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侯惇:《三国》中最尊师的人 阎读《三国》之二十四

 宛平2008 2014-09-03

世间确有神秘或曰巧合之事,在下平生遇到多次。

前天晚上坐火车,随身携带一本《三国志》随便翻看。翻到《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第九》,读起关于夏侯惇的段落。突然想喝水了,准备起身去车厢结合部接水,随手把书放在座位上占住座。回来时却发现书不见了。坐好抬头一看,原来对面那位一直在瞌睡的小伙子正拿着我的书翻阅。

等他递还我的一瞬间,我突然发现:小伙子有一只眼睛受过伤,而且与夏侯惇一样是左目!

我的天!看来非写夏侯惇不可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对夏侯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肯定是其“拔矢啖睛”之举。事在第十八回:夏侯惇率部与吕布手下将领高顺遭遇。高顺敌不过夏侯惇,回马败逃,夏侯惇纵马追赶。不料阵中吕布另一部将曹性突发冷箭,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大叫一声,赶忙用手拔箭,不想连自己的眼珠一块拔出来了。这时惇哥大概还没太觉疼,喊一句“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把自己的眼珠吞了下去,然后挺枪跃马直取仇人。

曹性射夏侯惇时,夏侯惇猝不及防;夏侯惇刺曹性,曹性同样不曾料到。于是,这位姓名有趣的将领一下子被惇哥穿透面门,死于马下。

曹性临死前一瞬间,脑子里也许会闪过一个念头:

“不都说“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吗,哪有这么快的啊 ”。

夏侯惇吞下自己眼珠,并非因为为人吝啬小气,什么都舍不得扔掉。他若吝啬,想拿废旧眼珠回去卖废品,该是随手揣进兜里,而非吞下。他的举动,主要是因其脑子里有个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经》里的一句话。夏侯惇此举,与此前一回曹操的“割发代首”出自同一身体观念和道德观念:曹操无意间马踏麦田,违反了自己规定的军令,按令当死。他就用割自己头发来象征或代替砍自己头。这说明古人认为割发也是刑罚。

夏侯惇伤目是在一瞬间,此时行为全凭本能反应,而其本能反应就遵从了《孝经》。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员猛将有文化!

夏侯惇的文化知识与道德观念,来自他老师的传授。

夏侯惇尊师,有两件事很突出。

第一件:他为尊师而杀人。《三国志》里说,夏侯惇“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到了《三国演义》,这段故事“演义”成了“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就是标明他了从师学习的内容是“武”。我则推测他学的该是文化课,包括读《孝经》之类。当然,不论教他文、传他武,都是他的“师”。

第二件:他在行军打仗中还亲自聘请文化教员。《三国志》说“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这里肯定不是指聘请武术老师 他本人这时的武功已可与关羽过招,什么样的教官还配教他?

说夏侯惇有文化,还因为他喜欢音乐。有一次他随曹操征讨孙权回来,曹操给他的赏赐是各种乐器和著名歌舞演员 (“赐伎乐名倡”)。

夏侯惇还重视农业。他任陈留、济阴太守时赶上天大旱、闹蝗灾。他指挥军民兴修水利:截断太寿水建成水库。他亲自背土干活,劝勉百姓种稻,百姓都得到了好处。

试想一下:一个独眼将军,汗流浃背与百姓泥里土里滚,那场面多感人啊!当时若有各种TV的记者在场,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素材,做成“感动魏国”节目在全魏新闻联播播出。

夏侯惇早年还经历过一次不幸中的万幸,就是他曾被劫持为人质。

直到今天,人质问题都是令全世界警察头疼的事,因为解救人质须投鼠忌器:既要逮住绑匪,又要不伤人质,分寸很难把握。当时夏侯惇部将韩浩的做法是:宁肯牺牲夏侯惇,也要逮住绑架者。

韩浩先哭着对夏侯惇说:“都是为维护国法,我没别的办法啊!”然后率兵进击。绑架者被吓住了,赶紧给韩浩磕头求饶。韩浩还是杀了绑匪,而夏侯惇幸免于难。这事过后得到曹丞相表扬,说这样做是后世遇到绑架事件时要学习的榜样。曹操还下令:以后凡遇劫持人质事件,要不管人质死活,全力攻击绑架者!据说,在这以后再也没有劫持事件了。

史书没有记载夏侯惇本人在这次劫持事件中的表现,但韩浩并未受到夏侯惇记恨或报复,这是可以肯定的。可见惇哥当时是同意韩浩做法的。

估计他当时对韩浩说:“不要管我,捉拿歹徒要紧!”

《三国演义》没有讲述上述事件,因为它与刘备的事业以及汉室兴衰关系不大。

在小说中,夏侯惇另外给人留下印象的事,一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他追上来,执意要把关二捉回去献给曹操。再就是博望坡被诸葛亮放火烧了一家伙。

大家想想,以当年的医疗条件,夏侯惇失去一只眼睛,虽然侥幸没并发感染,但遇到变天肯定难受。而且,人看东西之所以有立体感,是因用两只眼看。夏侯惇一只眼,看东西就没了立体感。以残目冲杀大半辈子,交手对象又是关羽、赵云一类超一流高手,惇哥容易吗?

更可气的,还要受到别人嘲弄。夏侯惇既在乎道德,又在乎自己形象。而有人恰恰利用这点拿其残疾取笑。《三国演义》写到,狂徒祢衡讽刺夏侯惇是“身体完好的将军”。《三国志》裴注引《魏略》云:夏侯惇听说军中称他为“盲夏侯”,非常生气,回家自己一照镜子更加愤怒,把镜子摔到地上。

但取笑归取笑,夏侯惇在个人品格上却没有多少惹人非议之处。而且用今天对待革命英雄的审美标准说,那战斗导致的伤残,恰恰是其英勇的标志!

曹操的爷爷本姓夏侯,夏侯惇是曹操的本家兄弟。但夏侯惇后来能够做到大将军,主要还是凭自己的品格和本事。他的尊师重教,更是今人学习的楷模。

不过,他尊师的方式亦有不可取之处。别人辱骂其师,正确的做法是先辨清是非:如果老师正确,据实、据理驳斥对方谬误可也;如果老师确实有错,则应先承认其错处,然后再揭露对方的粗鄙无礼态度。

否则,若都像夏侯惇那么做,这里每篇文章后面的评论中,难保没有粗鄙无理、无礼者,难道还要出人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