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城历史名山

 丰城往事 2014-09-05


 
  升华山

亦称“孤山”,又名“澄山”。清道光《丰城县志·山川》载:“孤山,距县九十里,又名澄山,山下有水澄澈,土人汲以造麦曲,色如丹砂”故名,是丰城历史名山之一。位于市域南部希望乡境内,属武夷山余脉。山势东西走向,长9公里数,宽4公里,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主峰仙顶海拔1011.7米,耸立云霄,可谓“华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万氏族谱》中有《望孤山》诗描写云:“别开阴翳遇新晴,仙顶花飞一望平。着眼乍疑添月穷,澄山到处有琼瑛。但知日影从高照,不觉银盘半欲倾。直待雪消千顷白,绿茵又映晚霞明。”山顶有数块巨石屹立,远眺形如“青天削出金芙蓉”,笏立碧空。它与玉华山对峙,“气势两相高,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周围有四十多座小山峰环立,峥嵘竞秀。山间白云缭绕,青烟弥漫,蔚为壮观。明末清初时,山顶建有祠宙清真寺,分上下二殿,门外有一园形巨石,悬空倒立,遇狂风时自然晃动,素称“定风石”。传说罗山谌母总为罗山风大建不起自己的行宫而苦恼,而升华山的祠庙却高大无恙。于是谌母向王、郭二仙请教,借来定风石,结果谌母殿自然建好了。久之,王、郭二仙见石未归还,急了,连唤三声,定风石便又飞了回来,谌母殿也安然无恙。庙院内两翼置有雕塑许仙真君和平观音神像,旧时附近四乡人们登山朝拜,为华山之胜。建国初期,庙宇为县气象观测哨所,1969年遭大风暴灾毁。
升华山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如画,气候宜人。历有文人、学士游此观赏其山风姿秀色,并赋诗感怀,写下20余首诗篇绝句流世。万氏《升华晴雪》诗赞曰:“奕奕升华逼太阳,晓看晴雪敛清凉。依稀云霄摇台色,恍惚花明凤阁香。”

今天的澄山历尽沧桑神未改,秀色葱笼老返重,山花依旧笑春风。登上顶峰神望,樟树、丰城、新干三县(市)之貌,尽收眼底,才能体会到“意气凌长空,呼吸通广漠”、“白云沾我衣,振之不可落”的神仙境界。

罗山

位于江西省丰城罗山乡,原名叫池山。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晋代,南昌郡罗闻通,朝廷几次重聘做官,他婉辞不赴任,寻道二百里,隐居池山修道,广收弟子传授道经。深得弟子们爱戴、尊崇。罗文通病逝后,弟子们为纪念师长,取他的姓氏为山名,更名为罗山。罗山主峰古建筑有“大罗山谌母殿”继建“观音殿”、“许真君殿”附有住房、膳房、签房。建筑古风浓厚、雄伟壮观,传说观音是谌母之客,许旌阳是谌母之徒。山间周围有群峰环抱,有三迭百丈瀑布,九曲涧和山岩水帘香炉水,长年不谒。山西南有一天然岩石、直伸山外,称“秀谷飞岩”,顶平面积10余平方米。另有雷公台、仙人厨、婆孙峰“欧石岩”、“仙人洞”洞等景点,山上有“大罗山谌母殿”庙宇,座落在主峰一华里之地,建于宋代、清乾隆二年(1737)修葺。在南部山腰建有“青云寺”,神龛上塑有谌母娘娘圣像。罗山还拥有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品,其中罗山的茶叶、生姜、豆腐乳被称为“罗山三宝”而驰名中外。旅游项目包括登山、朝圣、野营、垂钓、划船、游泳、龙光洞探险等内容。


玉华山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城东南部45公里荷湖乡境西南边缘。又名“著棋峰”,俗叫“紫脑顶”,号称“紫玄洞天”,主峰海拔1169.1米,与升华山对峙而独冠群山,飘然在九霄云间,巍峨壮观,称“丰城屋脊”。山势从东向西倾延,面积8平方公里。周围有升华山、昭明山、千岁丘等12座海拔千米山峰拱卫玉屏环矗,奇峰竞秀,以势相争高,远眺似九叠芙蓉,直峭云天。相传,晋元康二年(292)浮丘、王凝之、郭璞三仙对奕于此。同年二月一日三仙飞升之后,当地人在山顶用条石垒建紫云洞天为一体,塑有王、郭、浮邱三仙牌坊于祠前。祠坊典雅庄重,气势雄伟,即是“紫玄洞”。有史书载:此洞系“浮丘、王、郭三真人驻道、修真、遗灵之所”。明刘同升咏《玉华山道士石室》诗有云:“清溪荡灵气,一径上疏烟。中有来真人,真人秀且鬈”等句。又罗洪先诗云:“游遍名山几洞天,紫玄真是洞天仙。悬崖飞步迹三五,大世含九思万千”等,描写和赞美紫玄洞奇观盛景。山间有十八间石洞、仙水池、高山湖、龙涵瀑布群、赣一泉洞水、落雨红豆杉树等自然景观。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的月亮石、官印石、三生石、鳌头石、石瀑、芙蓉石、鸳鸯床等,堪称“奇石博物馆”。今天,巍巍玉华山盛开灿烂花,展现娇娆姿容,迎接四海宾客前来观游,山麓翠林修竹,百花争艳,天高空淡,云海绕飞,给人以乐此不疲的享受。

株山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城东部30公里的丘陵地区白土、淘沙、袁渡乡境缘,又称为楮山,与临川县地交界,距省会城市南昌仅五十余公里,因其遍山生满株树而出名。山势南北走向,长13公里,宽5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周围有三角山,风车口、罗汉寨、抢岩岭、大峰凸、水牛鼻、华贤峰、鸟沙岗、双耳峰、马鞍咀等十余座山峰环绕。主峰三角山海拔高556.2米,独冠群峰。株山方圆数百平方华里,山中景色优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山间奇峰嵯峨,峥嵘竞秀,怪石造化,形状万千,似人似物,栩栩如生,各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山中野猪、豹子、蟒蛇、小天鹅、猫头鹰、野鹿等飞禽走兽不时出现林间,甚至多次出现游山虎的足迹。山间绿海成荫,诸峰挺拔竞秀,奇峰怪石,峭岩溶洞,形态万千,绚丽奇观。该处桃花岩素享游览胜地美名,洞中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似化出一桩桩美妙的传说,虎骨岩、棕子岩、仙人洞、流水石等亦属美妙奇观。山洞弯弯曲曲、山径上上下下,人行其中,如入画境。山顶有一天然盘石平台,平整可坐百人。东汉高士徐孺子曾于此呤诵诗书,故名“孺子台”。台上有一小池,宋时学者胡国安曾于此洗砚,故名洗墨池。株山群景林木繁茂,禽鸟翔集,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是一个天然的游览、休养之胜地。

桃花岩

桃花岩,位于株山东北部山间。清同治《丰城县志·山川》载:“桃花岩,在株山(徐孺子)读书台西,石屋容百人,中有石床,无斧,凿迹,岩上有多桃花,悬泉滴沥清旷,为一山之胜”。岩洞深5米,宽14米,最高4米,最低1米,其形似船。岩顶有一线清泉下滴,长年不绝,晶明透底,水质清凉。洞四周灌木丛生,绿郁成阴。每年阳春三月,奇花异卉,争妍斗艳,景色绚丽。历代文人默客慕名而至,赋诗作句,赞尝奇绝风景。清熊履廷游此咏《桃花岩》诗云:“木脱山空一径微,缘岩爽气袭人衣。泉声冷向岩前落,鸟影低丛地上飞。片石留奇蟠佛座,千峰积翠抱禅扉。与僧共话踩林久,指点闲云暝欲归。”

相传,岩内有一小洞,每日会流出白米,足供一僧之食用。后有一贪心和尚,把洞凿大,忘想多得白米,结果适得其反,白米再也不流出来了,和尚只好*自食其力而活。清至建国初期,洞内仍有一老和尚和一老妪长住于此。1959年二老先后去逝,而岩洞娇色神彩未改,至今仍供人民游览、憩息佳地。

三迭瀑布
原名“跌水漕”。位于丰城罗山中部北面,系一天工造化之瀑。上有十条深涧流水汇集,从悬崖陡壁直泻。分为三迭:上迭从悬崖顶端直泻清潭,高二十丈,如银河下池,寒光闪烁,气势澎湃;中叠高十余丈,下跌洼池,似雪花四溅,一潭珍珠飞舞,绚丽壮观;下叠数十丈,流落深间不见底,只听得水声雷鸣,震撼山间。举目远眺,三迭飞流一千尺,势如银河倒挂,白云滚滚,使人耳鸣目眩,神怡心旷,遐思万千。清胡茂松《跌水槽》诗云:“苍壁空中白练悬,飞流直下到巨川。往来过此抬头望,俨似庐山瀑布泉。”此为罗山第一奇观,古今游客登山者,必至此赏览它的壮丽景观。

九曲十八间

九曲十八间,位于丰城市南部40公里的希望大窝村路旁,系一神秘的天然岩洞,洞内曲折环纡,大小似间,故名“九曲十八间”。其外形奇特,内涵神秘。千百年来,许多英雄好汉,文人墨客,都以不曾亲历其境,观赏其奇丽风姿,而入洞探索其妙。

洞口有一块大方巨石,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清晰可见,刚劲有力。绕过石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连片高低不齐,迂回曲绕,连串贯缀,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石室,共十八个洞,象门户、象亭台、象桥孔、象庭院、象关卡、鬼斧神工,天生地造,形状奇特。洞里深不可见底,暗不见光,只听到水声叮咚,身边凉风习习,似“水府洞天”。

传说,在洞里深处还藏有十八把金交椅。但洞深莫测,无人探视究境。当地人流传着一首民谣:“十八间、十八间,进间好比过五关。里边藏有金交椅,只等英雄闯过关”。至今尚未有人进入洞底探究。两年前有一位姓肖的勇士,带了绳子下去探这个大洞,结果放下了两百多米长绳子还不见底,只得收手还回上来了。因而十八间仍被蒙上一种神密的色彩。

龙涵瀑布

龙涵瀑布,在市域南部希望乡境玉华山景区西北面。这里森林茂密,空气清新,竹木覆盖密度最高的地方。从上岩村穿过竹海云波到山中盆地的港里社山邹家,远远便可听到湍急流水声。只见一条神龙小溪百转千回,从峡谷中奔涌而来。

溪上游是一组层层叠叠,构成大小2—3米高的小型瀑布群,从山谷溪流斜刺里冲出丛林,激起万朵浪花,可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再出回路转,一条象洁白的白练出现在人的眼中,这就是长期秘在灵境不为人知的龙涵瀑布。

龙涵瀑布共分两级:下边的大龙涵瀑,落差近20米;上面为小龙涵瀑布,高度近10米。瀑水从小潭转暂喷泻而出,形成大瀑布和一泓碧潭。深潭面积200多平方米,象一块翠玉镶嵌在深山之中,供游客赏览。

关于龙涵瀑布,还有一个动人故事。传说很早以前,龙溪下游石枧村有户姓刘的儿子,名叫“小伢仔”,在一回天旱年的一天,睡梦在龙溪上游砍柴时,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跳到小伢仔口中落肚,变成一条龙,潜入深潭。从此,还遇干旱年,他便直冲云霄,呼风唤雨,恩泽百姓。这个故事至今仍在民间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