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山公园忆旧

 陆安桥1871 2014-09-04
         老万州人即使不知道高笋塘,也不会不知道西山公园
。小时候,几次搬家,都离西山公园不远,因此对西

山公园,笔者怀有更多的记忆。我所在的胜利路小学
高年级,有时候上体育课都要到公园去借用运动场、
篮球场和足球场。有几年的暑假,每天早上睁开眼睛
,就是到公园去溜一转,然后才回家吃早饭。五十年
代到七十年代,万州人没有更多的去处,公园就成了
周末和节假日最热闹的地方。八十年代后,去的少了
,后来开始收票,就更少去了,记得10多年前有个春
节,在体育场搞了个自贡恐龙灯会,去了一下,也没
兴趣去公园其他地方转转。
    刚过的国庆长假,一日路过新大门,见院内熙熙

攘攘,才知道节日公园免费,所以游人众多。这天天
气尚好,恰好又有时间,于是漫园内,恍如隔世。信
手拍了几张,又因相机设置错误,回来才发现有些不
清楚。好在时过景未迁,权当一个当日记录。
   
五洲池,老万州人经常照相的地方,印象中万州最早

的个体照相就是这里。现在据说花了大力气整修,昔
日环池紫荆树棚道不复存在,倒是增添了一个小孩子
钓鱼的地方。

茶花林,每当茶花盛开,这里总是最受欢迎的,面积
很小,花朵很大,走南闯北几十年,至今都没有发现
比这里开的更好的茶花。
 

抗战烈士纪念碑,年代很久远,现在看起更为苍老,
老实说,我一直认为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钟楼。之后感觉已经消失的景点中,有三处是最为遗
憾的,其中之一就是——绝大多数万州人或每个外地
人,只要来公园照相的,一定不会放弃在院内笔直石
板林荫道上,背景有钟楼全景的地方。我花了一些时
间,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因为体育馆建设和树林
更茂盛,乃至园内根本就没地方看到钟楼全景了。
 

游泳池。中间较平小坝子就是游泳池,那条水泥人行
道大概就是池边围墙的位置。那年开始建的,那年消
逝的,一点印象也没有。唯一记得的是我的小孩是在
这里学会游泳的,我们这一辈万州崽儿大都在沙嘴河
坝这样的江边直接与长江亲密接触。与游泳池的感情
远不如寒冬冰凉,盛夏脱皮的“畅游长江”来得深。
还记得就是游泳池里那位很像演员谢园的“大帅哥”
游泳管理兼救生员,现在大约也有七十多岁了吧。库
 
库里申科墓园,除了增加库里申科胸像外,场景忆旧。
,依稀记得刚上小学时,排队来这里欢迎参加墓园落
成的库的家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以后就在
码头可以经常见到苏联人了。这里也是我儿子第一次
放开手蹒跚学步的地方。
 

大竹林,在静园和公园后门(原来的后门在现在下面
)分道的地方,一直有几片至今叫不出名的竹林,竹
竿粗壮,枝条结实,竹皮鲜嫩好欺负,一些好事者就
喜欢在上面刻一些字,以前多是“***到此一游”之
类,文革后期,偶尔可见“我们要面包”、“我们要
工作”的牢骚话,现在多是“情”与“爱”的爱情宣
言。
 

静园,记得七八十年代才有静园的印象,之前什么时
候有的就不知道了,反正大门上的假山是那时爬此不
疲的地方。这里也留下我至今都是很大的遗憾——与
国画大师黄胄相遇交谈而有眼不识泰山.现在在大规
模整修,期待中。
 

石雕十二生肖,大约是八十年代的是事了。开始还人
流如潮,骑、爬还要排队,现在人迹罕至,已经长了
不少青苔。
 

动物园,历来有之,在这里最初见了识野生动物。当
年到动物园是逢年过节的盼望,长大后到过北京、上
海、成都、重庆这些大的动物园后,就曾经沧海难为
水了。
 

黄角树,在库里申克墓园上面路旁,当年,没有几个
小孩没有爬过,而且可以同时容纳几个小屁孩,因为
它长得太善良了。能爬上去照个相则是现在年轻人的
事儿了。
 月台,已经有很少人记得有月台这个地方。不知当年

建设者的初衷是什么,反正就是一个小平台,连打板
羽球(现在可能没有这个运动了)都嫌小。但从这里
上去,可以走上当年公园最上面一层步道,向下游方
向走就是到了专区医院尖尖屋的下面,(胆大的可以
抓住条石堡坎露出五六厘米的一点点,爬上大约10级
左右,翻过医院的条石栏杆,堂而皇之进入医院。)
有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亭子,再前就是一坡石梯
下到公园大门。站在亭子里。可以毫无遮拦的远眺
半个万县城和长江下游。这里地处偏僻,游人较少,

但却是我们的最爱。这也是我认为公园消失的景点中
,三处是最为遗憾的之二。
 

这个亭子大概是离原大门最近的亭子,在钟楼处分道
右走向上,居游泳池不远处,深处林子中间。那时人
多椅子少,要想在这里歇个脚,还得看运气。
 

这样的石板路有些年头了,现在还是原汁原味。那时
的道路质量真的不错。
 

这坡梯子就是当年直接上简陋亭子的,坡度较缓,上
下都舒服,现在成了断头路,不胜惋惜。
 

我认为公园消失的景点中,三处是最为遗憾的之三当
数体育场与钟楼斜对的望江亭,这里不但可以远眺长
江上游,还可饱揽钟楼雄姿。这里早就成了移民广场
的一部分,一时没有照片,40多年前的一幅写生或许
可见一斑。
 

       钟楼全景,从新大门进去,从老大门处出来。只有历
经80多年的钟楼虽显苍老。但雄姿依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