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历史中的三个阶段

 如意听雨楼 2014-09-05

  ()国立艺专时期

中央美术学院发轫于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此校由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创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亦为我国国家兴办美术学校的开端。我校第一任校长郑锦19世纪末留学日本,1917年接受教育部指示筹办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他立足本土,借鉴西方,在招生规则、课程设置、教师招聘、学术定位等方面皆有开先河之举,为此后其他美术学校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先例。1926年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林风眠担任我校第二任校长,在次年由他组织的北京艺术大会上,便提出了打倒非民间的离开民众的艺术!提倡创造的代表时代的艺术!的艺术主张。服务于民众,共鸣于时代成为我院此后的一条重要学术脉络。此后我校又几经-易名,始终以北京为依托,辐射全国,成为当时国内最著名的艺术院校之一。1938年,抗战时期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战乱纷呈、民族危亡之际,我院前辈克服种种困难,推进艺术教学的顺利进行,以自己的特有方式为民族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悲鸿重新组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他力主建立一所左的学校,切实贯彻了为人生而艺术的目标,在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强调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时局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徐悲鸿克服种种困难,收回帅府园校址,广纳艺术精英,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呵护进步青年学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揭开了艺专建设的新篇章。建国前,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已经-成为国统区因坚持进步道路而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事业基地。20世纪上半叶,在五四运动·一八惨案、一二·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斗争中,都活跃着艺专师生的身影。艺专师生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谱写了爱国爱民的动人篇章。 

新中国建立前,我校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曾吸引诸多艺术名家担任教职,其中既有中国画-大师,如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吕凤子、陈之佛、蒋兆和、叶浅予、傅鑫畲、吴镜汀、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等,又有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艺术大师和史论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吴法鼎、李毅士、李超士、邓以蛰、李有行、闻一多、滕固、闻家驷、严智开、赵太侔、吴作人、常书鸿、艾青、庞薰琹、王临乙、滑田友、朱光潜、王石之、卫天霖、王合内、王静远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界人士也曾在我校任教或兼课,如郁达夫、周作人、谢冰心、熊佛西、萧友梅、刘天华等。我校培养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学生,如王子云、刘开渠、谭祖尧、冼星海、雷圭元、李剑晨、王曼硕、傅天仇等。

 

  ()新中国时期

  1949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特为我院题写院名。19501月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划归文化部管理。

  在这一时期,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艺术主张与解放区“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结合,成为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的主导学术思想之一。华北大学的教育路线贯彻了当时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强调艺术为工农兵服务,把深入生活视为艺术的基础,带有革命意识形态的性质。20世纪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开始借鉴苏联的写实主义教学体系。苏联所倡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符合我国建国后的文艺路线,与同属欧洲艺术体系的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主张有诸多契合之处。由此,中央美术学院融合了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艺术思想、延安鲁艺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以及苏联的写实造型的教学体系,体现了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新方向,成为全国美术院校的核心。历史角色的改变使我院历届领导均能从中国美术全局的角度思考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徐悲鸿之后,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几届院长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现实,进行积极调整,从而使我院在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时代之先声,开时代之先河,在新中国美术以及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在建国后的20多年中,党的许多文艺(美术)方面的方针措施,都是率先在我院取得经-验,然后在全国院校中推广,学术上的创新成果也以多种形式影响到全国。

  1950年,原-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划归我院,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实用美术系从我院分离,组建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我院绘画研究所(后改称为民族美术研究所)几经-变迁,演化成为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建国后,中央美术学院人才济济,一支数量众多、思想进步、具有深厚人文素质的艺术人才队伍在我院形成,这支创作与教学上的杰出队伍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以及中国美术教育界蔚为大观,我院成为全国美术院校中师资力量最雄厚的美术学院。除建国前提到的上述教师外,各专业聚集并陆续培养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和美术理论家。如国画-专业的田世光、刘凌沧、宗其香、李斛、郭味蕖、高冠华张仃、萧淑芳、李琦、刘勃舒卢沉周思聪、黄润华、姚有多、贾又福郭怡孮张立辰;油画-专业的胡一川、艾中信、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许幸之、冯法祀、倪贻德、吴冠中戴泽、孙宗慰、韦启美、李宗津、赵域、林岗、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孙滋溪、杜键、李天祥、钟涵-闻立鹏潘世勋朱乃正袁运生;版画专业的江-丰、李桦、古元、彦涵-、王琦、黄永玉、夏同光、陈晓南、洪波伍必端;雕塑专业的刘开渠、曾竹韶、王丙召、傅天仇、刘小岑、司徒杰、钱绍武;美术史专业的王逊、王朝闻、蔡仪、常任侠、张安治、金维诺、邵大箴、李春、薄松年、汤池、李松涛、孙美兰、李树声等。这些专家构成了建国后中国美术界最杰出的美术创作队伍和史论研究队伍。我院教师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油画-《开国大典》以及大量以革命战争、新中国建设成就为题材的作品均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改革开放新时期

  文革之后,百废待兴,刚刚恢复办学的中央美术学院勇于变革,积极创新。在当时的一系列战略考量中,重建我院教师队伍成为第一要务。1978年我院从全国数量众多的、颇具才华的考生中选拔出60多名研究生,这些学生毕业时半数留校,这一重大举措使我院的教学水平得以保持,传统得以发扬。其他学生也分布到全国各地,在各地的美术创作以及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和后来陆续加入到教师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一起,与前辈名师一样,将被写入这所名校的历史篇章。

  在一系列成功举措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中,我院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一方面,中央美术学院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百家争鸣,使我院教学与改革开放的时代新潮相呼应;另一方面,中央美术学院以其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传统与现代并举,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美术学院继续发扬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蓬勃生气在我院师生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兼容并蓄成为这一时期中央美术学院重要的办学指导思想。我院排除“左”的思想干扰,推行学术民主的开放机制,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并逐步健全职能,依靠专家的集体智慧和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民主程序,对我院教改方向、学术思路、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和人才选拔等重大学术及发展战略问题充分讨论商议,在取得高度共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得以具体实施。作为学院学术指导的权威机构和学术凝聚力的核心,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的运作范式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央美术学院以民主、开放、自由的教、学风气在全国美术界、美术教育界享有盛誉。

  1980年,在江-丰院长的大力支持下,为了适应国家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复兴中国壁画-,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壁画-系科,侯一民、周令钊、李化吉、梁运清、邓澍、王文彬、张世椿等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富有开拓性的贡献。1980年,我院还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年画-连环画-系,著名艺术家彦涵-担任第一届系主任,并引进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任教。1987年,年连系改为民间美术系,靳之林、杨先让、叶毓中等在民间美术系的创立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靳尚谊院长、丁士中书记为首的上一届院领导班子敏感于国内、国际的客观形势以及国际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出于对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基于对我院发展前途以及学科建设的考虑,1995年,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果断做出了搬迁校址,扩大办学规模的决定。一方面积极筹集资金,建设望京新校;一方面租用“二厂”,作为临时校舍,中央美术学院进入了艰难的中转办学时期。正是这一决定为时下以及未来我院按国家办学规范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可能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基于对国际同类院校的考察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新时期以来,我院领导积极拓展原-有的单一学科设置。上世纪90年代,我院逐步恢复设计学科。1993年,在壁画-系设立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聘请张宝玮等一批专家来我校任教。1995年,在环艺专业的基础上,创办设计艺术系。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2000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我院由国家文化部划归国家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美术学院。面对新形势下的中国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世纪转型,以潘公凯-院长、杨力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提出了建构综合学科、大美术教育体系的办学思路,并在新世纪伊始的几年中得到了具体实施。中央美术学院逐步由一个以造型艺术学科为主的美术学院,发展成为拥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六个专业分院的综合性美术院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前瞻性的办学理念、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艺术视野、身处首都的特有优势、完备的教育培养体系使我院始终保持着中国美术教育界的领军地位。

  新时期以来,我院相继举办了大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2001年,我校搬迁到望京新校之初,即召开了国际校长论坛,这是中国美术院校第一次举办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校长论坛,几十位国际著名艺术院校的校长齐聚我院,对美术教育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拓展了我院的国际视野,为此后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和对话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方面,我院以传统学科领域为核心,相继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活动,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

  1992年,我院和中国美术馆合作举办“20世纪·中国”画-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研讨会”。展览聚集了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300多名我院各个时期艺术家创作的600多件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成就,映现了20世纪的时代风云在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性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变化的趋势。研讨会聚集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史论家,以社会主义美术创作为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001年暑假到2002年底,作为我院在教育部立项的研究课题《高等美术学院社会实践课的改革与研究》的组成部分,油画-系和壁画-系十几位老师和研究生在文化部等机构的支持下,进行了名为“大西北纪实——中社网之行”历时一年多的写生、考察活动,探讨在新形势下社会实践课的诸多可能性,并围绕此次活动举行了专题展览和研讨会。

 20025月,中央美术学院正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创建并完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为主旨的新学科。同年,召开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正式引入高等教育的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文化意义。

  2004年及2006年,我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两次参加国际艺术管理教育学会(AAAE)研讨会,这是一个成立于1975年的国际艺术管理教育组织,来自全球70多所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是它的会员单位,影响遍及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是中国唯一加入该国际组织的会员单位。2006年,艺术管理系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来自全国30多所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章程,并正式委托我院负责该学会的筹备事宜。

  200510月,“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我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全国十所美术院校以及《美术》、《装饰》杂志记者等6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此次会议与展览活动为全国主要的美术学院在基础教学方面搭建了一个理论和实践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基础教学同学科发展和专业方向拓展的关系的探讨,推进了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基础教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

  2006年以来,潘公凯-院长主持了“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系列研讨会,先后在香港、上海、宁波、广州、成都举办,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学术构想,在美术界和社科界引起了热烈反响。

  2007年,我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在北京成功主办“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史学教育年会”,并率先倡导年会制度。近年来,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承接中法政府合作项目,与国家文物局、法国罗浮宫学院合作举办多次有关文化遗产的短期研讨班和培训班,在文博系统乃至美术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设计和建筑等一些新兴学科也以其高起点、高水准的学术活动赢得良好声誉。

  2002年,我院主办了“新资源2002设计节”综合性校园学术活动。这次活动共汇集了11项展演活动及赛事,举办了7项专题论坛,92场学术报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设计师以及国内30多所专业院校()20多个相关机构代表共200余名嘉宾与我院师生共同参加各项设计节活动,近万人次参观了设计节的各项展览。

  2003年,经-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批准,我院成立了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这是全国唯一的为北京奥运直接服务的艺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是继悉尼、雅典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奥运艺术研究机构,是设在高等学校中的非商业性的、非盈利性的奥运艺术研究机构。该中心建立以后,已经-完成12项重大设计项目,如“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北京2008残奥会会徽设计”等,获得国家有关部门与国际设计同行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512月,由我院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学术论坛“发展中的城市文化形象”在中央美术学院隆重举行,时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的陈刚教授和20余位来自文化艺术和规划建筑界的人士出席了该会,就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新问题和现实可行性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交流。在这次论坛上,由我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和陈刚教授共同指导的中国美术院校中第一个建筑与城市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班整体亮相。

  20079月,由我院建筑学院承办,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暨建筑院系主任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有美国国家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的主席、欧洲建筑教育联盟的主席、欧美等国际著名建筑院系的院长和系主任,国内的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的委员们以及大多数国内建筑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等数百人。这是该大会创办以来,第一次在非工科院校中举行,标志着中国建筑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将对中国建筑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上述所列活动,仅是我院众多学术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纪之交的中央美术学院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在诸多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折射出我院在美术界以及美术教育界的领军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