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位:徐稚

 丰城往事 2014-09-01


徐稚(97---168)
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的文家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有佳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这里的徐孺就是指徐稚(97-169)字孺子,东汉“南州高士”,丰城市白土镇隐溪人。
徐稚幼年时就十分聪明,他九岁时曾在月下游戏,大人问他说,如果月亮里没有东西,是不是更明亮些呢?徐稚回答说不是,就好象人的眼睛没有瞳孔就不明亮了,大人都觉得很惊讶。
徐稚读书刻苦,九岁即能记诵《春秋》和《公羊传》。十五岁时奉父亲徐俭之命,在外祖父欧阳氏的资助下,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唐檀非常喜欢年轻好学的徐稚,便将平生所学倾力传授。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智度寺开始了长期的隐居生活。
槠山一带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徐孺子一面在这里隐居种地,一面没帐授徒。他在今天被称为“徐孺子读书台”的巨型石坡上苦读不缀, 对《严氏春秋》、《京氏易》和《欧阳尚书》的研读造诣尤深。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南阳大儒樊英和江夏学者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并结交了许多正直的饱学之士。史书称他除学术外,兼综七纬、变易、风角、推步等高深知识。
徐稚在槠山隐居时,亲自耕种庄稼,非其力不食。由于他在当地颇著声望,在他的影响下,槠山一带民风淳朴,世俗清正,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徐稚受到地方官员多次的察举和辟荐。一向礼贤下士的尚书陈蕃在建和元年(147)出任预章太守后,还未来得及进衙门办公,便急着要去拜访徐稚。当时徐稚已年过五十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徐稚准备了一张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并在南昌东湖边为他建了一座小宅,后来成为徐孺子祠的地方。因此王勃在《腾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稚在永兴二年(154)被当初的教师、大尉黄琼举荐,于延熹二年(159)被新任尚书陈蕃举荐,徐稚都谢绝了。因为当时属于汉末乱世,“大树将颠,非一绳所能维”,靠一两个人的微簿之力,已无法挽回东汉政权走向衰亡。但是当黄琼等人去世以后,他都要准备炙鸡絮酒,千里赴吊,以报知已之恩。一路为人磨境自给。他的好友郭泰之母去世时,徐稚赶到介休凭吊,只置生刍(春草)一束于墓前而去,不见主人。
建宁二年(169)朝廷再次聘请徐稚入京,但就在本年五月徐稚病故,享年72岁。
现在,在徐孺子寓居近一辈子的槠山一带还有诸如读书台、隐溪、祠堂、匾联等遗址、遗迹和纪念物,这位不为名利所累的大学者一直受到千百年来人们的景慕和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