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领才是新生白领! 蓝领,白领,教育

 hzd712 2014-09-02

蓝领才是新生白领!

2014年08月27日 15:04
来源:凤凰创新

职场在不断改变,白领和蓝领的工作都不断出现新的领域和技能要求。但蓝领类工作不够体面的名声,让如今的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习整个社会越来越需要的那些技能。在如今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这既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给经济增长拖了后腿。在职业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功典范?他们的模式又为何对未来的全球经济如此重要?

到2020年,全球经济中将出现9,000-9,500万过剩的低技能劳动力(即发达经济体中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及新兴经济体中没有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这一过剩现象的背后有两大推手,一是自动化,二是越来越智能的机器。它们使得日常的简单管理工作岗位遭到淘汰,反过来导致对接受过更多教育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技能缺口隐约可见;到2020年末,仅仅在发展中国家就可能缺少近4,500万的中等技能劳动力。

缩小这一差距的方式之一,是对现有的劳动力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为复杂的技术和从事分析性的工作。但随着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人口不断老化,以及全球年轻人失业率(13%)的居高不下,提升职业与技能教育的水平并扩大其覆盖面的需要就变得刻不容缓。

体力劳动不够体面的名声显然让不少年轻人都宁愿另谋出路。自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美国等渴望以服务与信息为国家经济基础的经合组织成员国,也迎合市场需求,不断粉饰包装大学文凭的“体面性”,还停止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课程。类似的,在南亚等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中,白领也被认为是比蓝领更体面的工作。

这就导致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局面:根据麦肯锡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70%的年轻人认为职业教育对找工作更有帮助,但只有40%的人真正去接受此类教育和从事相关的职业。这既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也给经济发展拖了后腿。2013年在《比较教育研究》(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年轻人仍在上学的时候就提供职业教育的国家,倾向于比其他国家拥有更低的年轻人失业率。

在这方面领先的国家是德国。其“双元制”教育模式让不打算考取大学文凭的学生能在教室里接受职业教育,同时还能在真实的企业里接受2-3年的实习。这一计划中的关键元素包括在其全国应用的350条职业标准,以及根据当前行业需求不断调整职业技能认证测试的做法。如此一来,企业就发现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对它们自身有利:三分之二的培训费由私有企业承担,全德25%的公司都参加这一计划,2013年一年里就提供了近50万人次的培训。虽然企业最终并不会雇佣所有的实习生,因为其中一部分会回去念大学,还有一部分没达到合格水平,但通常企业还是会聘用其中的大部分。比如制药企业Seidenader就声称其实习生聘用率高达90%。

受到这一成功案例的启发,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效仿。韩国的大学录取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也很需要具备劳动职业技能的人才。韩国政府就通过提升此类职业的社会地位,突出其稀缺性和声望来吸引学生参加名为“Meister”(手艺人)的职业培训计划。从2010年开始,Meister计划帮助提升了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的雇佣率,从2009年的19%提升到2013年的33%。德国的模式也出口到了非洲。比如Builders Training Centre(建筑工培训中心)就帮助南非索韦托的年轻人学习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技能。每年约有750名年轻人完成相关教育,其中80%的人都能找到全职工作。

要让职业技术培训取得成功,使学生了解到有这样的培训机会,并使他们能负担得起相关的费用就很关键,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在这方面,印度的非营利组织Pratham读写教育与职业培训学院,通过挨家挨户上门的方式,向民众传达报读相关学府就有机会接受蓝筹股上市公司培训的信息。他们还在测试一种“先学习,后付款”的模式,先向学生收取30%的学费,学生只需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再支付余额即可。

很明显的是,具体的培训费由谁分担,培训如何开展,都要依据国家和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无论是通过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或者是这几者互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职业技术培训缩小技能差距,对提升行业和提高年轻人就业率都十分重要,以使整体经济成就更为卓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