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县港夜市与万州宵夜

 陆安桥1871 2014-09-04

长江三峡滩峡相间,水流湍急,重庆至武汉、南京、上海的下水江轮不能夜间航行,全部夜泊四川万县港。万县港属深水沱和砂卵石河床的天然锚泊区,为优良的港湾,长江上的名港。第二天凌晨13点,夜泊的江轮按航行时速分别起锚开航,正好在天亮后白天经过全长191公里的长江三峡。

万县港19173月设立海关,19257月正式成为外贸口岸,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繁忙的万县港最多时候每晚夜泊的客、货江轮达一二十艘,货轮不用说了,船员一定会上岸找点酒喝,舒展一下憋屈了的筋骨。而客轮上的旅客非常多,天南海北的都有,对陌生的万县怀着好奇,反正也闲着无事,都要上岸驻足、观望、溜达一下,顺便沾点地气。

岸边有一条名叫胜利路的马路,精明的万县人很有生意头脑,在马路边摆放着地方土特产品:用小竹篓装起的万县红桔、乖巧小土瓦罐包装的豆腐乳、可以任易折叠的手编水竹凉席、藤编工艺靠椅和小书架、自带天然纹路美名三峡石的卵石,热情地兜售给上岸闲逛的旅客。还有卖卤鸡蛋、卤鸭脚脚、卤鸭翅膀这类的小吃摊,点亮两百瓦的白炽灯,弄得满街灯火通明,吆喝声、讨价声喧嚣嘈杂,热闹非凡。后来又有了万县小面、锅贴饺、蒸格格、老火锅这些大摊点,摆满了这条长长的胜利路,形成很大规模的“万县港夜市”,颇为壮观。万县本地人称之为“胜利路夜市”,对外书称“万县夜市”,我认为叫“万县港夜市”更有时代和地方味儿。

三峡航道经过长航管理部门的几番整治,后来完全能够夜间航行了,但由重庆经过万县的下水客轮夜泊已成为一种习惯,每晚仍然夜憩万县港。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三峡旅游热,以及众多万县本地人的纷纷光顾,更是把万县港夜市推向辉煌。地方史志记载,那时“红火的万县夜市,天下罕见”,并且《人民日报》都曾作过报道,享誉整个川江及长江中下游。

    现任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长的吴佳联,还念念不忘当年万县港夜市带给她的美好印象。20年前她所在的四川青年报开了个“四川名街”栏目,专程来采访报道,作为同学的我曾全程陪同。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超常规发展的陆上快速客运方便、快捷、价廉,迅速及完全取代了缓慢、平稳,甚至可以说是悠闲的纯粹长江客运,那种“百舸”夜泊万州“千帆竞”的场景已不在了,而且随着2003年三峡大坝开始蓄水,淹没了岸边的胜利路,万县又因重庆市直辖而划归其管辖改为重庆市万州区,万县变成了万州,曾经辉煌的万县港夜市全面消失了。

一切都在消失和改变,惟独没变的是万州人的真正精明, “万县港夜市”消失了,却兴起了“万州宵夜”,把纯经济发展产物的“万县港夜市”衍变为一种城市夜生活文化。项目多、品种繁的万州宵夜有干锅系列、汤锅系列、烧烤系列、面食系列,其中的万州杂酱面和万州烤鱼是宵夜中的两大经典,远播重庆、成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以及新疆、西藏、内蒙等边远城市,甚至万州烤鱼还走出国门到了新加坡。

万州杂酱面由万县红油小面发展而来,分干杂酱、汤杂酱、牛肉杂酱、猪肉杂酱,杂酱面又引申出红烧牛肉面、红烧肥肠面,混杂着红烧牛肉、肥肠的叫鸳鸯面。陆续还出现了现炒的老盐菜回锅肉面、鳝丝面、泡豇豆肉沫面、洋芋肉丝面、泡椒鱿鱼丝面等等,粗略统计不下三四十种,每个夜宵店侧重的品种虽不同,但必有杂酱面。这些面食也统称“万县面”,或“万州面”,注册了商标,形成了品牌效应。

万州杂酱面是本土的,而红火的万州烤鱼其实源自美丽小三峡边的巫溪宁河烤鱼。峻秀的大宁河养育的巫溪人盛夏时喜欢在大宁河边歇凉,捕捉了河里的鱼用文火慢慢烤熟,再佐以泡椒合烹,边歇凉边享受美味。万州人把这一吃鱼的烹制方式作了发扬,除泡椒味的外,又做成豆豉烤鱼、鲊海椒烤鱼和香辣味、鱼香味的烤鱼,最后还别出心裁地把煮熟的白水面条倒进吃剩的烤鱼佐料中混合,让食客饱餐一顿风味别具的主食。刚开始万州的夜宵店以乡土味招揽客人,纷纷打着“正宗巫溪烤鱼”、“老字号巫溪烤鱼”的牌子,那知“万州烤鱼”出名并逐渐走向全国各地后,再没人提起“巫溪烤鱼”了,以至于巫溪人现在还在为烤鱼的真正身世争论。

城市夜生活,在激情或悠闲的练歌房、洗脚屋、迪厅酒吧、咖啡茶楼之后,万州宵夜是最被看重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个项目。入夜的万州,街角巷尾、马路空坝、繁华广场、风情滨江路……一个个热闹非凡的宵夜点装扮着城市的美丽,让朋客领略万州宵夜、走马观花夜市的独特风景,成为万州人一项远近闻名的社交活动,更是成为一种万州本地人的生活时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