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神经后支痛

 跟我走笑傲江湖 2014-08-31

多发生中老年,常见原因为小关节病变,骨质疏松、间盘变性、椎体移位或弯腰猛然起立引起的小关节错位或滑膜嵌顿。以腰酸痛、脊柱轴痛为主,晨起僵硬、疼痛明显,活动后缓解,但活动多疼痛加重。在过伸腰或转体动作时加重,弯腰时拉紧滑膜,刺激减轻。本病主要以腰痛为主,神经根刺激症状出现较少。

解剖:

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长约0. 5~1cm ,在下位脊椎横突的上缘,上关节突的外侧向后下走行,以30°角分为内、外侧支。内侧支经下位椎体的横突根部及上关节突外侧向下经骨

纤维管下行三个椎体,在中线附近穿深筋膜到皮下。沿途发支支配下位棘突及1~2 个节段的小关节、筋膜和韧带。外侧支跨过横突向外下走行,各支在起始处也发出小关节支,其肌

支支配骶脊肌,皮支穿腰背筋膜在皮下行程较长:L1 外侧支至髂嵴下方;L2 、3外侧支经臀到股后;L4 、5跨髂嵴经臀到骶后。内侧支行径分布在后正中线与小关节连线之间;外侧支行径分布在小关节连线以外。内外侧支之间有吻合支;同一结构的神经支配是多源性的,例如腰椎小关节至少由上两个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一个外侧支支配。因此,脊神经后支主干受

刺激时除引起受累神经远隔部位的牵拉痛外,由该神经分布的小关节、棘突及主诉痛区都有压痛;若将受累神经主干阻滞,所有症状均消失,但封闭主诉痛区则效果不佳。

讨 论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有以下临床表现:持续下腰痛,痛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或几个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主诉痛区可有压痛,主诉痛区上方受累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和肌痉挛。主诉痛区的位置与疼痛的压迫部位有着稳定的关系:如果主诉痛区在小关节连线以内,证明内侧支受累;由此向上三个平面即可找到受伤的脊神经后支,该平面神经所经过和分布的横突、小关节突、棘突三点压痛,深压向主诉痛区放散可证明。如主诉痛区在小关节连线以外,说明外侧支受累。根据解剖关系,主诉痛区越靠外,损伤部位越高。髂嵴外下方疼痛,损伤点在同侧L1 ;臀部、股后部疼痛,损伤点在L2 、3 ;骶髂关节部疼痛,损伤点在L4 、5 ,与内侧支一样三点压痛可资诊断。

影像学变化常不明显。

治疗可以考虑手法康复,严重者可在影像学指导下行诊断性脊神经后支阻滞,效果佳者行小关节阻滞或MBB射频毁损治疗。病好了以后要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