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兰市

 大成净化图书馆 2014-09-02

1 行政划分

舒兰市下辖4个街道、10个镇、5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环城街道、吉舒街道、白旗镇、 朝阳镇、 开原镇、上营镇、水曲柳镇、平安镇、法特镇、溪河镇、小城镇、金马镇、莲花乡、亮甲山乡、天德乡、新安乡、七里乡、经济开发区。

2010年舒兰市总人口67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48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21万人。有朝、满、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5.1万人。

2 地名由来

[Shulan City]

“舒兰”一语,据史料记载:舒兰——果实也,(见《宁古塔纪略满汉语义》卷四第3页)。又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注释“舒兰:满语,译释为果实”由此得知“舒兰”二字意译为果实。据有关史料记载:旧时舒兰境内霍伦川、四合川一带盛产山珍、山果,被清朝政府列禁为封贡禁山,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大量山珍果实。而舒兰驿站(现在的溪河乡舒兰站)则是果实集中之地,舒兰这个名就此延续下来,于宣统二年由吉林省民政司批准:“设一县缺治舒兰站曰舒兰县》”。(《录于吉林省档案》)。

舒兰建县虽然较晚,但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人类活动。据近年来考古文献记载,法特黄鱼圈文化遗址(位于法特乡黄鱼村西二百米的珠山上,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出土的豆、罐、壶杯等文物,均属于这个时期的“西团山文化”,这就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劳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以后,又经历了古肃慎时期;从汉代到北魏时期属于扶余奴隶王国,后被高勾丽所侵;唐朝时候是渤海王国的辖地;明代属阿林卫地;清初为扈伦乌拉族所据,大部区域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统辖。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宁古塔将军开始主持修筑柳条边墙,南从开原县威远堡边门起,北到法特东的亮山上。法特哈门边内(后又名巴彦鄂佛罗边门)是此段边墙最北头的一个边门,位于舒兰境内。边门设防御人员,管理边禁采捕事宜。雍正三年(1725年)设巴彦鄂佛罗旗属,负责边门的守卫、开关、来往行人的稽查。在法特哈门和溪河还有法特哈驿站和舒兰驿站,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驿站改为文报局,民国时期又改为邮政局。在此前后并设有官庄一座,主要管理官田交纳赋税。随着清朝封禁政策逐渐失去作用,到咸丰十年(1860年),吉林将军向皇帝奏折,要求开发舒兰平原三十万亩官荒,从此大量的关内流民进入舒兰境内,西部、中部地区逐渐繁荣起来。

宣统元年(1909年),吉林府派员在舒兰“六道荒”境内成立设治局,由设治委员统辖境内之事。同年十二月,水曲柳岗区刘文卿授命调查抢坡子(今朝阳镇)一带地形、交通情况,拟设舒兰县疆域。经过勘察该人绘制了一份《调查新设舒兰县幅员边址图》呈文上报吉林省民政厅。

民政司于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二十日,派旧府经历陈士骥等人呈文详报舒兰境内山川河流、交通草图、地名清单一份予吉林省民政司。一个月以后,舒兰县被正式批准设治,县公署设在抢坡子(今朝阳镇)。

大同二年(一九三三年)实行县制改革,舒兰县政府改称县公署。

康德七年(一九四0年)七月,县公署由朝阳移至“四家房”(今舒兰镇)。伪满初期把东北划为十四省(一九三四年十二月),舒兰县仍属吉林省管辖。

一九四五年“八.一五”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东北光复。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东北人民自卫军田松支队解放了舒兰。

一九四六年一月,舒兰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92年10月8日,撤销舒兰县,设立舒兰市。为省辖县级市,委托吉林市代管。

3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属西团山文化区。夏、商、周、秦时代,为肃慎族居住地。

汉代,为玄菟群郡殷台县辖地。

三国两晋时代,为挹娄人居地。

南北朝、隋代为勿吉粟末部辖地。

唐代,为粟末靺鞨部辖地。公元762年,唐肃宗诏以渤海为国,舒兰为渤海国涑洲辖地。

五代、宋代时,东北地区正是辽金时代,舒兰境域一直是女真族居地,先属辽东丹国涑洲辖地,后为东京道涑洲辖地;金时,为上京会宁府辖地。

元代,为开元路咸平府辖地,后属海西辽东道宣慰使司辖地。

清代,崇德元年至顺治十年(1636—1654年),属盛京辖地;

顺治十一年至康熙十五年(1655—1677年),属宁古塔将军辖地;

康熙十五年至二十年(1677—1681年),属吉林将军辖地;

康熙二十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681—1907年),先后属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永吉州、吉林厅、吉林府辖地;

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二年(1907—1910年),分别属吉林府、五常厅和京都内务府直辖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辖地。

宣统元年(1909年),吉林府派员在舒兰“六道荒”境内成立设治局,由设治委员统辖境内之事。

宣统二年三月壬戌(1910年4月27日),析吉林府北境,五常府南境,设置舒兰县,县治所抢子坡(朝阳镇),属吉林省西南路道。

1929年(民国18年),废除道制,直属吉林省。

1946年7月,归吉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

1948年7月15日,撤销吉北专署,归吉林省直辖。

1958年9月27日,归吉林市管辖。

1966年2月,归永吉专署管辖。

1969年6月6日,归吉林市管辖。

1992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舒兰县设立舒兰市(县级),由省直辖。

1992年11月2日,吉林省政府通知,舒兰设市后,暂由吉林市代管。

4 地理位置

舒兰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与老爷岭汇合处,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位于北纬43°51′至44°38′,东经126°24′至127°45′。南接风景秀丽的吉林市,北联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西隔松花江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相望,周边分别与吉林省蛟河市、九台市、榆树市以及黑龙江省五常市接壤,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年均气温4.3摄氏度,年均降雨 683毫米,相对湿度69%,年无霜期140天,年有霜期225天,主导风向南风频率19%,南西南风频率13%。

舒兰市幅员面积4557平方公里,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77公里,平均海拔740米,其中耕地面积13.7万公顷。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5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7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48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21万人。有朝、满、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5.1万人。

舒兰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吉林省第十大产粮县,是吉林地区最大的农业县,有机食品生产通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组织(ECOCERT)认证,是2007年农业部表彰的200个“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之一。年粮食产量96万砘,其中玉米45万吨,水稻40万吨,大豆7万吨,其他作物4万砘。林地总经营面积为15.3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1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1.6%,是全国惟一的商品林蛙种苗培育基地。舒兰市是全国惟一的球粘土基地,被誉为中国软质球粘土之乡。地表水总量为10.83亿立方米,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7条,主要有第二松花江、呼兰河、拉林河、细鳞河,全市有各类蓄水工程434座,总库容3713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5118万立方米。大型水库1个,中型水库5个,小型水库12个。

舒兰市交通便利,公铁运输网络十分发达。拉滨、龙舒两条铁路贯穿舒兰市区,境内有丰广、吉舒、东富、马鞍岭、上营、小城、水曲柳、平安、舒兰9个火车站,货物年吞吐量能力400万吨,其中舒兰车站吞吐量150万吨—200万吨/年,吉舒车站吞吐量70万吨—100万吨/年。全市境内现共有公路822条,总里程2635公里。国、省、县级8条高等级干线公路通往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大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5 自然资源

舒兰市主要矿产资源有草炭、球粘土、花岗岩等,是全国惟一的球粘土基地,被誉为中国软质球粘土之乡。林地经营面积15.34万公顷,宜林地面积4470.4公顷,活林木总蓄积量11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1.3%。主要树种包括柞木、核桃秋、椴木、杨木、白桦等。经济动植物主要有长白参、天麻、川贝、细辛、鹿茸等名贵药材及蕨菜、薇菜、山野菜、白瓜籽、豆粕、小麻籽、蘑菇、木耳、蜂蜜、林蛙油等土特产品,是全国惟一的商品林蛙种苗培育基地。水资源总量10.9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8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32亿立方米,重复利用量为2.2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29亿立方米。地表水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7条,主要有第二松花江、呼兰河、拉林河、细鳞河,全市有各类蓄水工程434座,总库容3713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5118万立方米。大型水库1个,中型水库5个,小型水库12个。全市养鱼水面5000公顷,拥有年产3亿尾的东北鱼苗良种孵化基地。

6 基础设施

舒兰市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四通八达的公铁运输网络,拉滨、龙舒两条铁路贯穿全市南北,连接全国各地。有国、省、市级7条干线公路通往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大城市,榆江线二级公路已全面竣工,五桦线一级公路预计2003年末竣工通车。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程控交换机总容量已达10.3万门,具有“信息高速公路”之称的宽带数据业务应用日益广泛。市内建有一次变电所和二次变电所各一座,年供电能力3.1亿千瓦时,直接与东北输变电网相接。

7 旅游产业

舒兰市旅游资源丰富,是集生态风光、宗教文化、历史遗迹、民俗民风为一体的县级旅游城市。

舒兰自然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全市绿地面积占51%,其中森林覆盖率为44.4%,大中小型人工水库100余处,水域、湿地面积约623.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这是舒兰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我市的亮甲山水库、沙河水库、新安水库、响水水库、小城水库和森林公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如诗如画,是人们休假、消暑、娱乐、赏景、垂钓的最佳去处。这里春可踏青、夏可漂流、秋赏红叶、冬能滑雪。每年的春、夏、秋季,特别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里游人如织,人海如潮,已经成为我市重要旅游目的地。

舒兰市的宗教文化是吉林地区外五市(县)无法相比的旅游资源。全市大型宗教建筑群四处,其中凤凰山、九顶莲花山都是吉林省名山,在东北三省也有一定知名度。凤凰山的大雄宝殿长26米,宽高均13米,是东北最大的大雄宝殿。凤凰山的庙会远近闻名,每到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来自长春、吉林、九台、德惠、榆树等到地的游客云集在这里,人头攒动,盛况空前。九顶花山原是吉林省三教合一的宗教旅游圣地。“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得到恢复和开发,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在黑龙江省有较高的知名度。坐落在市区森林公园内的海慧寺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已落成,偏殿和围墙正在建设中。大雄宝殿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庙宇建筑群建成后,将成为舒兰旅游一道亮丽的景观。正在建设中的亮甲山圣水禅寺,建筑规模宏大,计划总投资1.9亿元,建成后必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光临。

舒兰市境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在全省41个县(市)中占居首位。小城镇完颜希尹古墓群是目前我国金代重要遗存之一,也是我市十分难得的旅游资源,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年来市文化局、小城镇政府、市旅游局曾多次筹划开发建设。现在市文化局、小城镇政府已安排专人看护墓区,并开通了通往墓区的水泥路面,为全面开发做好准备。法特镇的黄鱼圈始建于清康熙初年,是清代皇宫圈养鲟鳇鱼的地方。也是一处古文化遗址,现已被列为吉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西部地区的嘎呀河古城墙遗址、柳条边、哈嗒门都是清代历史古迹,急待开发并修复,使其成为我市旅游景观。老黑沟惨案遗址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于2002年被列为吉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舒兰市的朝鲜族、满族、回族分布广泛,一直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完全可以开发民族风情旅游项目。

近年来,舒兰的吃、住、娱、游、行、购物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产业也有较快发展。旅游局成立六年间,建成了六家旅行社、一家三星级宾馆、两家旅游宾馆、四家中小型酒店、各种餐饮小吃、服务网点在全市景区到处可见,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还在森林公园建成了滑雪场,新开辟了市区通往森林公园15路公交车。全市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市共投入3500万元,铺设了通往森林公园、凤凰山、九顶莲花山、亮甲山水库旅游景区的柏油、水泥路面;进一步改善了旅游景区条件。

目前,舒兰旅游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美丽的舒兰正张开热情的双手迎接海内外朋友的到来。

城池大观园——森林公园

舒兰市城池大观园——森林公园城池大观园——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位于舒兰市区东南部,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森林公园始建于1997年5月,距舒兰市中心2.5公里,距五桦一级公路1公里,总占地面积207公顷,计划扩大到1000公顷,其中绿地面积占90%以上。森林公园东靠万寿山。南接南九山。西依红石山,北与北九山相望,故称九龙宝地。据史书记载,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东巡吉林时,曾到过此地,称之为第四十三个“窝集”即“塞齐窝集”。

森林公园四周群山环绕,山峦起伏、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人们观光旅游的最佳去处。

初春,群山葱绿,百鸟啼鸣,蓝天碧水,遍野芬芳,宜游船踏青;

盛夏,白云缥缈,林幽谷静,鸟语花香,风和日丽,宜野浴避暑;

金秋,枫红柏翠,层林尽染,天高云淡,波光山影,宜观光垂钓;

寒冬,银装素裹,玉树琼花,雪覆群山,熠熠生辉,宜滑雪冬泳。

公园大门用大理石筑成,上覆盖黄琉璃瓦,下有两对汉白玉石狮,气势雄伟壮观。走进大门尽收眼帘的是满目苍翠的群山、碧波荡漾的湖水,使人心旷神怡。

海慧寺坐落在依山傍水的人工湖东岸,北靠百果园,面朝日月潭人工湖水面。大雄宝殿、山门、天王殿已建成,偏殿和围墙正在建设中,可以想象,海慧寺将是一座壮观宏伟、金碧辉煌的庙宇建筑群。它的建成将为舒兰市的旅游景观又加上新的一笔。

滑雪场建在森林公园深处,是市旅游局2001年招商引资项目。滑雪场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滑雪道面积4万平方米。可同时接纳500人滑雪。2003年在4万平方米的滑雪场地上又种植了草坪,实现了冬季滑雪、夏季滑草的目标。滑雪场设有餐厅、休息厅,各种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热情,完全可以承办各类滑雪项目比赛和满足冰雪旅游的需要。滑雪场建成后,每年都有大批游客云集这里健身。2006年以来,滑雪场北侧又建成了游泳池和滑水道及水上游乐设施,以此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光临。

森林公园现有大小亭阁8处,位于大门西侧的两座六角亭楼是于1999年建造的双层、上覆琉璃瓦,一红一绿宏伟壮观。山下两座湖心亭,每亭各有特色。月潭湖心亭楼是森林公园一道亮丽的景观。

森林浴场是森林公园的又一绝好去处。这里是绿色的海洋,人们在这里可饱览美丽的春光,尽情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森林公园还建有高级宾馆、中小型酒店、风味小吃,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开通了市内通往森林公园的15路公义车,交通四通八达,十分方便。

目前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实施园内居民拆迁,扩大发展空间,森林公园正朝着一个观光、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园林迈进。成为舒兰市一块供氧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地,成为吸引各地游人的最佳城市公园,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和旅游胜地。

岳飞歇息地——亮甲山

亮甲山坐岳飞歇息地——亮甲山岳飞歇息地——亮甲山落在舒兰市西北部亮甲山、天德、莲花三乡交界处,与榆树、九台、吉林、德惠市毗邻。距舒九公路2公里,距舒兰市40公里。东峰高382米,西峰亮甲台高353米,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十几座山峰,悬崖罗列、怪石嵯峨、巍然耸立、雄伟壮观。

山的南麓是风景秀丽的亮甲山大型水库,总库容量四亿立方米,正常水面为20多平方公里,是吉林省

十大水库之一。

亮甲山秀丽的山、碧绿的水、流传着许多动人传奇的故事。相传南宋时期,金国多次进犯中原,宋朝皇帝命岳飞为元帅抗金保国,一北上路过亮甲山,并在此歇马,在山石上留下马蹄和晾甲印,至今清晰可见。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将此地取名晾甲山,时间长了就叫成亮甲山。

亮甲山水库大堤将“猪山和关马山”连接起来,两山顶峰的“仰岳亭”和“观山寺”遥相互映。晾甲台下有深不可测的“狐仙洞”、“哈嗒石”。二00六年以来亮甲山又通过招商,引进资金1.9亿元,开发圣水禅寺宗教旅游项目。预计建成后必将吸引国内外大批游客的光临。

亮甲山是一处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每年接待来自长春、吉林、九台、榆树、德惠等各地游客达10多万人次,给游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二00四年九月被评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东北名山——凤凰山

凤凰山是东北历史名山,位于舒兰市溪河镇唐屯村、距202国道2公里、距溪河镇政府4公里、舒兰市54公里、吉林市60公里。海拔365米,属长白山的支脉,总占地面积880公顷。东面是连绵不断的峰峦,西面是广阔无垠的大地,山上苍松翠柏掩映着金碧辉煌的庙宇,山下美丽的松花江像一条玉带蜿蜒流过。凤凰山是附近的群山之首,山势巍峨险峻,犹如一条巨龙昂头扬起,犹如美丽的凤凰展翅。

万佛寺是坐落在凤凰山的宏大寺庙群。现已投资1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建有东北最大的大雄宝殿,长26米,宽、高均13米,大殿金碧辉煌、栩栩如生。天王殿、钟鼓楼、三圣殿、罗汉堂、藏金楼、斋房、六灵塔、展厅等形成完整的宏大庙宇群。

凤凰山还建有海云洞、三仙洞、枯井、凤爪石、小石林、地冥府、八仙望江、朝凤亭、云烟亭、龙凤亭、圣水亭等传奇景观,形成迷离虚幻,神奇斑斓的格局。目前溪河镇政府正在筹划空中索道和黑龙潭的开工建设。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凤凰山的知名度将明显提高,必将成为东三省宗教旅游圣地。

凤凰山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清光绪六年(1880年)扩建。“文革”期间遭到彻底破坏。1992年释镜然法师到此山,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建,古迹开始恢复,游人不断增多,每逢庙会,方圆百里的乡邻纷纷前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每天都有四、五万人赶庙会,盛况空前。凤凰山于二00三年三月被列为吉林市十大景区之一,二00四年八月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三教圣地——九顶莲花山

九顶三教圣地——九顶莲花山三教圣地——九顶莲花山莲花山是吉林省历史名山,位于舒兰市开原乡青松新开村,距七青公路2公里,距乡政府1.9公里,距舒兰市45公里,海拔517米。九顶莲花山是由9座山峰组成的环形山,占地面积843公顷,远看酷似一朵盛开的九瓣莲花,山脚下有一莲花池映衬,故名九顶莲花山。在苍松翠柏掩映中,一座宏大的庙宇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它就坐落在九顶莲花山的怀抱中。它是吉林省著名的三教(儒、佛、道)旅游胜地,特别是在黑龙江省有较高的知名度。

九顶莲花山“明真寺”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明真寺”气势宏大,寺院共有大小铜像46尊,“明真寺”由佛、道、儒三主教士兴建和管理,又被百姓称之为“”三教寺。“文革”期间,佛像被毁,庙宇拆除,1995年重建。改名为法云寺,已投资800万元,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闫王展等。最近,开原乡政府正启动九顶莲花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并计划在三年后开辟九顶莲花山二日游旅游线路。

九顶莲花山风光秀丽、山川俊美、远近闻名、盛况空前。游人络绎不绝。

红叶之乡——新安旅游风景区

新安旅游风景区地处舒兰市东南山区,距蛟金公路2公里,距舒兰市45公里。占地面积1020平方公里。东西是连绵不断的峰峦,直到长白山主峰。上森局7个较大型国营林场分布在旅游区内,新铺设的水泥公路象一条金色的彩带连接吉林、蛟河、五常交通十分便利。新安冒山、左石山自然风光秀丽,是游人踏青、登山、赏景的最佳去处。新安水库是国家级投资大中型水库之一,库容面积38万平方米,蓄水2100立方米。这时群山叠翠、峰谷迷障、红叶屏风,湖水清澈透明,真可谓“奇峰碧水映蓝天”。是游人吟诗作画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是一条上佳的旅游线路。

这里的红枫叶树又称“拧劲子”是一种珍贵希少树种。据说,世界上成片的红枫叶树只集中在四个国家,即美国、加拿大、北朝鲜和中国的吉林省。金秋十月,红红的枫叶分外妖娆,溪流挂壁、潺潺流水,红叶谷的美景已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吉林、辽宁省的摄影爱好者,每年都要在“十一”黄金周相聚在新安红叶谷。2000年新安乡政府和市旅游局通过摄影记者的引见发现了红叶谷,并先于蛟河市一年多时间进行了初步开发。2002年在新安乡举办了首届红叶旅游文化节,2003年举办了第二届红叶旅游文化节。

新安旅游风景区供游人观光的还有红叶长廊、红叶瀑布、戴王砬子、鲶鱼石、九凤山、等多处景观。2005年初步开发了霍伦河漂流旅游项目,自开发以来,每年都吸引上万游客的光临。

目前,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和新安乡政府正在筹划对冒山、霍伦河漂流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新安旅游风景区得天独厚,确实很美。它那美丽的妖容必将吸引无数国内外游人,给人们带来欢乐、幸福、吉祥。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完颜希尹古墓

完颜希尹古墓坐完颜希尹古墓完颜希尹古墓落在林深叶茂、风光秀丽的舒兰小城镇东村。距榆江公路2公里,距镇政府2.5公里,距舒兰市32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2200公顷。古墓分布五个区和完颜希尹宅第区。

完颜希尹是我国历史上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女真文字的创造者,他曾任金国的左丞相,官居一品,女真朝的经略使、都统元帅、左右监军,最后官至尚书、左丞相兼侍中。由于金兀术串通皇后斐满氏承进馋言,希尹于金天眷三年被金熙宗所杀,之后被平反昭雪。完颜希尹家族墓地不但埋葬完颜希尹的一家,而且还埋葬着其父完颜欢都、其弟完颜谋演、其孙完颜守道等一大批金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完颜希尹家族几代人为大金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完颜希尹家族墓地是目前我国寥寥可数的金代重要遗存之一。它对于研究金国的历史和女真文字都具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完颜希尹古墓共分五个墓区,总面积为136.360平方米.墓地坐北朝南,后依山岭,面朝沟川。整个墓地是用花岗岩条石筑砌而成,做工精细、工程宏大。后任当朝左丞相完颜希尹嫡孙完颜守道为其祖父在墓地刻立:“大金故左丞相金源郡宪王贞完颜公神道碑”。

五个墓群中的部分古墓被日本侵占东北时期所盗。加之由于“文革”的严重破坏,墓地已面目全非,现存大部分文物珍藏在吉林省历史博物馆。墓区的石人、石羊、石虎、石碑等现已复制一新,供游人拜祭和参观。

完颜希尹家族墓不仅是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区,更是研究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立项,并批准进行规划和开发建设。舒兰市文化局和小城镇政府已设专人看护墓区,并在通往墓区铺上水泥路面,为全面开发做好准备。早日将闻名中外的完颜希尹古墓开辟成一处著名的旅游景观已经为时不远。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鱼圈

黄鱼圈位于舒兰市法特镇黄鱼圈村,距202国道2.5公里,距法特镇8公里,距舒兰市65公里,是清代皇宫圈养鲟鳇鱼的地方,也是一处古文化遗址,占地面积1.5公顷,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鳇鱼圈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鳇鱼圈深丈有余,周长500米,全用花岗岩砌成,并配有晾网地。相传,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后,为保证皇宫的衣食住行,分别在乌拉街、江宁、苏州、杭州设立了与地方官府无关的朝贡衙站,直接归京城内务府管理。东北的乌拉街总管衙门负责采集东珠、松籽、蜂蜜、鲟鳇鱼、人参、貂皮及白小米等。其中,松花江特产的鲟鳇鱼个大味美、鲜嫩、尹受宫廷欢迎,一般捕鱼时值春、夏、秋三季,捕鱼牲丁从松花江里把捕上来的鲟鳇鱼放到圈里养起来,等到冬季将鱼冻好用马车送往京城,专供皇宫食用。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时,曾巡视过鳇鱼圈。鳇鱼圈随着清朝的灭亡也就荒废了。时间长了,把鳇鱼圈叫成了黄鱼圈。黄鱼圈古文化遗址对研究吉林省各历史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黄钱圈从今年开始启动开发修复工作,成为舒兰市一旅游景观,计划于2009年后逐步向游人开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黑沟惨案遗址

老黑沟位于原来的榆树沟乡,距蛟金公路8公里,现划归新安乡管理。纯属长白山脉,这里群峰耸立、古树参天,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在南北沟长40公里,东西沟宽5公里的地方散落着十几处村庄。

一九三五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初一,日本侵略者调集了三十八军第三大队上千日伪军,对榆树沟进行疯狂的围剿,实行“三光”政策,分别在桦曲柳顶子、青顶子、月牙泡边、榆树沟东山头、柳树河屯西、胡家店六个行政村残暴杀戮我民众1017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一九九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当时惨案中被害的无辜百姓,舒兰市委在风景秀丽的榆树沟长安屯后山修建了纪念碑并建了展室,同时吉林省政府把此处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室通过大量的文物照片、图片和绘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惨杀中国人民的罪恶铁证。2002年3月老黑沟案遗址被列为吉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安乡政府和市旅游局策划在纪念碑附近修宅建院,开发旅游设施,为游人和观瞻仰者提供服务,使其成为红色旅游纪念地。

小洞庭——沙河水库

沙河水库是吉林省大中型水库之一,位于舒兰市东郊8公里处,距五桦线一级公路2.5公里。占地面积720公顷,是国家水利部设在东北地区惟一的工业化鱼种繁殖基地。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彩蝶飞舞,如诗如画。计划在沙河水库将建成餐饮娱乐区、民族渡假区、洗浴垂钓区、会议疗养区,成为休假、消暑、赏景、垂钓的最佳去处。

水上娱乐区有手划船、脚踏船、游艇、快艇、水上摩托艇、龙船供游人游玩。

民族渡假区,建有缩短北客南游差距,以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民风民俗、餐饮风味为基点的建筑群,减少北客南游消费,满足北方游客一览南方风情之乐趣。

洗浴垂钓区以自然洗浴垂钓为主,满足旅游者享受大自然的风光情趣。在水库周边,建有若干垂钓台和十几年几十年不落后的先进设施的浴场,让游人尽情嬉耍。

会议疗养区,建有大、中、小会议中心,既有接待各种会议的功能,又可食宿,中老年疗养、消费容为一体的场所。

儿童游乐区,建有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项目,设备先进,安全可靠、吸引力强、耐人寻味。如过山车、激流涌进,碰碰车、历险宫、迷宫、科技宫。

沙河水库山川秀美、景色怡人、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每年接待游客8万人以上,是舒兰市近郊旅游目的地。

8 水稻之乡

舒兰市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利于农业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小麦等,是吉林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大麻、烤烟等。

品牌水稻生产企业有:永丰米业金禾米业山海米业海林米业等。其中出产的平安大米远销韩国等东亚国家。

9 教育人文

细鳞河季刊是舒兰市内重要的刊物。其浓重的地域特色势必对舒兰市的人文发展带去积极贡献。

舒兰一中:每年向全国高校提供很多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

10 经济发展

近年来,舒兰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高起点谋划、高目标要求、高标准推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壮大支柱产业,不断扩充经济总量,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7亿元、11.7亿元和2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88.7%和31.9%;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6345万元,比上年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亿元,同比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200元和423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12.9 %

10.1 项目建设

舒兰市依托资源、产业和政策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行了项目建设推进制,成立以市级领导为组长的项目推进组及产业项目攻关组,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创新引资方式,拓宽引资渠道,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新格局。提出凡是能给舒兰纳税、能形成税源、对财政有贡献、对农民增收有益的,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有利,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无论是境内资金还是域外资金,都是招商对象。同时,加大“走出去”招商工作力度,到重点地区和知名企业进行攻关。启动实施了重点工业项目“246”工程,每年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20项,开工建设40项,开展前期推进60项。通过这些措施,引进和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高、市场前景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亿元,比上年增长67.3%,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全年新开工建设100万元以上项目221个,其中亿元以上8个,3000万元至亿元49个,1000万元至3000万元92个。开工建设了2万吨/年大豆浓缩蛋白、2000万只/年肉鸡加工、汇源饮料食品、洪德堂制药、出口家具等40个超千万及亿元工业项目,其中2000万只/年肉鸡加工、汇源饮料食品、洪德堂制药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税金近2亿元。

10.2 开发区建设

舒兰经济开发区于2005年9月24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开发区规划面积28.85平方公里。经过不断发展和建设,已完成1.4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规划建设,修建“一横二纵”路网和市政配套,日处理2500吨污水处理厂也将建成投入使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达到了“七通一平”,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新入区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亿元以上2个,汇源集团、雨润集团、松源集团等知名企业落户开发。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1个,9个项目建成投产。区内企业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新增税收1.2亿,安排近5000人就业。

10.3 工业经济

舒兰市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存量资产资源优势,坚持以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转移,形成了医药化工、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四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稳步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舒兰市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合成药生产基地。其中,合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生产能力列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产品70%出口。圣基公司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品90%以上出口。阻尼公司生产的汽车阻尼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白翎羽绒公司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羽绒生产企业,产品全部出口。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1%;税金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利润3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4.3%。首次培育出合成药业、矿业集团2户纳税2000万元以上企业。

10.4 农村经济

舒兰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舒兰市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长年稳定增长。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舒兰市已经形成了绿色水稻、绿色优质大豆、优质专用玉米、有机杂粮、中草药材及生猪、黄牛、肉(蛋)鸡、白鹅、林蛙十大农业主导产业,拥有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45户,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3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2007年,全市新发展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5户,新生成饲料加工企业5户;新建牧业小区41个,生猪、黄牛、肉鸡、白鹅饲养量分别达到85万头、53万头、3800万只和16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1%、17.3%、102%和25.8%,养殖大户达到4100户;新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协会38个,经纪人110人;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4个、标准化种植基地6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5项、农机新技术12项。

10.5 民营经济

舒兰市通过采取有效的服务措施,积帮扶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围绕“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大力实施成长型民营企业培育工程,16户企业纳入全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同时,开通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网站,为企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税金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新生成个体工商户1950户,私营企业155户。  

11 社会事业  

11.1 科技

舒兰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鼓励科技进步创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现有各类科技经济协会108个,会员13000人。2007年,全市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1项,批准、完成4项,被列为全国开展科技富民强市科技行动试点市、科技进步市和省中草药基地市。 

11.2 教育

全市有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中学共计34所,在校学生29291人;小学共计186所,在校学生34153人;幼儿园146所,在园儿童74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9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948人。被国家评为特殊教育先进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被吉林省评为“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工作先进集体、“阳光工程”工作优秀培训基地、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先进单位、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11.3 文体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少年业余体校1所,档案馆1个,向社会开放档案2.0万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小城镇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珠山遗址,即法特黄鱼圈遗址),吉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老黑沟惨案遗址、嘎呀河古城遗址。市区拥有体育场1个,有组织的各项健身活动站23个,自发活动站11个,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11.4 卫生

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5个,卫生技术人员1412人,医疗床位1938张,主要设备有核磁共振、螺旋CT、德国西门子螺旋CT扫描机、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高档彩超等。  

11.5 人口与计生

全市总人口为65.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0.0%;农业人口为46.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点为70.0%;男性人口为3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2%;女性人口为3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8.8%;全年出生人口为6753人,出生率为10.3‰;全年死亡人口为2139人,死亡率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计划生育率达到95.7%。被省命名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市,保持了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市)荣誉和省一类县(市)位次。  

11.6 广播电视

有广播电台1座,每日播出节目9小时15分,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节目增至41套,实现了县至乡的光纤联网,将舒兰中心城区的41套节目下传至各乡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1.7%。  

11.7 交通邮电通讯

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9157万吨公里,旅客发送量11009万人公里。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490万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为98175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34501户,乡村电话用户为72840户,小灵通电话用户为9166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9.8万户。  

11.8 金融保险

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3.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7亿元。全年保险费收入8336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895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7441万元;财产险赔款金额为723万元,人身险赔款金额为4717万元。 

11.9 劳动就业

200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开发公益岗位8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0.51个百分点;累计劳务输出17.9万人,当年实现劳务收入8.8亿元。被命名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和省劳务输出大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统筹就业工作4个试点县之一,被中国就业促进会确定为国际惠普援助创业项目2个试点县之一,被省政府命名为公益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先进市。  

11.10 社保福利

2007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职工分别达到3.9万人和2.3万人,享受社会保险离退休职工人数达1.6万余人,养老和失业保险金发放金额为13227万元,发放率均达到100%,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98%。全市共有养老院19个,收养孤寡老人591人。全市拥有福利企业6户,安置残疾人员62人;全市共有3868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救济金达到6200万元。

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社会事业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12 新农村建设

舒兰市自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层落实”的原则,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2006年以来,按照省、市要求,我市共确定各级试点村镇24个,包括2个试点镇和22个试点村。其中省级试点镇为平安镇,县级试点镇为白旗镇;省级试点村3个,分别是溪河镇双印通村、白旗镇沟子北村和水曲柳镇水曲村;吉林市级试点村2个,分别是法特镇杨林村和新安乡联合村;县级试点村17个。全市各级试点村镇经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舒兰市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全市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运殿余,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守信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宋杰、副市长孙精昌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各乡镇街也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乡镇长(主任)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负责当地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进行具体指导和协调工作。

一是围绕“五一、五好”活动为载体,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围绕“五一、五好”活动为载体来开展,即“选择一个好产业,发展一个好项目,创建一个好环境,营造一个好氛围,建设一个好班子”,研究制定了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成立了组织机构,召开了相关会议,落实了责任,改变为以往局包乡镇为局包新农村试点村,确定了68个帮扶部门和帮扶任务及责任,全面启动新建设试点工作。

二是实行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例会制,定期听取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每季度的最后1个月的25日为例会日,专题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截止目前,共召开了4次常委会,7次政府常务会。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成员由5人构成,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名,市财政拨付办公经费12万元,购置了办公设备。市新农村办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

三是以市委、市政府两办[2007]20号文件下发了《舒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镇重点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市委书记运殿余、市长赵守信、市委副书记宋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范亚杰、副市长孙精昌等领导,先后深入试点村镇进行调查研究8次,进行现场指导,督促检查新农村建设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四是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即每2个年度为一个周期,对全市22个各级试点村分类进行考核,对排在倒数第一位,且总分低于85分的村予以淘汰,同时。给予试点村所在乡镇街党委书记免职处分,同时追究帮扶部门责任。

五是实行政策倾斜。即全市各部门向上级争取涉农惠农政策方面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向各级试点村投放。目前涉及的项目包括安全饮水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绿化美化项目、亿万农民健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绿色证书培训项目、科技入户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田灭鼠项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项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等。

六是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农村文化阵地,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成功经验、先进典型,不断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建设热情。据统计,全市共发放《舒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17期,利用市电视台及乡镇电视差转台开展电视讲座74次,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利用乡镇大集开展送科技文化下乡活动28次,出动宣传车27台次分东西两片进村入屯进行宣传。

七是建立了绩效督查机制。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坚持目标、任务完成效果一票否决制,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新农村办公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办法,组织人员深入试点村镇,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此外,每年我市还组织1-2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老干部等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进行视察,请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共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老干部视察活动4次。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或超额完成新农村建设指标任务的乡镇街、村及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八是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措施。省粮食局局长祝光辉、副局长李贺军等人员先后多次来到舒兰市,深入到省级试点镇平安镇及三个省级试点村进行调研,两年来共投放资金70万元,用于解决试点村安全饮水、污水排放、路灯亮化等相关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从我市的68个帮扶部门抽调68名优秀的年轻干部深入农村蹲点工作,指导新农村建设。财政局积极与白旗镇沟子北村对接,并通过策划项目向上争取产业扶贫资金,项目已经上报。林业局在试点村镇绿化中,不但为所帮扶的溪河镇双印通村提供苗木,而且能从全局出发,为其他各级试点村镇提供绿化用苗,其中省级绿化示范乡镇平安镇就植树7万多株,折合资金22万元。烟草公司和社保公司积极与新安乡安阳村对接,并实地踏查,准备帮助安阳村修建了700延长米的铁栅栏和300米的排水沟。据统计,我市的68个帮扶部门两年来为所帮扶的试点村解决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289.5万元。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发展主导产业,不断提高试点村镇农民收入

一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市共建设了17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中,玉米科技示范园11个,总建设规模为76公顷,分布在11个乡镇的11个试点村;水稻科技示范园9个,建设规模为272公顷,分布在6个乡镇的9个试点村;园艺特产类园区2个,分别是小城镇的250公顷西瓜科技示范园和白旗镇沟子北村的100栋菜苗科技示范园。在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共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12项,实现了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武装园区,用现代化设备装备园区的一些初期目标。应用上述逐项新科技手段,增加农民收入60万元。

二是牧业小区建设。2007年,在原有175个牧业小区基础上,又新建牧业小区41个,其中肉鸡园区40个,生猪园区1个。创产值450万元,农民增收90万元。

三是劳务经济。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突破16万人。各级试点村镇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4945人,其中常年转移的有23225人,季节性转移的有10107人。以“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为主要载体的农民工培训已达到17130人。转移农民人均增收8500元,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试点村镇农民实现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城镇四合村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388人,该村人均收入8000元。

四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发展到114个,其中各级试点村镇已经发展到41个;农村经济人队伍已经发展到2594人,其中各级试点村镇已发展到154人。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共分为10类,有稻米加工销售、食用菌、蔬菜、生猪养殖、肉蛋鸡养殖、黄牛养殖、白鹅养殖、蜜蜂养殖、劳务输出及农业机械合作社等。

五是新型农民培训工作。2007年,在全市17个乡(镇)街选定了包括2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内的35个村,1400人中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重点组织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5个培训单位对此项目具体实施,进村入户进行培训指导。主要培训内容有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优质玉米栽培技术、有机小杂粮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保护地生产栽培技术、食用菌生产栽培技术及农村相关政策法规等。

(二)以“环境整治月”为重点,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

各级试点村镇在“环境整治月”活动方案下发后,马上召开班子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并利用农闲有利时机,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发动村民,转变环境意识,改变生活陋习,净化生活环境,美化生存空间,按照环境整治的标准及具体要求,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市、乡、村三级领导都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在“五化”治理的过程中,倾听群众的呼声,尊重农民的意愿,试点村全体班子人员与群众一起劳动,共同治理,使各级试点村镇的人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在2007年4月和8月份次环境整治中,全市各级试点村镇共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垃圾的清运、环卫设施的购置、改水、改气和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在此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全市共清运垃圾10万立方米,搬迁柴草垛6500个,清理三堆1000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62处,组建卫生保洁队52个,保洁员204人,确保了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试点村镇还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了门前三包制度,并安排专人进行检查。比如上营镇中营村制定了等级评比制度,对各农户的环境卫生分成甲、乙、丙三等,检查后按等挂牌。平安镇金星村把全村分成4个责任区,每个区确定一个责任人,把庭院卫生、村屯卫生都纳入责任区管理,并进行评比。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试点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2006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国债资金尚未下达批复的情况下,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由省级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省级帮扶单位省粮食局扶持40万元,村民自筹部分资金70万元(沟子北村每户集资400元,双印通村每户集资300万元)先后实施了白旗镇沟子北村、溪河镇双印通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责任书要求,2007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960万元,其中国债投资88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645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30万元,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实施了排水工程综合整治。2006年省级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用于平安镇两出口排水、下水清淤工程及环卫保洁工程建设。同时,各级试点村共投资30万元,修建排水沟85000延长米,改变了污水横流、污秽不湛的状况。

三是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2006年,通过积极申报下,农业部首批“农村清洁能源(户用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共落实给我市1015户,争取到国家补贴资金121.8万元。2007年5月中旬,分别在溪河镇双印通村和莲花乡东大村进行试点建设,每个村试建2个。现已在全市10个试点村建造沼气池600座,其中朝阳镇合兴村作为我市县级试点村完成沼气建设160座。

四是强化了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共向省、市争取群众体育健身器材130余件,价值5万多元,其中2007年上半年争取到的第一批器材100余件,价值4万元,已拨付到平安镇、沟子北村和双印通村。另外,安排村文化室建设项目172个,总建设面积近3万平方米。同时,上报“农家书屋”建设项目4个,其中省级3个,分别是白旗镇的沟子北村、溪河镇的双印通村和水曲柳镇水曲村;县级1个,为开原镇的八里村。在此基础上,由省财政支持1.4万元,县财政匹配1万元,以试点村镇为主,共落实了280场电影的放映任务,极大地丰富了试点村镇农民的文化生活。

(四)总结先进经验,以典型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2007年9月22日,我市组织召开了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先后参观了莲花乡东大村安全饮水工程、朝阳镇合兴村美化绿化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小城镇四合村劳务经济、环城街道重礼村民营经济、水曲柳镇水曲柳村环境综合整治等5个试点村先进的典型现场。会上,有10个试点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作法,主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副市长孙精昌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前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运殿余作了重要讲话。这次现场会对全市新农村试点工作促动很大,各乡镇及试点村先后组织村社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推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