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筠连:幸福村的幸福秘诀

 行走花间 2014-09-04

  近年来,筠连县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创建,开展“农户倡文明、村社创和谐”主题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创建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抓住“基础细胞”、依靠群众创建,激发“美丽乡村”的内在活力。

山间的幸福村。记者 陈忆 摄

村民开农家乐,月入上万。记者 陈忆 摄

  距筠连县城14公里的塘坝乡幸福村,曾被四川省政府评为环境优美示范村,这离不开当地大名鼎鼎的“女子环卫督查队”。 

  2012年,这支女子环卫督查队被正式解散,村民不再受到督查。之后,幸福村的环境卫生状态不但没下滑,反而保持得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近日,记者到幸福村探寻答案。 

  女子环卫督查队退役

  幸福村共有300多户村民。2009年,该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达到了4277元。人们富裕起来后,建新房成了首选,村里的新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房屋色彩凌乱、造型不一。次年4月,筠连县采取农民自筹和县上补助的方式,在塘坝乡幸福村、腾达镇冒水村进行农房改造、风貌整治试点,着力对农房整体外观、厕所、院坝进行整治,并配套建设花台、垃圾池、污水管、便民路等。 

  村貌漂亮了,大家都很高兴,推选出6位能干、勤快且能说会道的妇女组成环卫督查队,到村民门前院后检查督促环境卫生,对村民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一并指出。 

  村民罗世福说,一开始她们把环卫督查队称作“恶婆娘检查队”,不过当大家看到督查队员们主动帮助村民倒垃圾、挑废物后,她们的工作渐渐得到了认可,一些曾被评为不清洁的村民在努力改正后,还主动找到督查队员要求复查。 

  这支女子队伍起到作用,很快出了名,被人民网、中国广播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村庄建设先进经验。然而,3月4日记者到幸福村采访时,村支书彭良文却称,女子环卫督查队早就解散了。 

  “因为不再需要她们了!”彭良文笑着解释,女子环卫督查队运行两年时间来,村民在环境卫生保持上已形成自觉,“走进村里这么漂亮,谁也不忍心弄脏,况且环境好了,来玩的游客也多,村民还能找到钱,两全其美!” 

  “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环卫督查队员,村民对影响环境的脏乱差零容忍。”彭良文说,大家在路上看见垃圾,都会主动去捡,哪家建房剩下的废木材堆到了外头,人们都会去督促尽快搬走。

村民们住上这样的小洋楼式民居。记者 陈忆 摄

爱护环境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记者 陈忆 摄

  由彭良文带路,记者走进村民住的小楼、庭院,只见处处绿草茵茵、花儿绽放,家家门前挂着红灯笼,一派祥和宁静。《相亲》、《看家》、《装箱》、《迎亲》——路边一幅幅彩绘漫画妙趣横生,就连路旁灯箱上也设计了“关爱女孩成长”的文字和图案,体现出浓郁的乡村文化。宽阔的村道上,人们悠闲地骑着自行车,小孩荡起秋千,一张张童真的脸上笑容灿烂。 

  从新村聚集点一路往前是条小溪,溪上有桥,为村庄平添了灵气。桥的另一头,一幢幢新房林立。这里,村民彭良聪开办的农家乐已经运行了一年,生意好的时候,每月纯利润可达一万元以上。 

  过去,彭良聪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高。在村里的带动下,她回家乡创业。4000元起本,借了2万,看见村上那么漂亮,彭良聪对发展农家乐很有信心。农家乐开张后,生意很好,来自重庆、云南以及宜宾本市的游客络绎不绝。 

  “上周六一共有100多个游客到我们这儿,吃农家菜、打麻将,有个人说很久没见到这么好的风景——蓝天白云、小桥流水。”彭良聪说,她搞农家乐发财致富,主要还是得益于政府把幸福村打造得漂亮。 

  彭良聪的邻居杨胜坤老人趁着新村改造的机遇,2010年把自家房子翻新了一遍,开了个小卖部。“游客多了,我的生意也好了。”杨胜坤老人说,开小卖部这种事,倒退几年想都没想过。

幸福村文化墙上,彩绘漫画寄托了村民的质朴愿望。记者 陈忆 摄

幸福村快乐的孩子们。记者 陈忆 摄

  幸福桥铺就的幸福生活

  幸福村人对发展的向往由来已久。 

  该村紧邻塘坝乡场镇,沿着宽敞的水泥路进入幸福村,经过一座桥,旁边立了块石碑,叫做“幸福桥”。这座桥以前是没有的,一遇下雨天,小溪涨水,村民赶场就会受阻,村里的小孩也上不了学。村民彭帮熙曾是代课教师,他经常都要背村里的学生娃上学。2001年,彭帮熙和村民们商量捐款修桥,他自己首先捐了5000元。最后,工程以4.5万元的造价承包给了一家施工单位,哪想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建桥有困难,村里人便自发上山帮着打石头、运砂石。一年后,“幸福桥”终于落成,施工单位便立碑以表谢意。 

  提及这座“幸福桥”,彭良文深有感触:“自从有了‘幸福桥’,幸福村人才开始有了幸福生活。” 

  环境变好了,还需要有产业支撑,村民的腰包才能真正鼓起来,才会持久幸福安康。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力倡导全村学习春风精神,依托丰富的经济果木林和田园风光等资源,以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统揽全村产业规划布局,将发展乡村旅游与改善村民宜居环境相结合,大力实施“产村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和谐、幸福家园。  

  经过多年努力,幸福村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全面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幸福村在公路沿线建起了旅游观光长廊,发展农家乐多户,规模化种植生态苦丁茶、间种优质名贵花卉苗木、特色水果等4000余亩。截至去年5月,已建成小康农居200多户,修建了生产、入户便民路18公里,改建新建饮水池8口,整治溪沟800多米,新植绿化带3000米,建集中垃圾收集池5处,农户花台206个 。如今的幸福村村貌焕然一新,一个以生态果园、经济林木、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初步形成,吸引了不少游客到幸福村观光、游玩。  

  “我们将依托现有农业和自然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力度,建设花卉苗木展示区和茶文化研究所,壮大生态林业经济,进一步提升幸福村村民的幸福指数。”塘坝乡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幸福村以生态果园、经济林木、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初步形成。记者 陈忆 摄

像这样漂亮的农村在筠连还有很多。记者 陈忆 摄

  抓住基层细胞 激发“美丽乡村”内在活力

  幸福村是近年来筠连县基层发展的一个缩影。筠连县通过激活农户这个“基层细胞”,大力整治村庄环境,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创建,开展“农户倡文明、村社创和谐”主题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创建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激发了基层建设家园的活力。 

  近年来,筠连县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三户创评、和谐农家”等创评活动,把文明户创建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今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创建星级文明户工作座谈会后,筠连县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文明户创建的内涵,把思想道德、勤劳致富、生态环保、邻里和睦等各项要求融入创建工作,对先进农户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信用贷款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创建热情。 

  农村环境好不好,是群众生活方式、文明程度的镜子。筠连在全县广泛组织“庭院美”、“生态美”、“农户美”等各类创评活动,农村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93%,庭院美化、净化、绿化达到92%,创建“文明村”、“生态村”和“环境优美示范村”181个,创评达85%以上,用好的环境面貌促进了农民文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 

  全县鼓励农民读书学习、转变观念。从2007年起,全县组织“百村万民读书活动”,全县各村都建立“农民书屋”,持续开展以“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为主题的“农民读书节”活动,并通过举办农民夜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或驻村干部上门讲学、传授技术,让广大农民在学习中充实知识,不断转变观念、提升素养。浓厚的学习风气成为当地文明村镇创建的显着标识,也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