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州博物馆馆藏玉器

 芝润斋 2014-09-02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人乘龙玉佩      战国早期,长8cm,宽2.05cm,厚0.25-0.3cm,荆州熊家冢出土,黄绿色,表面受沁呈灰白色。龙身呈W形,饰谷纹、云纹和长尾涡纹。龙尾上站立一人,双手抄于腹前,着右衽深衣,小袖,深衣上有方块形网纹。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长3.2、宽2.2、厚0.8厘米,荆州枣林岗出土。青黄色,正面浮雕,背面平。人像头戴半月形冠,棱形眼,宽鼻,嘴微张,耳廓较宽,戴耳环,方形脸,宽下颌,长颈。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背向双龙玉佩 战国早期,长11.3cm,宽6.6cm,厚0.35-0.4cm,荆州熊家冢出土,黄绿色,有褐色沁斑。二龙背向对称而立,龙身饰S纹、云纹、网纹、双勾尖首纹等。二龙中间雕一圆环,饰绳索纹。此种造型和纹样皆为楚式玉龙佩中常见或独见.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长5.7、0.5厘米。肖家屋脊出土。青黄色,表面有乳白色斑点。人头像雕于一块璜形玉片上,以璜形器的外缘为对称轴,将一个完整的人面一分为二。人像头戴尖冠,冠后有披,垂至后颈,果核形眼,短鼻,大嘴,厚唇,耳较小,戴耳环,下颌和嘴角饰卷云纹,下端穿一小孔。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神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晚期,长3.7、宽3.6厘米。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玉为黄绿色,表面有白色斑。采用浅浮雕、钻孔、抛光等技法制成。人面五官清晰、匀称,技艺水平较高。耳上方有弯角形饰物,耳垂部穿孔,口中露出两排牙齿,口角有上下两对獠牙。这件头像面目狰狞,应是为古人所敬畏的神人。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飞鹰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晚期,高1.9、双翅宽4.2厘米。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玉为黄绿色,表面有乳白色斑。采用圆雕、浅浮雕、抛光等技法制成,雕工精细,难度较大,必须具备很高的工艺水平才能完成,是一件难得的珍品。雄鹰展翅,勇猛无比,被古人视为神鸟,被赋予通天地的灵性。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虎头像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长3.6、宽2.8、厚1.1厘米,荆州枣林岗了出土。浅黄色,半透明,质地坚硬,裂纹较多。扁圆方形,虎额顶有三个尖突,冠状耳,耳廓宽大外张,圆耳窝,圆眼,宽鼻,两侧有对钻孔,左右贯通。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蝉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晚期,长2.5、宽2厘米,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玉为黄绿色,表面有粉状白斑。采用浅浮雕、钻孔和抛光等技法制成。雕工细致,形态逼真。古人视蝉为能获得超脱和再生的神虫,此玉蝉的用途应是佩带或缀于某物体上,在祭典时作为一种通神的工具。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龙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晚期,最大径3.8厘米、厚0.8厘米。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出土。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这种早期的龙的形象是猪咀蜷躯、有角无足,与北方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相似。

 

[转载][转载]荆州博物馆 <wbr>馆藏玉器
玉覆面 战国,长20、宽13.9、厚0.23厘米。荆州市荆州区秦家山二号墓出土。用一块墨绿色玉料雕成,出土时覆于死者面部,五官比例协调,刻划出头发、眉毛、胡须。已发现的先秦玉覆面一般为若干块薄片玉器连缀而成,象这样用一块整玉制成的覆面,目前仅见这一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