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华夏美术馆

 抱冰室 2014-09-01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诗书画印“四绝”全能艺术家之一,其综合成就,前可比赵之谦,后可观照齐白石,形成三座大山。就各单项而言,篆刻成就最巨,邓石如一脉至吴昌硕而大成,并在以书入印,寓巧于拙而入于拙,浑厚朴实这一路走到一个巅峰,至今影响着篆刻界,难于超越;书法则数十年如一日把石鼓文化为己有,并以石鼓笔法作行草,圆浑如古铁,大气磅礴,为篆书、行书开出新境界,再与篆刻联姻,相辅相成,互为刀笔,气势夺人,力能扛鼎;

绘画,以篆书笔法为干,行草笔法为枝,一任书写,配以厚重的色彩,加之篆刻构成,自作诗随境题跋,点线面完美配置,将写意绘画提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开海派绘画新篇;诗文古趣,虽不及唐宋名流,而能一如其书画篆刻,真气弥漫,抒摅胸臆,堪称诗人,尤以题画诗为胜,佳作每每见于书画作品中,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建立“诗书画印”新的文人综合艺术标准,影响海内外至今不减。

吴昌硕自用印

一、篆刻先行

吴昌硕的篆刻完美地运用了邓石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创作理念。其刀法的极大丰富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印面观察到他刀法的变化多端,而这种看似很难刻制得出的印面效果,一方面得益于所使用的印刀—“圜干而钝刃”(诸宗元《缶庐先生小传》),强腕硬入,冲切并用,线条苍劲浑厚,另一方面,他为了使印章达到古印章的“烂铜”效果,而进行的种种后期制作,或敲击,或摩挲,或披削,或擦刮,各种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手法,均为其所用,使印面效果丰富而多彩。

他的篆刻还极大地丰富了印章的布局形式。韩天衡撰文指出:“笔者对明清数十位名家印作的文字排列章法与配篆技巧作过一番排比。在所有这些印人中,吴昌硕是排列形式最多样,配篆方法最奇特的一位。

吴昌硕 行书自作诗 135.7×67.1cm 纸本 1925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虎负狼跳幻益工,孰赢秦氏孰重瞳。海填飞碍成仙鲤,楼倚狂招不霁虹。极浦流沙陵谷外,切云重屋斗牛东。梅花落尽春长好,聋我犹闻一笛风。聋闻。沽酒怡白云,吹笛坐黄犊。江花泊岸红,山雨下庭绿。题画。壶叟两正。乙丑冬吴昌硕年八十二。

吴昌硕 草书自作诗 103×50cm 纸本 西泠印社藏

释文:我思遍访摩厓刻,无奈嗟吁蜀道难。道气逼真梅树古,童颜如饱茯苓餐。偶醒乡梦吟初稳,快读前碑拓未干。谁识眼中沧海小,几回来把钓鱼竿。赠廖养泉。梅花彩霞光,水仙苍玉色。东风开南轩,坐以赏元日。谁谓石头顽?胜景非其匹。大春蓬蓬,容我一官虱。题画。小舟尊兄。吴俊卿。

吴昌硕 节临散氏盘 144×45.2cm 纸本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用矢践散邑,乃即散用田。履履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奉。以陟,二奉,至于边柳、复涉瀗,陟雩以西,奉于敝城。老缶。

吴昌硕 篆书弓鸣舟出七言联 135.5×33cm×2 纸本 1918年 西泠印社藏

释文:弓鸣原草虎为栗,舟出涌柳鱼方来。菊舫仁兄雅属,为集猎碣字,时戊午人日。七十五叟吴昌硕。

二、书法得力石鼓文字

吴昌硕书法以石鼓文为本,早年的锺繇功底,在中年之后,悉被石鼓笔法所吸收,中年之后所作书,《石鼓》、小篆、行草、隶书,甚至金文《散盘》,都统一为石鼓笔法。大约五十岁时,其篆刻风格已经确立,完全以石鼓文风格的篆书入印,而石鼓文书法的风格完全确立在55岁至60岁间。

吴昌硕 岁华年年图 174.8×47.5cm 纸本墨笔 1909年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 破荷图 166.2×48.5cm 纸本设色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吴昌硕 竹石梅图 126.5×440.7cm 纸本设色 1909年 吉林省博物院藏

吴昌硕 梅花蒲草图 126.8×66.9cm 纸本设色 190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三、绘画以书法为本,诗书画印合力

吴昌硕绘画起步较晚,大约在三十岁上下开始学画,初受任伯年影响,以“四君子”为入门。传世四十岁前的作品,有梅、菊等,可知其学画的轨迹。吴昌硕学画虽然晚,但其取法甚高,缘于其运用书法笔法为之。一般以为,书画同源,画法即书法,但实际上能真正悟到这个道理,并运用书法作画的并不多。由于吴昌硕早年画名尚未远播,因此传世作品并不多见,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觉得尚处于学习阶段,所画不算高明,或赠或售皆不愿出手,而致画作在外不多。另一方面,画名未扬,收藏者也未必重视,以致作品往往不能保全传世。

本文来源于网络,华夏美术馆整理发布,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