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基本面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海马的图书馆 2014-09-05

(推荐)基本面分析中常见的错误(二)

(2014-08-15 17:13:37)
在讨论如何完善基本分析法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基本分析中常见的十几种错误,顺便提一下,这些错误并不代表新入市者经常犯的错误,事实上,这些错误也经常出现在机构报告、新闻媒体、专业期刊以及商品研究杂志上。下面将详细进行阐述:

1.基本面分析资料
   通常认为“市场走熊”与供应过剩意义相同,这种解释看上去有理,但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例如,假设白糖的市场价每磅30美分,供应由紧俏到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基本面似乎对市场不利,并且预期价格会更低。如果价格继续下跌,在25美分时基本面是否偏空?很可能;到20美分?也可能,15美分、10美分、5美分将如何?在某一价格水平,无论有多大的供货量,基本面可能不再偏空。

    事实是,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如果价格跌幅太大,有可能代表多头的基本面。因此,基本面本身既没有多头也没有空头的含义,仅是相对当前价格而言。一些分析师对这个事实认识不足,因此经常在行情好的时候认为基本面偏多,而在市场底部时认为偏空。
 @期货操作手补充:道理是如此,但是基本面也是很难判断行情的底部在哪里,除非价格显著低于成本价,但即便如此,白糖由于是三年一周期,熊市的时候,低于成本价的时间也可以在半年以上,比成本价低20%多,如同08年的白糖。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虽然价格可能反映了该利空,但是至少可以表明白糖的牛市还未到,上涨也是震荡式上涨)
 
2.将过时的消息看做新信息
新闻机构、网络、杂志和相关报纸经常报道、传播一些过时的消息,例如,一则标题为“世界棉花产量预计上升10%”的消息,听起来好像对市场不利,从该消息不可能看出这种估算已报道过4或5遍了。很可能,上个月估算的世界棉花产量可能上升10%,也许,上个月产量可能是上升12%,因此,目前估算值反而对价格走势有利。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许多听起来好像是新闻的消息,实际上是老的传闻,早已被市场消化了。

@期货操作手补充:这句话是没有错的,消息是过时的,要看是否被价格反映完毕,市场价格是可以反映绝大部分消息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消息类型也是不同的,普通消息被市场消化,这个不用考虑,但涉及到个别重大的供需信息,以消息的形式出来,不一定就被市场消化,例如10年的棉花牛市,其实棉花减产的信息、冰雹等等,都不断在10年上半年出现,但棉花的牛市行情并未展开或爆发,因为到了收割日,棉花大幅减仓才被确认,引爆牛市,所以上半年减仓的信息并未被消化。涉及到重大的供需矛盾信息,价格是不可能很快消化完的,因为他引发了趋势,趋势不可能很快完成,所以要分信息而论。)
 
3.与上一年同期进行比较
   市场中经常与一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通常根据时间点进行分析。但该方法过于简单,不提倡采用。如下列市场评论:“12月猪与生猪报告显示猪肉供应货源充足,农场可上市的活猪将增加10%,计划猪屠宰量增加10%,预计市场价格会下降......”。虽然该分析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正确,但简单的分析推测容易出现误差。

   目光敏锐的读者可能会观察到其中的谬误,仅是供货量增加不一定意味着价格会下降,因为市场可能已消化了上述消息。此外,同期比较法可能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第一,因为12月报表显示活猪数量增加10%,这并不意味着供货量随之增加,也许去年活猪的供应数量很低;第二,活猪屠宰与市场猪合约之间的关系可能变化很大,也许去年活猪屠宰量比例可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增加10%活猪屠宰量可能增加不多。虽然一年同期比较法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解释市场运行状况,但不能认为是基本分析的基础方法。
@期货操作手补充: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到需求,供需两个方面影响价格,供应增加了,需求增加了,增加幅度大于供应,价格仍然是上涨的,这就是为何猪肉连年增产,但价格仍然是年年攀升。所以还得分析今年的需求是否增大,增大多少?当然对于农产品而言,需求刚性稳定,主要在分析工业品的时候,必须分析需求,需求影响工业品)
 
4.根据基本资料判断交易时机
    如果是根据问题出现频率排序的话,可能该项要比第一条更重要,基本分析是一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评估一段时期的合理价位,是用来预测某年、某季和某月的价格走向。然而,企图将供求统计数据用于瞬间价格买卖的依据是不可取的,但有些交易者就是根据基本资料选择入场时机。

    根据报纸文章、新闻报道和小道消息进行交易便会陷入这个误区中,据此进行交易的投机者常以失败告终。而例外的是那些利用这些消息进行反向思维的交易者,例如有人在牛市信号出台后市场任然没有上涨,便转而做空。
    基本分析者也要防止在没有确定价格低估或高估时,便凭直觉认为该部位是正确的交易部位而匆忙入市。市场不会认同分析者个人确定的价格,即使该分析是正确的,最好的入市时间可能在三个星期或三个月之后。简言之,预测入市时间,在采用基本面分析时需要一些技术分析技巧。
   @期货操作手补充:基本面分析的优势在于分析中长期或长远的趋势,而不是入仓时机,相反入仓时机是基本面的劣势。入仓时机需要借助于技术分析,如果你精通技术分析的话,就能够选择绝佳的入仓时机,或者行情的引爆点。当然,如果有重大的、突发性的供需信息发生时,会直接引爆价格,此时基本面提供的入仓时机是佳的)
 
5.疏于观察
    假设有一天你浏览到报纸的财经版面,注意到一则消息,题为:“政府估算最近发生在中西部的暴风雪将导致10,000头牛被冻死”,这种大量减产的消息难道不是最好的买入机会吗?等一下,你需要仔细算一下有多大的损失,如果在你面前的草坪上有10,000头牛,牛的数量很多,但是,当你认真想一想牛的总头数为一亿头时,损失的数量就不足以对市场造成大的影响。
    该例子说明供货情况,而国内消费和出口情况的例子可能大同小异。对每一种情况都应问同一个问题:在消息报道中(即,数量减少和出口销量)相对于总体而言,其重要程度如何?
@期货操作手补充:对于刚性需求而言,例如农产品,价格弹性小,即价格再涨,消费受的影响不大,毕竟总要吃饭,所以产量的变动对价格影响很大,哪怕产量减少4%左右(数字看起来不大),都可以引发农产品的中级行情,我们看看市场为何热爱炒作天气,一个天气就可以引爆农产品的中级行情,就是因为农产量的小幅变动就可以引发价格的中级行情)
 

6.考虑影响的时间差

       当看到“粮食价格上涨意味着肉价将上涨”的消息时,要认真辨别真假,也就是说继续读下去前要仔细想一想。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中性的,因为根据时间来看,多数人回答是真的,因粮食上涨使饲料批发商成本增加,这必将导致鲜肉减产,肉价上涨(生产成本可能是主要的误解)上述结论从长远而言(2年或2年以上)是对的。但短中期来说(时间确实是期货交易者关心的问题)该影响则可能是相反的。如果谷物的价格上涨对牛的饲养影响很大,将造成产量减少,应尽快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促使价格下降。较高的谷物价格有可能使牛达不到市场重量。但这种影响比较小,增加饲养成本意味着供货流量的改变(因为草料牛重量慢),而不会改变长期的总供货量。

      在经济世界中,因-果关系不一定同时并存,有些情况,一个事件会立即诱发价格反应,而另一种情况(如上述例子)几年后可能才会有影响。

      (@期货操作手  补充:在现实中,这个可能更体会在现货商已经存备有库存,从成本到价格的影响,需要现货商消化完库存,再进新的原材料后;另外,还要考虑到该原材料的成本在产品中的比重,如果比重大,例如铁矿石的成本占比在螺纹钢的成本达到六七成,所以影响很大,但像焦炭,占螺纹钢的成本仅10%左右,所以影响就很小)

 

7.认为价格不可能低于生产成本

     无数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仍有人不相信,这里再重复一遍,生产成本不是价格支撑因素,特别是那些无法储存的商品。

      一旦生产出商品,市场并不关注生产成本,价格是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如果商品价格降到生产成本价,商品供应仍过剩的话,价格可能继续下降,直到供需均衡。

        生产者为什么在成本价以下卖出商品呢?事实是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农产品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有成千上万的卖家,况且,任何个人都无法将生产成本转嫁到市场,相反,生产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总之,能低价售出比卖不出要好。

        当然,无利可图可能导致产量减少,这种情况至少要一年后才能有所反映。有时候,价格降到生产成本以下,可能需几年的时间。从这种意义上讲,第七种谬误是第六种的结果—忽略了相关的时间。

       一些价格下跌至成本价以下的例子,包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活牛市场,1976-1979年的白糖市场等。1975-1978年和1981-1986年期间铜市场,1986-1987年玉米和小麦市场,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白银市场等。

    (@期货操作手  补充:熊市中,才会考虑成本。应该说,大部分时候,甚至绝大部分时候,成本都可以提供价格的支撑,价格都在成本之上,否则无利可图,降低生产,价格自然企稳。但是这是对于产量能够及时调整的商品而言,例如工业品,低于成本,马上就能够缩小生产,供应降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例如钢铁,即使价格低于成本,钢铁厂为了就业、稳经济,也会开马生存)。但是对于产量不能及时调整、滞后性差的商品,例如农产品,已经种下了,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了,价格再低于成本,农民也不可能砍掉庄家,产量不会变,所以农产品而言,价格可以在成本以下很长时间,白糖就经常如此,因为白糖的周期长,三年一种植,滞后性太强。)

        

8.不正确的推理

      该类谬误最好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首先,不能用饲养牛数量推算潜在牛屠宰量,理由是:饲养牛中不包括草料喂养的牛。如果草料喂养的牛占总屠宰比例不变,上述推理就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该比例在预测期间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仅用饲养牛数预测牛的屠宰量,结果可能不准确。例如,在饲料价格偏高的情况下,草料牛的数量可能增加,甚至可能出现饲养数量减少,但牛的总头数增加的情况。

(@期货操作手  补充:这个要考虑到基本面的逻辑推理,对于简单的商品供需,用一些常识推理就可以,主要是需要严谨的思维和较强的逻辑,需要你对这个商品的产业链、产业情况有较深的了解。这个层面,学历是次要的,因为简单的商品供应,逻辑过程不难,难在你对该行业的了解)

   

 

9.价格比较

       当前的价格不能与历史价格进行比较,不同时期的价格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统计数据发现,当前的基本面与1965和1972年的情况类似,这并不意味当前的价格与1965和1972年的价格相同。就实际价格来说,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的名义价格会比过去的高。

       应注意的是,从1980年开始,许多商品需求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于需求数量很难量化,因此通胀调整后的价格可能偏高。总之,预测商品价格要考虑需求变化和通胀因素,否则预测的价格可能不准确。

      (@期货操作手  补充:这个问题其实挺困难的,对于农产品而言,好理解,也很少人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都是稳定的,和通胀的相关性强。但是对于工业品而言,则就难办,因为工业品的价格受到需求、生产技术的影响,例如,例如,铁矿石的价格,或螺纹钢的价格,比十年前低了很多。)


10.市场预期错误

     一般情况下,市场都侧重于未来(下一季或来年)的预期,特别是在供应面由松转紧,或由紧转松的过渡期。例如1990年小麦行情,在1989-1990年间,冬麦收成率较低,结转库存是15年来的最低水平。因此,这意味着下一年小麦供给将短缺。基本面似乎偏多,但小麦价格却从1990年开始下降,这种情况不能用基本面数据解释,只能说明预测不准确。市场的1990或1991年冬麦收成符合预期,事实证明冬麦产量较前期增加16%。这是在种植面积少量增加的情况下,年产量却增加了39%,因此结转库存也恢复了正常水平。

     上述基本面数据到1990年后期才公布来,但市场在1990年初就做了这方面的预期,因此,为1990年上半年小麦行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期货操作手  补充:不过市场预期影响着价格的波段,在一段时间内,虽然实际上种植面积可能不低,但如果市场预期差,那就会掀起市场的价格涨势,掀起一波行情,只不过后来发现种植面积不低,则价格就会出现回落。例如,2012年底美国官方和媒体不断宣传美国天气的干旱,市场掀起了农产品的炒作,价格一路上涨,但事后来看,美国天气没那么干旱,农产品的影响并不大,价格就很快出现回落。在一段时间内,你必须跟着市场预期走,否则即使你的判断正确,但市场预期和你相反,市场掀起中级行情,那你的仓位就死了,所以在你和市场预期不一致的情况下,你可以不做单,但不能逆着市场预期去做,需要等市场纠正他错误的预期。)

6.考虑影响的时间差

       当看到“粮食价格上涨意味着肉价将上涨”的消息时,要认真辨别真假,也就是说继续读下去前要仔细想一想。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中性的,因为根据时间来看,多数人回答是真的,因粮食上涨使饲料批发商成本增加,这必将导致鲜肉减产,肉价上涨(生产成本可能是主要的误解)上述结论从长远而言(2年或2年以上)是对的。但短中期来说(时间确实是期货交易者关心的问题)该影响则可能是相反的。如果谷物的价格上涨对牛的饲养影响很大,将造成产量减少,应尽快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促使价格下降。较高的谷物价格有可能使牛达不到市场重量。但这种影响比较小,增加饲养成本意味着供货流量的改变(因为草料牛重量慢),而不会改变长期的总供货量。

      在经济世界中,因-果关系不一定同时并存,有些情况,一个事件会立即诱发价格反应,而另一种情况(如上述例子)几年后可能才会有影响。

      (@期货操作手  补充:在现实中,这个可能更体会在现货商已经存备有库存,从成本到价格的影响,需要现货商消化完库存,再进新的原材料后;另外,还要考虑到该原材料的成本在产品中的比重,如果比重大,例如铁矿石的成本占比在螺纹钢的成本达到六七成,所以影响很大,但像焦炭,占螺纹钢的成本仅10%左右,所以影响就很小)

 

7.认为价格不可能低于生产成本

     无数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仍有人不相信,这里再重复一遍,生产成本不是价格支撑因素,特别是那些无法储存的商品。

      一旦生产出商品,市场并不关注生产成本,价格是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如果商品价格降到生产成本价,商品供应仍过剩的话,价格可能继续下降,直到供需均衡。

        生产者为什么在成本价以下卖出商品呢?事实是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农产品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有成千上万的卖家,况且,任何个人都无法将生产成本转嫁到市场,相反,生产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总之,能低价售出比卖不出要好。

        当然,无利可图可能导致产量减少,这种情况至少要一年后才能有所反映。有时候,价格降到生产成本以下,可能需几年的时间。从这种意义上讲,第七种谬误是第六种的结果—忽略了相关的时间。

       一些价格下跌至成本价以下的例子,包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活牛市场,1976-1979年的白糖市场等。1975-1978年和1981-1986年期间铜市场,1986-1987年玉米和小麦市场,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白银市场等。

    (@期货操作手  补充:熊市中,才会考虑成本。应该说,大部分时候,甚至绝大部分时候,成本都可以提供价格的支撑,价格都在成本之上,否则无利可图,降低生产,价格自然企稳。但是这是对于产量能够及时调整的商品而言,例如工业品,低于成本,马上就能够缩小生产,供应降低(中国有所不同,中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例如钢铁,即使价格低于成本,钢铁厂为了就业、稳经济,也会开马生存)。但是对于产量不能及时调整、滞后性差的商品,例如农产品,已经种下了,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了,价格再低于成本,农民也不可能砍掉庄家,产量不会变,所以农产品而言,价格可以在成本以下很长时间,白糖就经常如此,因为白糖的周期长,三年一种植,滞后性太强。)

        

8.不正确的推理

      该类谬误最好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首先,不能用饲养牛数量推算潜在牛屠宰量,理由是:饲养牛中不包括草料喂养的牛。如果草料喂养的牛占总屠宰比例不变,上述推理就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该比例在预测期间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仅用饲养牛数预测牛的屠宰量,结果可能不准确。例如,在饲料价格偏高的情况下,草料牛的数量可能增加,甚至可能出现饲养数量减少,但牛的总头数增加的情况。

(@期货操作手  补充:这个要考虑到基本面的逻辑推理,对于简单的商品供需,用一些常识推理就可以,主要是需要严谨的思维和较强的逻辑,需要你对这个商品的产业链、产业情况有较深的了解。这个层面,学历是次要的,因为简单的商品供应,逻辑过程不难,难在你对该行业的了解)

   

 

9.价格比较

       当前的价格不能与历史价格进行比较,不同时期的价格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统计数据发现,当前的基本面与1965和1972年的情况类似,这并不意味当前的价格与1965和1972年的价格相同。就实际价格来说,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的名义价格会比过去的高。

       应注意的是,从1980年开始,许多商品需求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于需求数量很难量化,因此通胀调整后的价格可能偏高。总之,预测商品价格要考虑需求变化和通胀因素,否则预测的价格可能不准确。

      (@期货操作手  补充:这个问题其实挺困难的,对于农产品而言,好理解,也很少人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都是稳定的,和通胀的相关性强。但是对于工业品而言,则就难办,因为工业品的价格受到需求、生产技术的影响,例如,例如,铁矿石的价格,或螺纹钢的价格,比十年前低了很多。)


10.市场预期错误

     一般情况下,市场都侧重于未来(下一季或来年)的预期,特别是在供应面由松转紧,或由紧转松的过渡期。例如1990年小麦行情,在1989-1990年间,冬麦收成率较低,结转库存是15年来的最低水平。因此,这意味着下一年小麦供给将短缺。基本面似乎偏多,但小麦价格却从1990年开始下降,这种情况不能用基本面数据解释,只能说明预测不准确。市场的1990或1991年冬麦收成符合预期,事实证明冬麦产量较前期增加16%。这是在种植面积少量增加的情况下,年产量却增加了39%,因此结转库存也恢复了正常水平。

     上述基本面数据到1990年后期才公布来,但市场在1990年初就做了这方面的预期,因此,为1990年上半年小麦行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期货操作手  补充:不过市场预期影响着价格的波段,在一段时间内,虽然实际上种植面积可能不低,但如果市场预期差,那就会掀起市场的价格涨势,掀起一波行情,只不过后来发现种植面积不低,则价格就会出现回落。例如,2012年底美国官方和媒体不断宣传美国天气的干旱,市场掀起了农产品的炒作,价格一路上涨,但事后来看,美国天气没那么干旱,农产品的影响并不大,价格就很快出现回落。在一段时间内,你必须跟着市场预期走,否则即使你的判断正确,但市场预期和你相反,市场掀起中级行情,那你的仓位就死了,所以在你和市场预期不一致的情况下,你可以不做单,但不能逆着市场预期去做,需要等市场纠正他错误的预期。)

11.剔除季节性影响
     一般情况下,商品都会出现季节性变化形态。如果忽略了行情的季节性影响,容易对基本面资料产生误解。例如,活猪屠宰量的预测。通常猪的屠宰量4季度要比3季度增加5%,这可能是产量减少,而不是增加,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活猪产量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形态。因猪的繁殖在春季达到高峰期,冬季最低。小猪需要6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交易需要的重量,猪的屠宰量在秋天最多,夏天最低,所以在估算猪的屠宰量是一定要考虑季节因素。
    再比如棉花的销售。棉花的销售量也具有很高的季节性变化,比如,夏季期间,棉花的销量就会降低大约30%,而到秋季后棉花的销量会增加20%。这样的变化比较大的,如果了解棉花的季节性销售特点,就会准确预估棉花的销售量数据。
(@期货操作手  补充:在机构们的报告中,经常是剔除季节性的影响,即采用一些数量办法,将季节性的影响消掉,然后才能从两个季节的环比数据,找到基本面发生的供需变化)
 
12.价格预测与国际协议的目标
    从以往的例子可以看出,商品价格预测很难与国际协议制定的目标价格相符。交易协定通常是通过调节出口与库存达到支持交易价格,这种调整手段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效果,短期内可能刺激价格上涨,但很难维持长期的上升趋势。用最近的“国际可可协议”来说明,是无法使价格维持在目标价格区间内。OPEC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价格支持组织,但也不能阻止油价经常跌破目标价格区间的下限。当价格上涨超过价格区间的上限时,这些组织也只能取消所有的管制——让市场进行自由交易。
(@期货操作手  补充:在国内市场中,体现在所谓的指导价,即政府部门制定的指导价,其实指导价只是参考意义,不具备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不能认为价格必须高于指导价。例如,国内的大豆,指导价是4600元,棉花的指导价是17000-18000,菜粕的出厂指导价是3000附近,那又怎么样?这三个品种的现货和期货价格长时间低于指导价)
 
13.预测行情采用的资料不够充分
     由于历史数据不充分或不精确,无法根据这些资料预测行情或建立预测模型。例如,《商品杂志》,现改名为《期货杂志》,1972年8月出版的一期有一篇研究棉花基本面的文章,文章指出:自从1953年以来棉花市场仅有2年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交易市场。
     事实上,正确的结论是,很多时候分析市场行情的基本资料都不充分,如果采用的统计资料不准确或不够多,如何精确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呢?
      遗憾的是,上述文章中的作者仅根据很有限的资料得出结论,比如他说:棉花库存不到31/2百万包,说明供应非常紧张,价格有可能上涨超过30美分。事实证明,他严重低估了市场的上涨潜力。一年后,棉花的价格达到94美分/磅,创历史新高。
 
14.混淆需求与消费概念
    期货领域的一些文献与分析资料中,经常混淆需求(demand)与消费概念。其实两者代表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于被视为同一意思,从而造成分析上的错误结论。要详细解释这两个词,需要涉及基本的供需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