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讲格律诗有关拗救方面的问题 作者:蔡宝瑶

 冷鳳 2014-09-01
1、什么叫拗句?
在格律规定可平可仄之外的字位,若更动了平仄,便出律了,这样的诗句叫做“拗句”(除特殊拗句外)。

2,什么叫拗救?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要注意补救的字一点要在指定的位置,更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3,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怎么解释?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不是说所有句式中一、三、五的地方都不要论,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几处第一、三、五字的地方还是要论的,不然,就会出现“三平尾”、 “三仄尾”以及“孤平”现象。“二、四、六分明”是一种很严谨的说法,即句中的第二、四、六字不得随意出格。即使五言“仄仄平平仄”的第四字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字出格了,也必须补救。我想这样说更确切一些:“一、三避孤可不论,二、四、五、六要分明”。

4,什么叫做特拗句子?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例如:
例句是:任是深山更深
原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更改后:平仄平平仄平仄
这就是特拗句,但要注意,如果你写成了特拗救,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就不得再任意了。

5,什么叫做尾三平?
尾三平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对句结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此为律诗的忌讳,应当杜绝。即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了;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应仄而平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平声的情况。如:
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又如:
春光绣画秦川明
。(杜牧)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尾”在古诗中较多,近体诗被认为是诗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犯了“忌”,在吟诵时,就会感觉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音律美。

6,什么叫尾三仄?
三仄尾是指出句结尾连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脚”,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了;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中,第三字应平而仄了,造成收尾三字均为仄声的情况。
依法修行入道
仄仄平平仄仄仄
修改一下:
依法修行能入道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平尾和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

7,什么叫做犯孤平?
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叫做“犯孤平”。
此慨念针对七言,五言律诗没有那么严格,不可误会。五言只有一种句式是孤平,
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成了“仄平仄仄平”,可以拗救。即一拗三救,成为“仄平平仄平”。
现在诗界里有人这样说:
店正分泊(仄仄仄平仄):不是孤平!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不是孤平!
高阁客竟去(平仄仄仄仄):不是孤平!(阁入声字,仄)
日已曛(仄平仄仄平):孤平!
伴月归(仄平仄仄平):孤平!
他的意思是说:除了尾字平声外,前四个字里面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定为孤平,其它的就不是孤平了。其它的句式是不是孤平?我想有待研究。
现在网页里、论坛里对五言格式的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讲的五花八门,不知道听谁的好,有一些人凭个人意识在讲,找了一些古诗做例句。古诗本身就有很多不讲究格式的,怎么能够做例句?我个人认为,只有句子中有两个平声连在一起的句子最好,读起来最有韵味。
格式是这样规定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大家就按照格式写吧,这样不会引起纷争。 不过“平平仄仄平”可以一拗三救,救了以后,也有两个平声字在一起了。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一般来说可以“救”,即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回某个平声字,使平,仄声的比例恢复大体上的平衡。
有些情况(如处于一句之中的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是两个
仄声字之间夹一平声字,前人也称为“犯孤平”。如:
原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改为:中平仄仄仄平仄
这个虽然是小拗,也要尽量避免。
为了避免“犯孤平”,某些句子的“一、三、五”诸字也不能不论。
凡是“仄平仄”的句子,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何防止?二四六字是“仄平仄”时,第三字或第五字中必须有个平声。如: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8,什么叫孤仄?孤仄同孤平一样的道理。 但是,孤仄在格律诗里面还算不上大忌,放的宽一些。例如格式里有一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格式里写成了“中平中仄平平仄”。

9,什么叫四连平和四连仄?即连续四个发平音的字,或者连续四个发仄音的字。写诗不宜。但在拗救里面出现过,“仄仄平平仄”,可以写成“仄仄仄仄仄”。一般来说不宜如此,这样,会对诗的声韵有影响。

    律诗中出现了拗句,一般要补救,这就是“拗救”。拗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孤平拗救。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但是,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
怎么办?
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这种救法,
五言(简称一拗三救),七言(简称三拗五救)。也叫本句自救,如:
五言

上人(李白)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自救格)
七言
未到是春(贾岛)

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仄仄平平仄平(自救格)

2、特拗必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和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仄声,那么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必须改为平声,成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也是本句自救。如:
五言
仍邻(李白)
平平平仄仄,(正格)

平平仄平仄,(自救格)
七言

千载琵琶语,(杜甫)
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
仄仄平平仄平仄,(自救)
这种"特拗"句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它联的出句也有,但较少。现代人作旧体诗,也常用这种句式。

3,大拗必救。在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和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用了仄声(或五言的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对句相救。如:

野火烧尽,(出句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原格式)
仄仄平仄仄,(拗格式)
春风又生。(对句救出句)
平平仄仄平。(原格式)
平平平仄平。(对句三字救)

4,对句救出句,然后又本句自救,如下:
紫竹宿雨,出句三四字拗
仄仄平平仄,正格
仄仄仄仄仄,变格
绣妆。对句救出句又自救
平平仄仄平。正格
仄平平仄平。救出句又自救格

绣妆,是本句自救,即一拗三救,“红”字即救了出句的“夜、宿”又救了本句的“媚”字,这个实在太复杂,大家知道就行了,不要模仿。衣服上的补巴打多了,总是不好看。一首诗里面的拗救最好不要超过两处。

5、半拗可救可不救。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个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我个人认为只要诗意好,可以不救。在诗界说法不一,有很多老师强调补救,如要补救,办法跟大拗补救一样。在对句的第五个字补救。
还有一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写成了平声,也是小拗,但对比前一句要好一点,可以不救。
我们写诗,尽量不要用拗句。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律绝诗里可以有拗句,但词里不允许有不合词谱的拗句。

6,最后讲一下七言的四种句式,对于一、三、五字的定论,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1,每一句的第一个字都可以随意,
2,每句的第三个字不能随意的只有一种句式,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随意了就是犯了孤平。
(要记住它的长相,中间只有两个平声相连的且句末是平声脚的就是)
其它三种句式的第三个字都可以随意。即如下三种句式: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3,每句的第五个字原则上都不能随意,但是有两句不是那么严格,这两句是: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在写诗的时候,如果第五个字出格了,尽量换掉词语,实在换不了就算了,这叫做“小拗”,也叫“半拗”。(要记住他们的长相,就是只有两连平和两连仄的句式,看不见三连平和三连仄的)。

有两个句式的第五个字不可以任意,它们就是: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两个句式的第五个字不可任意,如果任意了就成了三仄尾或三平尾。是写诗的大忌,切不可。(它们的长相好记,就是中间有三连平和三连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