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孙西洋 2014-09-03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开始。父母应该从小就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许多父母时间观念很强,将日常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使孩子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在有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就没有好习惯,天生手忙脚乱,搞得孩子也跟着乱,吃过的东西扰扔,玩过的玩具、书本乱放,用过的东西不能放回原处,衣服揉成一团,脏了也不知及时洗。由于父母没有好习惯,不教导、指正,还习以为常,随随便便,孩子自然也就没把这重视起来当回事,也不知究竟怎样才算对才算错。当朋友聚餐,和别人的孩子一比较,才发现自己孩子的毛病。他把朋友的房间搞得又脏又乱,吃饭时候自己占据了半面桌子不说,还东一筷子西一筷子,弄得自己很没面子。他们没有想到没有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结果会是这样。

有个男孩叫亮亮,有一次,妈妈带他去超市购物,亮亮觉得妈妈可以随便拿物品,自己也可以,所以,一进超市就欢乐无比,没两分钟就不见了足迹,东挑西拣乱拿东西。亮亮每次这样表现,妈妈都会对她训斥一番,亮亮老实一会儿,就又变成老样子。

有一次看到一辆喜爱的童车,就不顾一切地跑过去,骑着满商店乱跑,店员为了礼貌待客,不便阻止,可又担忧。妈妈大声责骂,想追上他把车夺过来,但亮亮根本不管那一套,像脱僵的小马一样乱跑乱窜,使妈妈费很大劲才震住,在超市购物的心情也没有了,只妈牵着孩子提前回家。

在去超市这样的特殊场合之前,妈妈应该把注意事项讲清楚,先立规矩,孩子就不至于这样胡闹了,久而久之养成了好习惯,就知道了遇到这样的场合应该怎么做。因为妈妈没有把超市的规则讲清楚,孩子只以为妈妈带他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并不清楚进了超市怎么做,所以到了这种忘乎所以的地步,再强制孩子,也会听不进去,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如果妈妈讲清道理并做出一定的规定,孩子不遵守或者下次不再带他去或当即停止购物,一同回家反省。

亮亮有个丢三落四的毛病,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书和本。有时好容易找到了书,作业本又不知放在哪里。妈妈送他一个公文袋,让他把书、本、文具都装在一起,但不久连公文袋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有时他到学校发现忘带的书本,从学校打电话叫妈妈给他送去。挨老师的批评自然也是免不了的,改掉亮亮的毛病成了妈妈的心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亮亮的妈妈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7岁的美国孩子叫比尔,上学常常忘记带午饭。妈妈说:“比尔,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自己做,应该对带午饭负责。今后如果你忘带午饭,打电话来要妈妈送饭,妈妈坚决不送,结果调皮的比尔老师借钱买了午饭。妈妈得知后,又同老师商量,要求老师配合。有一次,比尔忘记带午饭,他知道妈妈不会送饭,就老师借钱,老师说:“我已经答应你妈妈,为了帮助你克服坏毛病,不能再借钱给你。”比尔被饥饿折磨了一下午,体验到因自己不带午饭而饥肠辘辘的感觉。从此以后,比尔对自己的事,总是想着做,再也不丢三落四了。

亮亮的妈妈也想用此法试试。一天,亮亮上学又忘记带课本,他打电话让妈妈给送。亮亮的妈妈说:“我已经告诉你,不带齐书本你自己回来拿!妈妈应遵守诺言。”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亮亮非常恼火地跑回家,责怪妈妈一点儿不通情达理,让他自己跑回来取课本耽误课程。他伸手向妈妈要钱,说要“打的”回学校,妈妈说:“就十几分钟的路,自己跑步回去。”亮亮无奈地跑步返校。

放学了,妈妈问亮亮:“你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

“我想,下次我得早点儿起床,自己收拾好书包,不能再丢三落四了。”亮亮不好意思地说。

“对呀,如果妈妈像以前一样,你忘记带书本还是给你送去,你还能有这种体会吗?”“以后你早上懒床迟到就罚站;忘记带扫把值日,就让你用手掌擦地;忘记带水,就只好渴着;忘记带饭,就只好挨饿……让你自己尝到丢三落四的苦头,直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亮亮伸出长长的舌头,做了一个鬼脸儿。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从小养成好的规范和标准。有些人在独立生活时,很有时间观念,对自己的生活安排比较好,一旦组建家庭,就有些毛毛草草,特别是宝贝出世,家庭成员增多,工作紧张,在时间上不能保证,逐渐就变成了一个杂乱无章的人,忙乱无序的人。这种父母当然不能要求孩子遵守时间,父母对孩子一会儿这样要求,一会那样要求,一会儿那样规范,一会儿说可以饿了就吃,一会儿又说必须到点开饭,没有准性,造成孩子从心理上放松,慢慢发展到对什么都无所谓了,见了好吃的东西随便吃,见了好玩的东西随便拿,见了不好看的书随便撕,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有步骤地训练孩子,教育他从小就要以一种好的行为规范做标准。

●要给孩子创造机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反复实践中养成的。因此,父母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并注意督促检查。

●父母要有信心。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首先要有信心。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诞生,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作垂死挣扎。另外,我们的肌肤、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人也需要不断复习新建立的好习惯,要求强化它。所以,头三天要准备吃点苦,要下工夫,要特别认真。过了这一关,坦途就在眼前。

●养成教育切忌“虎头蛇尾”。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个坏的生活习惯也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情,都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父母要有韧性,不能试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什么效果就不了了之了,那样,今后再教育起来会更加困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