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死亡轮到医师身上:赵可式

 轻风无意 2014-09-01

   当死亡轮到医师身上:赵可式

 

 

当医师生病时……。

 

曾有电影描述:一向在病人面前呼风唤雨的医师,当自己成了其他医护人员眼中、报告、病历上的一个代号,一如他平素对其他病人所做时,他将作何感想?

 

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让他们在惊惧中深刻体会病人的茫然、无奈与痛苦,从而重新省思医学的真谛与医病的关系。

 

有一天,带着这样的体悟再回到临床医疗岗位,站在病人面前,他们从此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与行医方式。

 

医师亲历疾病的试炼,是如此;那么,死亡呢?当医师经历至亲、好友、手足的死亡,身为死者家属有不同的体悟,若自己成为临终病人时将带来怎样的震撼与冲击?

 

若死亡轮到我身上,又将带给医者怎样的省思与蜕变?

 

死亡这件事,是「总有一天等到我」,若轮到医师自己身上,他们有以下十种态度:

 

轮到自己时,希望能「安乐死亡」

 

见惯死亡的医师们,很少会承认自己「怕死」,但是与死亡相连的是痛苦的临终过程与医疗武器的折磨。一般民众可能无法想象天天给病人打针、开刀、插管的医师,自己也怕这些医疗措施!在「安乐死」的观点章节,大部分医师不赞成、也承认自己绝不会给病人执行安乐死。但若轮到自己生病,而且又很痛苦的话,许多医师却希望自己能「安乐死亡」,「安乐死亡」并非提早用人工方式结束生命,而是缓解痛苦,在没有痛苦的临终过程中自然死亡。如以下的医师们说:

 

1.我希望能安乐死亡,如果我很痛苦的话,我希望有人能够帮我解除痛苦。人生在世,不需要在死的时候那么痛苦。

 

2.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你可以选择你死亡的方式,那就死得干脆一点,我觉得是对家人也好对自己也好。

 

3.死最好是死于心脏病的,突然间胸口一紧然后再过来就不省人事,我是觉得这样最好了,死得干净又不会给亲属带来太多的麻烦。

 

4.大部分的人会希望突然间心脏麻痹或怎样就死掉,那就没有痛苦。

 

5.我如果能看电视看到死掉那是最好,因为这样的话,没有痛苦,表示说你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

 

6.我觉得癌症死亡是满残酷的。最安乐、最快的是瞬间死亡,那是最舒服的。像CVA(中风),一下子就死掉。可能会有很难过的几分钟,但我想那是比较舒服的死法。

 

7.愈没有痛苦愈没有什么意识,结束得愈快愈好,像现在这种精简的时代不必浪费太多时间。

 

8.一个人还是希望好死不如歹活,没有人会想说早点死一死,除非太痛苦才会想说死了算了。我是希望我运气好一点,能够突然死亡,突然死掉,要做三辈子好事啦!

 

综观以上八位医师的说词,其实他们认为的「安乐死亡」就是「没有痛苦的死亡」,与学术上「安乐死」(Euthanasia)以「加工致死」的真正定义有所不同。

 

然而中文「安乐死」的翻译与「刻意置人于死」的行为是有出入的。由于翻译名词的混淆,使得医界与民众都一面倒地赞同,其实赞同的是「安乐死亡」,而非伦理上有争议的「安乐死 Euthansia」。

 

 

在医院的死亡如同人间地狱

天天穿梭在医院中的医师,却描写在医院的死亡恍如「人间地狱」。看看医师们的描述:

1.有一个医师同事,得到血癌,本来做骨髓移植做了好几年。我看过他在骨髓移植室里面,说快要「抓狂」了,说他整个人裂开了,很痛苦。所以我就会想说假设我是他的话,可能我就不会选择做那种很剧烈的,可是又很痛苦的治疗,到后来好像结局一样是死。化学治疗结束,如果没有反应,我有可能就到安宁病房,那个时候,在有限的时间下慢慢的治疗,提升临终的质量。

2.在医院的死法好像地狱一样。

3.看到病人要靠人家照顾,比较没有尊严,这样拖,自己难过,家属也难过,我们人要死得潇洒、死得无牵无挂,死得不带给人家一点麻烦。

4.不要缠绵病榻及苟延残喘,我希望能够没有痛苦的死,不要插管或一些仪器在身上。当然牵挂是难免啦,最好有个保险,这样小孩、太太比较不会受苦,生活也比较有保障。

5.老实说我常在想如果哪一天我得癌症了,我是不是要做那么多的治疗。我会觉得不要。虽然化学治疗让病人多活了一个月、两个月,但多活的这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他都躺在病床上,这样子的寿命延长对病人是不是有意义?我是觉得没有意义啦!终究病人还是走,没有意义!就我个人来讲,我如果是病人,我就不去做这种事情。

 

 

6.万一我得了癌症,若可能救的当然要尽量去治疗,如果说没有办法的话,那大概我也不会去要求急救。

从以上医师的表白,能发现医师医治「无药可救」的病人是他的职责所在。但若轮到自己当病人,可能就不会用同一套策略对待自己。

 

生命的意义与质量重于生命的量

医师们的「怕死」,主要是怕「没有意义的痛苦」。医师的工作一向很有意义,很忙碌,所以一旦要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同时还备尝痛苦煎熬,就非其所愿。以下是医师的表白:

1.我不太喜欢活得很久,活得很老,没办法动,也没办法自己照顾自己的一些起居,要人家来侍候吃喝拉撒,又是一身病,要人家忙东忙西,这种生活我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义。

2.得个慢性病拖个十几年,我觉得对病人来说实在是很大的痛苦,尤其有些病人拖更久,不管对他还是家属来说都是很大的苦难。

3.意识清楚但你全身不能够动,那种无力感是很大的挫折。

4.希望我活着的时候是吃得好,睡得好,没有痛苦。

5.我想我现在还剩下二十几年的时候就开始领受生命存在的喜悦,不要迷迷糊糊的到最后一年或最后几分钟才领悟到才开始顿悟,那时已经所剩无多了。

6.我想「现在」这一刻是最重要的,重点是在现在,不要活在未来,不要以后回想的时候才觉得后悔。

7.只要每一天好好的过,我想是最好的。不管是哪一天结束都无所谓。

8.我是能够面对死亡,可是对于痛苦,我可能就无法接受。说实在的没有真正面对我也不敢讲,但那时我也希望安宁一下,不要太长,只要让我可以做完决定,就可以让我很舒服地离去。

9.死亡对我来讲不是一个悲剧,没有意义的痛苦才是悲剧。

10.我想人应该活着没有痛苦,人活着有痛苦,其实不要活着比较好。活得长、活得短,都没有关系。你活得有没有价值才有关系。

从自身的社会心理参照病人的需要

就读医学院时,老师在课堂上会再三强调,医师医治的是「人」而非「病」,病人的社会心理层面务必要整体考虑。当访谈医师面对自己的死亡情境时,他们常会想到家人、心理反应,及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如此的反省将成为一种参照,在医治其他病人时,就不会忽略了这些层面的重要需求。医师们说:

1.家人最重要啊!当你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没有人会后悔我研究做得不够好,常常是后悔没有跟家人多一点时间在一起。

2.我想比较担心的是意外死亡,你大概没有办法去处理什么,有可能一下子就走掉,我比较担心的是家属的悲伤无法调适。

3.你得了一个癌症在那边慢慢拖,或是你得了一个中风在那边慢慢拖,会拖累一家子的人,我觉得很不好。意外死亡他们可能一下子不能接受,可是我觉得时间会治愈!反而是癌症或是中风,虽然没有死掉,却半身不遂,然后拖累一家子,压力更大。

4.事实上是有想过死亡的问题,以我本身来讲,我有保险,因为意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若真的发生了,能做的只是让家里面的人都没有后顾之忧,这是具体方面,但是再怎么样补偿,还是没有办法像你这个人活在世上,跟他们相处的那种感觉。你一旦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绝对没有办法弥补了,只能在金钱上让家人比较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子而已!这个是就现实的一面来说。

「自然死」与「安宁疗护」为最佳选择

当论及医师自己的临终与死亡时,几乎皆表达安宁疗护的人道照顾与自然死是较合乎人性尊严的选择。以下是医师的想法:

1.如果我就快要死了,应该站在这个点去考虑我所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有那一种当英雄的想法,就是想把我救回来,让我延长生命,帮我减轻症状。我本来就要死了,我们就不应该想说,如果什么事都没做,就无法展现一下医师的权力。

2.如果快要死了,处理态度就不一样,处理态度就是说让我不要难过,至于我的病到什么程度,或是出现多少并发症,只要那些并发症对我不是太痛苦就可以了。

3.我已经快死了,你再把我救回来,又醒了,然后很痛苦,何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如果到都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接受安宁缓和治疗,让我的痛苦得到纾解,心理上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4.对于末期的病人,我相信给他任何治疗的方法,跟没有给治疗的方法只去照顾他,生命的结果可能都一样,可是他的质量就不太一样。

5.我觉得如果真的要走,就要很舒服的走。

6.我第一个会考虑的事,我未来这几天,这一、两个礼拜,这几个月会不会过得舒服。

7.我个人是采用也是希望让我自然死亡,不必拖延,先立遗嘱以防万一。

8.我应该不会消极到想寻求安乐死,如果真的有问题的话,我想就我们自己所学,我有能力可以自己调药自己弄,让自己比较舒服,如果弄不好的话,当然我会请其他医师,帮忙让我过得比较好一点。我想我会尽力让自己过得比较不痛苦。

9.不应该放弃病人,但如果你知道这个治疗是没有意义的,那就算了。是不做剧烈治疗,但不是放弃病人,必须继续照顾病人,直到自然死亡来临。

 

死亡带给医师的人生启示

 

医学有极限,医师不是神,眼看着病人在自己手中死去,会带给医师们对自己的人生什么样的启示呢?以下是医师从病人的死亡联想到自己的死亡之反省:

1.我通常不去期待什么,反正我觉得自己把日子过好,身体照顾好,该得什么病及死亡就发生了再说。在看到这么多病人以后,我发现应该让自己接受各种的可能、好好面对,就是这样。

 2.现在已经处于中年,觉得最后总是要离开,希望至少能留下些东西,把握现在拥有的。

3.与其一直躺在病床,什么都不能做,不如好好规划一下有限的生命。

4.「人生海海」,把握现在,如果有要做的事就当前赶快去做,不要到死后才后悔。应该要积极过人生,应该把握现在,因为,真的,人生无常。

5.要看开一点,若从整个人类、宇宙来看,生命不是那么重要,主要是看活的过程有没有意义。

6.其实把死亡仔细想过后,在生活上的顾忌和担心会更少,什么样的情况都可面对。

7.从整个群体社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成就感。你肯定自己活着的意义的时候,你就会对生命与死亡有不同的看法。

 

8.每个人都会死,重要的是如何死得有尊严、有光荣,死得适得其所,死得顺其自然,不要死得有遗憾,更不要死得不明不白。

有备无患,死亡是需要准备及安排的

也许是各种死亡的情境看得太多,使得医师对那种没做准备的死亡所留给家人的烂摊子心有余悸。医师对准备与安排死亡的方法有下列三项:

1.思考与读书

● 不会害怕死亡。每个人都要面临生死的问题,有生就有死,要多看看这方面的书,早做安排。

● 以前是根本没去想过,虽然在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人过世,但是还是比不上周遭很亲近的人。比较震撼,就会去想,不晓得死了之后整个世界是怎么样,所以我会去找这方面的书来看。

2.交代家人,立好遗嘱

●有的医师能付诸行动真正立下遗嘱,有的只是想想而已,并未真的做立遗嘱之行为。

● 生命对自己来讲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你跟别人有互动,你每天都会和别人做很多事情,今天你突然一下子就死掉了,就好像你任务没有交接和交班好一样,这不符合我的责任感、道德感跟价值感。

● 我的遗嘱不像人家必须处理很多财产,那会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所以我想一想,大概也不怎么需要,但是面临到死亡大事,我觉得还是尽早安排,去准备我的死亡,然后让别人接受这种死亡。

● 我是希望在过世之前能有一段时间让我准备事情,不要突然就走了,那对家属及自己的事业都没办法做一个好的交代,这样我不会快乐。

● 我是想过如果我得了癌症,或许连化学治疗都不想做,把该做的事情赶快做一做,该交代的赶快交代,心愿还没完成的赶快完成。我的前提是说很严重了,化学治疗没有效了,若化学治疗还有效,还可以尝试啦!  

● 我现在是住院医师第二年,保了一个死亡险。如果我死亡就能拿到钱,自己要走掉也不希望拖累其他的家人。

● 我想写遗书只是昭告,把你的心愿文字化。

● 有些人已经立遗嘱立好了。就是怕心里有牵挂嘛!会写遗书的都是一个牵挂。

● 人很短浅啦!有时候碰到跟自己同年龄的人死亡了,就想万一那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样?人生其实很快,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再来是家人,要买保险给家人,万一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至少比较不会担心,尤其是我常常搭飞机,这也是一种保障,因为孩子还小,我想做父母的都会替家里人着想,这是一个基本的生活的保障。

● 以前自己会怕万一死了怎么办,现在想的都是家人,会想到去世了你的家人怎么办,因为死亡是一家人的事,生死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还可能是一、两个家庭的事。

● 有家庭之后责任上就不一样,如果是单独一个人的话,那可能责任会比较少,但有小孩的话,你变成还要照顾小孩、太太、长辈等等。你突然死掉,这些问题就比较多,如果慢慢死掉、知道你要死掉的话,可以做一些安排等等。

● 如果遗嘱立好的话,你突然死掉也没关系,如果你都周全地考虑好,保险也没问题,整个途径都规划好,不管是突然死掉或是拖好久死掉都没关系了。

● 我在想,我到底要怎么死,我要不要捐赠器官,我到底要用土葬还是火葬。

3.选择自己的临终医疗

● 死亡只有一次,这很困难的,要怎么弄得自己心安理得,让别人也心安理得。

● 碰到临终的时候,医疗上该做的你就做,如果不行的时候,该停的你也要叫人家停。不要一直拚,死得要有一点尊严,不要这样CPR(急救)时压得血淋淋的。

● 病重时,住院要抱一个很严肃的心情,就是你这一次住院是不是能够出院,能够出院的话是捡到的,就是说你要住院就要抱一个必死的决心。

● 过了某些年纪之后,随时要准备好生前预嘱,交代临终时的医疗处置。

● 我自己的话,我有器官捐赠卡,是有想过死亡的事情,但是在我昏迷的时候谁又能真正帮我做决定?如果没有配套措施的时候,就算我想安乐死,就算我想捐赠器官,如果家人没有这观念就很难替我完成心愿。

● 突然死是比较自私啦!你就这样去了,治疗都没有空间,可是你旁边的人就很痛苦啦。如果发现有癌症,至少还有半年、一年、两年、三年的时间,大家心理上可以有准备,慢慢的接受这样子的事情。突然死亡,比较好的说法是对自己好啦!可是那个是很自私的想法,一了百了,什么事都没有了,没有任何的交代,是不负责的。

 

舍不得,放不下

医师的生命拥有很多:高社经地位、声望、受人尊敬、成就、助人的意义感、对社会人类的贡献、极可能的美满幸福家庭等等。「死亡」意味着「总体的失落」,所以担心死亡其实是来自于「舍不得,放不下」。以下是医师的心情:

 

● 让你慢慢接受死亡这件事情。我所谓慢慢就是「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你看到你的祖父母,你知道有一天你将失掉你的母亲、父亲,再看到你同学,最后才是看到自己。

● 如果我自己,我大概就不会想到死这个字,不太可能。而且自己很想拥有很多东西,当你想拥有很多的时候你就很舍不得死亡,不愿意离去。觉得对死亡还没准备好,是因为还有太多你喜爱的东西,或是说在你手上获得的东西你舍不得放掉。

● 我自己也是在想,要到什么时间我才会真正理解,我该放弃这些东西,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可是我已经有想过。

● 可能还是有一些人会慢慢从病人的死亡获得哲学,就是「我一定要放弃,我有一天要放弃」,但我还是觉得很困难。

● 比较看得开,觉得对个人来讲比较没有恐惧,倒是会有比较多「舍不得亲人离开」这种感情上的因素。没有害怕的因素。而且我都写好遗嘱了。

● 都是一个牵挂,因为牵挂才会受苦受难。有所牵挂,所以你才会受苦受难。

 

死亡的恐惧

深入探讨为何天天接触死亡的医师会有死亡恐惧,归纳他们的回答有以下四种来源:

 

1.死亡毫无预警,在不知不觉中就来临了

● 有些人在加护病房,年轻时就死掉了,你怎么知道哪一天不会轮到自己?

● 会觉得恐怖,因为死亡你不能够预测,会觉得恐怖,但日常生活你不会常常想到它。

● 我是很怕这种死亡方式。坐飞机突然掉下去一下子就死了,我觉得很可怕。

● 我想每个人在碰到这个死的问题,包括自己,特别是自己的死亡,一定会觉得害怕,突然就发生在眼前了。

 

2.死亡使存在消失无踪

单纯的只是害怕,好像人就突然不见了!

 

3.死亡的存在性孤独

● 死后好像变得很孤独。

● 我为什么会害怕,可能是死了会觉得孤独,还有那时候的未知感和彷徨。

 

4.苟延残喘是非人的折磨

我觉得要死的话就快点死掉,像癌症病人,从有锐气给你磨到钝掉,从有信心磨到没有信心。后来你想死掉,人家还不让你死,这种折磨真是非人的。

 

医师非神,遇到死亡也只有认命

在访谈中,有趣地发现能坦承医学之极限,及医师的力量也有限的受访者中,大多是资深及年龄较长者。可能愈是资深,经验丰富,愈能体验生命不可控制性,因而能发出感叹如:

 

● 医师当愈久愈知道人的力量有限,医师不能取代上帝。

● 我会认命,不管怎么死,我都认命。

● 每个人对死亡都会有恐惧,到现在我也是恐惧,人只有一次啊!人真的很脆弱!

 

来源:《医师与生死》

作者:赵可式台湾大学护理系毕业,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肿瘤护理硕士及临终照顾博士,现任成功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教授。 29年前开始推动末期病人安宁疗护,被誉为「台湾安宁疗护之母」,第14届医疗奉献奖得主,译有「活出意义来」、着有「一个护士的碎记」、「幽谷伴行」。 2006年发现自己罹患乳癌,接受治疗后,于病中休养时仍出版完成「医师与生死」、「安宁伴行」两书。现居于鱼池,为加紧安宁疗护社会教育继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