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戎狄 读书偶得(30):《浩歌》

 冷鳳 2014-09-03
读书偶得(30):《浩歌》
    李贺之诗,有《浩歌》一首: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对于中国古代的“士”而言,是否得获知遇,是一等一的大事。如果竟然“不遇”,就要饮泣终生。唯一较达观的解决方法,就是归隐。李贺的“不遇”,是定了的,但他既不哭泣,也未归隐。此诗并未明言解决办法,但从其慷慨放歌来看,李贺已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贺虽未显达于官场,但诗歌创作是为社会所承认的。(杜牧为其诗集写序,都自称“甚惭”,更不用说韩愈亲为之束发了。至于元白的粉丝和贺之拥趸的争论,正如今之炒作,于贺并无不利。)所以贺在酒桌上、沙龙里都是朋友们注目的焦点,这更使贺“移情”于诗歌创作:得其所哉!李贺就是诗坛的莫扎特,其心理、行事亦当与之相似。
    有人说李贺的成就,皆因其人生蹉跎,其实不然。要知道受苦、受屈的人多了,何以只有一李贺?贺之成就,实因其天才和努力。如这首诗,不过是常见的“感遇”题材,写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此诗气魄特大,可称“士”之《大风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俯仰古今,感叹天地,已是不可多得之作。然《浩歌》开篇即高唱道:“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时间、空间之开阔,幽州台何足道哉。(“王母桃花千遍红”,时间达六百万年之久,恐龙还没灭绝吧?)
    中唐已无奋发进取的可能,所谓“遇与未遇”,不过关乎官位大小罢了,与功业无关的。对此,李贺是知道的。所以他的“感遇”诗虽多,但他的不平,并不在于自己“未遇”于当政权贵,而是“未遇”于一个建功立业的伟大时代,“未遇”值得他效命的伟大人物。此诗说:“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就是此意。他写的《马诗》:“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也是这个意思。阮籍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李贺的见解,当略与阮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