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的生命观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创立了存在主义的哲学系统,并且是德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海德格尔认为在世的基本状态是烦、畏、死。首先,海德格尔认为,“此在”在世就必然与他人他物共在,与他人他物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个过程的基本状态就是烦。他把“此在”与他物之间的关系称为“烦心”;“此在”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称为“麻烦”。在现实社会中,人越具有社会性,就越失去个性,失去自由,感到烦恼,从而产生麻烦这种内心情感。其次,畏惧。海德格尔指出,畏惧和日常生活中的害怕是不同的。日常生活中所害怕的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的,但人对他所畏惧的东西却说不出所以然来,它至大无边无所不包。正如其所说“畏之所畏者,就是在世本身”。最后,死亡。海德格尔强调,死亡对人的存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在”在世必须对自我、对自己的存在有真正体验。只有死亡,才是人生的终结,是“此在”本质的完全体现。海德格尔指出,死是最独特的、最不连贯的、最不可替代的。海德格尔的死亡观是独特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它预示着个体的独立和苏醒, 生命本身毫无意义,只有死亡才能让你了解人性的真谛。生命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在有养分的液体能够分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单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又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空虚,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空虚与无聊之间徘徊。所以,人们常常觉得快乐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 生命的意义在于平静。在我们与人的交往中,破坏了思想的平静。而幸福的种种因素中,身体健康是首要的,其次便是思想的平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