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4-09-02 | 阅:  转:  |  分享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吴之玉/河北省威县候贯镇王村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师的思想在解放,教学模式在改变,语文教改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使阅读教学有了大大的改观。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意蕴优美的课文,来教训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占统治地位。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本身无可厚非,是有用的而且必要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等待填食的鸭子,不管它的肚子是否已饱满,总是一次性的“塞填”进去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总是尽可能地把课文分析讲解得足够细致、足够透彻,唯恐有丝毫的遗漏。虽然有时也从教学方法上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那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的。首先教师已经设定了想要达到的目标,比如说归纳思想、段意、含义。学生们顺着教师搓的这根线往前走,而缺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是形成一种依赖性,等到他们自己接触到阅读材料的时候,就机械呆板的按部就搬的分析课文。
2、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阅读课也好,作文课也好,都流行一套程式。”教师按这套程式去教,学生按这套程式去学,都不必动脑筋。现在语文阅读课教学流行的正是这样一种模式,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标出自然节,以备讲评,圈出生字词,要求学生划出要点和疑点,然后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初看上去,这种教学方式好像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由点到面,很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细究起来,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整体--局部--整体的这样一个原则。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教学,教师照搬教参书上的内容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一节课。但同时,他也破坏了一篇十分文美的文章。可以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文章,每一篇都是情采声茂的佳作,而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将这篇课文所构筑的一个完整的美感破碎了。“破镜重圆”后的镜子还是那么美的镜子吗?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创新设问
近几年,提问设计法非常盛行。“提问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往往是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满天飞,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是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却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很难从文章中筛选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本人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中参照了近些年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了以下要重视和注意的内容:①虚拟提问,引导学生的求知欲。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能否积极思维去探讨。虚拟提问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自己去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开始。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出来,才能更有效的使语文课上得有内容、有意义。②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意提问的启发性,这也是启发性教学的要求,设计好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细致地研读课文,筛选借鉴参考资料中的信息,删繁就简。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③突出重点和中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热闹的课堂教学不一定是具有启发式的教学,效果也未必好。当今科技迅猛发展,课件、多媒体轮番用在了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然而其效果怎么样有待考察。
三、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法
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和把握。过滤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是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因此,读者不能单纯将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更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什么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的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仅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这就是研究型阅读法与文章学阅读法的本质区别。就中学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不明了这一点,就永远也走不出文章学阅读法的圈子。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的主观认为语文学科的专利,更不能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来阉割它的技能性。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块。阅读说白了就是把课文中的情趣、情感、思想内涵转化到人身上的一种学习途径。它可以提升人的品味,陶冶人的情操进而净化人的灵魂。
献花(0)
+1
(本文系纣王29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