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颗心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读《黑河钓事》

 昵称535749 2014-09-01

第一次读科伦?麦凯恩的小说,此前从没听说过他的名字,更不了解他的背景,却深深地被他的文字所感动。其实,他故事讲得并不好,节奏慢,比较俗套,由于时间跨度太长,超过了短篇的容量,所以读起来更像是一个个片段,这样的小说甚至不需要一个精彩的结局,因为它展示给你的是一次生命,而不是从设下悬念到揭开谜底的游戏。

是什么给予了麦凯恩蔑视故事的力量?那是一种对人生意义深深的失落感,在他看来,我们都是被故乡抛弃的人,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在挣扎,可直到终了的时候才明白,真正潜藏在心底的却只有两个字:回家。

但,在这个被现代化败坏的世界中,我们又如何能回家呢?

麦凯恩比传统的乡土作家更冷酷,在他看来,所谓故乡,是一群目光短浅、浑浑噩噩的农民和小市民们组成的世界,它虚伪、狭窄、庸俗、市侩。故事的主人公们从一生下来就开始被剥夺,就成了精神上的异乡人。他们离开故乡,其实是为了寻找故乡。然而,他们脚步越急促,内心就越孤独,就越远离了被温暖的可能。当他们终于明白,故乡只是一种传说,只能被虚假的记忆所唤醒时,于是,心的翅膀折断了,它沉入了麻木的深渊中,任由岁月将生命涂抹、剥蚀、融化... ...

这种痛,也许在基督教文化中会更加凸显。只要相信天国的存在,便注定是异乡人,想想那些跨越海洋的水手们吧,想想那些在大饥荒中背井离乡的爱尔兰人吧,如果生命中没有一种强烈的异乡感,他们为什么会决然地离开祖先生活的地方,为什么选择漂泊呢?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告诉你,上帝已死,并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真理时,则所有回乡的路都失去了,漂泊成了一个笑话,甚至生命本身的价值都等同于尘埃,那么,我们的爱、坚持、尊严何在?我们曾经忍受的那些苦难,真的是必须的吗?

喜欢麦凯恩舒缓而极有弹力的语言风格,在这本不厚的小书中,许多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一部精彩的长篇,所有主人公都毫无意义地活了一生,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借口,所以坚持了下来,可时光却一次次证明了:只要你活着,一切都是歧途。

没有大道的时代,生命无所依靠,麦凯恩的心充满悲哀,可他的笔调却异常优美,一切仿佛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读罢“在那里,我的黑发慢慢不知去向。而十三年的时光也悄悄流逝,连秋日黄花都算不上,它们一丝丝沉浸到我的皮肤里了”,再看看镜中的自己,不禁感慨:麦凯恩写的真是爱尔兰吗?他写的不就是我们吗?

每颗心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而麦凯恩懂得怎样触痛它。(《黑河钓事》书评/唐山)

推荐阅读:六六:人生路上必定会遇到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