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馗者,何许人也

 水西公主 2014-09-04

钟馗者,何许人也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2008-03-24 19:01:54
  人把可怕的人当作鬼,又造了一个更可怕的鬼来吓鬼,这就是钟馗了。人看见钟馗这个鬼放心得很,但人看见陌生人却依然害怕,可见人比鬼更可怕,这也是钟馗这个题材为何久经不衰之因。因为中国人相信五行相生相克,而钟馗者实是以毒攻毒之典范。
  余一直于钟馗存好奇之心。今考钟馗,然也作钟馗考余之作:
  钟馗者,传说中之著名捉鬼英雄。而其真相,则迄未探明。旧说有二,然皆不足信。余近考得魏晋以后传名之名钟馗,实乃殷商著名巫相“仲傀”传说之变形。兹述之如次。
  《辞海》释“钟馗”谓:馗乃唐明皇时人,应武举试不中,死后誓除天下之妖孽。此说盖本沈括《梦溪笔谈·补卷三》。然沈括原书录此事后即谓:汉大司家郑众女之夫妹名钟馗。后魏又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及杨钟馗等。“然则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于开元之时。”则钟馗传说非始于唐代,沈括已明言之矣。
  除此说外,近人又有一说,乃据《考工记》郑注:“终葵,椎也。《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而谓钟馗乃“终葵”谐音。又谓终葵者,椎之反切也,而椎乃驱鬼避邪之器。由器名转为人名,即钟馗之来历。此说始出于顾炎武《日知录》,赵翼《陔余丛考》亦从之。案此实极谬之说。近人马雍先生有《钟馗考》一文(《文史》第13辑),辟之甚明。马文指出:《日知录》引《后汉书·马融传》谓:“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然顾氏所引此文有误,原文乃:“舞终葵,扬关斧。刊重冰,拨蛰户。测潜鳞,踵介族”,谓冬季以椎(终葵)破冰捕鱼,而非以终葵逐鬼也。案,马说甚确。遍查魏晋以前故典中,实绝无终葵或椎可驱避邪之说。然马文虽指出旧说之误,却南仍谓:“终葵避邪之说,大抵流行于魏晋之后(北魏有尧喧,初名钟葵,字辟邪),故南北朝时,人皆以此为名,取其有吉祥之义。”既已证终葵(椎)本非避邪之具,又谓魏晋后人附会之,以求吉祥避邪,实自相牴牾矣。
  今案,钟馗非物名,本来即是人名。其名与所谓“椎”或“终葵”者,实不相干。前人臆说,盖不足信。然则钟馗究为何人?即商汤时与巫咸、伊尹、老彭诸神巫齐名之巫相仲傀也。(仲傀名见《大戴礼·虞戴德》:“商老彭及仲鬼”。)仲傀于典籍中亦书作“仲虺”(见《尚书·仲虺作诰》以及《左传·宣十二年、定元年、襄三十年》),或作“中归”(《荀子》及“中垒”(《史记》)。《墨子·所染篇》云:“汤染于伊虺。”《左传·定公元年》:“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据此可知仲傀(仲虺)乃商汤时人,为相。商人事鬼,凡政官亦皆兼巫祝灵保。伊尹、巫咸、老彭莫不如是。“相”在商周,既为政官,亦为主事鬼神祭祀之官。又《周礼》中有驱鬼官,称为方相氏。郑玄注:“方相氏黄金四目,形状极可畏怖,傩时有以驱疫鬼,此又用以驱土怪也”。傀者,面具也。驱鬼,必戴面具,而面具之形甚多。据《后汉书·礼仪志》谓,共计“十二兽,有衣、毛、角”之形。故因之而发生仲傀多首之传说。《后汉书·礼仪志》:“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于是中黄门倡(唱),子和曰:甲作食凶,脂胃食虎,雄伯食魅……”案,此食魅之雄伯,乃兽名,应即《天问》中九首之巨蛇“雄虺”也(伯从百音,与虺古音可通转)。《天问》:“雄虺九首”。《招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雄虺九首,……吞人以益其心些。”案,此所谓“人”,指所招之鬼魂。故此南方吞鬼之“雄虺”,与前引食魅之“雄伯”,应为同物。又,“仲傀”古书中或书作“仲虺”。“仲”(知东反)、“雄”(云东反),古韵同在“东”部,乃一声之转。“仲虺”亦即“雄虺”也。传说“雄虺之首”,案九首合文正为“馗”字。以是可知,后世所谓钟馗者,实乃仲傀——仲虺——雄虺之变名也。
  又,《后汉书·礼仪志》刘注引《山海经》佚文:“东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居三千里,其卑枝门曰东北鬼门,万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除殴毕,因立桃梗于门户上,画郁垒、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案此文并见于《论衡·订鬼篇》)。同注又引《风俗通》亦曰:“黄帝上古之时,神荼与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
  案度朔山之度朔一名,又记作“屠苏”。宋诗“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乃避邪之春酒。《山海经·西山经》有虎身九尾人面虎爪之神,称“神陆吾”,司天九部神鬼及帝囿。神荼即神陆吾之音转。虎神江淮方言称“於涂”、“于菟”。虎能镇鬼,是中国古代有之传说。囿、郁相通。则郁垒亦即囿垒,与神荼同为“帝囿”之主神也。而所谓郁垒者,实则仲傀与雄虺传说之又一变形。郁垒应即中垒之变称。《史记·殷商本纪》,仲傀(虺)书作中垒。《索隐》注谓:“仲虺二音。……《尚书》又作虺也。”即是证据。关于桃树,我国古有以桃木避邪之俗(见《左传·襄二十九年》,并参见《左传·昭十二年》)。《本草纲目》:“桃味辛气恶,故能压伏邪气。今人门上用桃符辟邪以此也。”又郁垒别书作禺垒,即偶垒,后世所谓傀儡,语源来此。傀儡,即雷鬼。段玉裁《说文注》指出,鬼神同义异名。雷鬼亦即雷神(详见《诸神的起源》新版第277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雷神亦称“钟鬼”,即“钟馗”也。
  综上所述,钟馗啖鬼之故事,其来源始本于商代之巫相仲傀。仲傀为巫相,兼为驱鬼之方相。仲傀以同音而演变为仲虺。然虺乃神话中之怪蛇也(其真相实为鳄鱼。鳄鱼与虎于上古同名之凶猛动物。)。于是仲虺遂又演变为雄虺、雄伯,以及中垒、郁垒,并发生雄虺九首之传说,由驱鬼之巫而变为食鬼之虎。
  又案,古人命名常以字释名。钟馗之馗乃“九首”合文,仲虺则以虺作名。楚辞“雄虺九首”,则“馗”——九首,或亦仲虺其神之字号也。(详见何新《诸神的起源》)
  古今画家喜绘钟馗,工艺美术家喜雕钟馗,而鲜有识其源者。传说中的雷神,俗称雷公雷鬼,其形狞厉,鸟首人身,正乃镇鬼之厉神也。雷鬼,即击钟鼓之鬼。钟鼓者,天鼓也。其本名当作中鬼、钟鬼或东鬼;而“钟鬼”转音即钟馗也。故自古以来在白玉手把玩件中的雷公菩萨造型与钟馗的造型有颇多相似之处亦盖源于此。
  钟馗之名早见诸姓氏。殷贤相名“仲虺”,正为钟馗之别语。《楚辞》言“雄虺九首”,“九”、“鬼”古音义皆同源。九首即鬼首,馗字正是九首合文。而汉人注《楚辞》谓雄虺即蜥蜴。
  余尝考古之神龙,即传说中雷神,真相乃鳄鱼之神(大蜥蜴)的变相。又古人以龙虎为同类,鳄鱼老虎古皆称大虫,大虫即雄虺。鳄鱼神乃是龙神、雨神、雷神、社稷神,及辟邪、霹雳、镇鬼之神。近年湖北出土梁代画砖中有雷鬼击连鼓图,马王堆出土帛画中有土神镇鬼图,土神之形有鳞、翼、尾、角、锐爪,此当即较早之钟馗图。而其实,亦皆乃龙神——鳄鱼神之变相也。
  千古之谜一朝而破,快何如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