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杏林脉香 2014-09-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数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措施,治疗180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男134例,女46例;年龄1.572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4h,其病因均为挖耳、洗头、游泳时细菌随水进入耳道,细菌在耳道内繁殖引起炎症,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急性可转变或慢性。全部病例均有鼓膜穿孔,反复流脓或粘液,听力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8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95例。80%的患者均经过西医治疗后而转入我所诊治。

1.2治疗方法

黄柏6g,苦参6g,紫草10g,小磨麻油1000g,用文火煎至黄色(不得炸黑),去渣再加氟哌酸滴眼液1支,地塞米松10mg1支,冷却后装入瓶内备用。用双氧水冲洗患耳,后用消毒棉签擦净,将药油滴入患耳,每次34滴,每日45次。

2.结果

时间最短12天脓止,37天痊愈。慢性化脓者,需要坚持治疗,一般不超过20天,均可痊愈,部分患者红肿,热痛严重时配部分抗生素治疗,全部痊愈,2年内随访无复发,治愈有效率100%

3.讨论

此病是一种常见病,应用西药治疗后难以奏效,且易复发。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经现代研究证明: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能,西医证明本药为一种广谱抗生素,有消炎止痛作用。苦参清热杀虫止痒,并有除湿祛风利水功效,西医认为本药有抑菌修复、排脓作用。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临床实践发现有生肌长肉,除湿敛疮作用,西医认为本药有抗炎功效,且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生长。氟哌酸滴眼液对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毒、同时对炎性疼痛起到止痛作用。综观全方,本药直接作用于局部,具有消炎止痛,加强组织修复之功效,药源广,疗效高,临床应用确实值得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