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戎狄 陶潜的田园乐

 冷鳳 2014-09-03
读书偶得(62):陶潜的田园乐
    陶渊明归隐田园,虽稼穑艰难,生活窘迫,但在精神层面上,陶之乐趣多多。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是自然之乐。对于淡泊名利,性情和平的高士如陶渊明者,能滋润其心灵之地,无如自然。但陶氏之自然,并非名山大川、深林旷野,更不是海边别墅,旅游度假村了。陶之“结庐在人境”说得明白,自然就在“村儿里”。乡下的田地、村庄、溪流、小径,乃至花红叶绿、鸟唱虫鸣、鸡飞狗走、晨雾夕阳,皆清新可人。陶氏似乎是文人中,体会到此种自然之美、自然之乐的头一位。
陶诗云: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田园居·一》(村中的常景,亲切温馨,是为真和谐。)
    陶诗又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五》(自然中的自然,物我两忘之境。)
    此种意境,非亲身体会,是写不出来的。杜甫在成都西郊住着的时候,作《江畔独步寻花·六》云: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城郊自与乡下有别,但已无市井之喧嚣矣。)
    陶诗恬淡,杜诗明丽,然二子欣欣然之状,均跃然纸上。陶、杜传承有序。
    二是人情之乐。人情者,朋友家人之情也。如陶氏者,在他的“同类”中,是找不到心性相通的朋友的。世为浊世,清在田里,在此陶氏充分感到了真挚人情的温暖,他对乡下“农友”的情谊,也是很珍重的。
    陶诗云: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归田园居·二》(不言仕途经济,陶氏喜欢。)
    陶诗《乞食》云: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连吃带拿,有酒有菜,好热情,好慷慨,好感动。)
    陶诗又云: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一》(“农友”的教育水平够高的,足以和陶氏探讨文学艺术问题。)
    陶诗又云: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二》(不刻意,不做作,真性情,真朋友。)
    陶诗《饮酒·九》云: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携酒来访,知渊明拮据。劝陶氏出仕,也是好意,故渊明并不翻脸::“唉,老哥!那一套我也能学,可就是违心逆意,太痛苦,受不了。不说这些了,来,喝酒!”)
    陶诗但书大家对他的好,和他的感激之情。对于陶氏对大家的好,并无记述。然以常理论之,对于“知识分子”,不论是右派,还是下放的大学生,甚至是“知识青年”,乡村总是欢迎的。陶氏对于乡村之“文化建设”,当有不少“建树”。写些春联、红白帖子、信件,教授些孩子,是免不了的。
    对于家人,陶氏用情极深。从《祭从弟敬远文》和《祭程氏妹文》中可以看出,陶氏真挚的哀伤。在《与子俨等疏》中说:“抱兹苦心,良独内愧。”说明为了自己的自由,累得老婆孩子受苦,陶氏是很愧疚的。然弄儿之乐,陶氏亦不免。有《责子》一首,十分有趣: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五个儿子,都不爱学习。对此,陶氏虽然失望,但似乎是“承认现实”,看不出什么“责”字来。陶氏可称“慈父”,爱孩子,又不好意思明言,杜甫就“质问”他:“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陶氏怕要脸红了。
    三是饮酒之乐。古之文士,好酒者多,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也。竹林七贤,多是酒鬼,唐之李白,也是酒鬼。陶氏算是“承前启后”。当然,这似乎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对陶氏而言,还有个酒钱的问题,需知酒是粮食造的,陶家的粮食又不够吃。可正因为难得,有酒入肚,陶氏的喜悦,反逾于常人。
    陶诗《饮酒·七》云: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将饮酒和品格之高洁联系在一起,为陶氏嗜酒的“道德基础”。)
    陶诗《饮酒·十四》云: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氏的欢宴,实由“父老”成全,饮酒之乐,不在酒,而在人。)
    陶诗又云: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拟挽歌辞·一》(临终尚调侃“馋酒”之“苦”。无此,即非渊明。)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云: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此八人者,皆在渊明之下!
    四是躬耕之乐。中国数千年的农业社会,有谁是包含深情讴歌劳动的?渊明一人而已!躬耕辛苦,诗中多有反映,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即是。然躬耕之乐,陶氏自有体会。
陶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云: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希望、欢愉、自豪皆在。)
    陶诗《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云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收获的喜悦。前四句似乎是“不劳动,不得食”的最早版本吧?)
    五是读书写作之乐。陶氏归乡当了农民,但他不是一般的农民。他很喜欢读书的,从中获得不少乐趣。陶氏又好文学创作,诗文皆佳。而陶氏的诗文,又有不少是对他的田园之乐的描写记述,如《读山海经·一》和《五柳先生传》,就像是本文的总结一般。录于下:
《读山海经·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自然之乐。草木皆自然。)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自然之乐。人鸟两相宜。)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躬耕之乐。耕种之余,有书可读,亦是大乐。)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人情之乐。无俗人扰攘,岂非乐事?)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饮酒之乐。非豪宴之饮,春酒时蔬,“农家乐”也。)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自然之乐。风雨好解事。)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读书之乐。“泛览”、“流观”,最得读书三昧。)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书之乐。“俯仰终宇宙”者,非达人不能为此。)
    《五柳先生传》:(此文陶氏自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氏心性。)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好读书”之极品。)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好饮酒之极致。)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自比于颜回。)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言志即是自娱。)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诸乐之上,尚有守节之乐,“乐其志”是也!)
    噫!赖陶氏之才,田园之乐,得以尽现,且流传后世,泽及人心,楚歌鲁酒,有过于此乎?今试述之,荐诸君子,兼以自勉。2010年1月1日,华夏戎狄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