特林堡的细节 -《朱莉小姐》, 5.0 out of 5 based on 1 rat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