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颈外翻

 杏林脉香 2014-09-06

子宫颈外翻

●概述

西医

子宫颈外翻,即是指子宫颈内膜外翻,常常是由于分娩时宫颈裂伤较大,未能及时修补,颈管粘膜自行愈合,形成一般较坚实的纤维性疤痕。外口松弛,常感染致水肿、充血,宫颈变大、肥厚,宫颈内膜突出子宫颈管之外,或者对干裂伤未能及时手术修补形成的瘢痕挛缩,使宫颈粘膜暴露于外而形成子宫颈内膜外翻。

子宫颈外翻多见子宫颈裂伤的经产妇,因裂伤较宽而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最易造成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沿着宫颈管上行,造成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又可沿着子宫韧带、主韧带扩散造成盆腔炎等,所以及时处理宫颈裂伤,积极治疗宫颈外翻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

子宫颈外翻在中医妇科学中无明确记载,当共发感染时可出现白带的异常,故可归属到"带下病"范畴。

《血证论》指出;"带脉属脾经""下系胞宫""若脾土失其冲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胞中,因发带症。"反之,胞宫受损,直接影响带脉,带脉失约则导致带下病。古人把带下分为白、黄、赤、青、黑五色,其成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二类,故临床必须辨寒热虚实,审因论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宫颈外翻则宫颈外口松弛,常有感染,宫颈慢性瘀血及宫颈慢性炎症,以致水肿充血的宫颈内膜突出于颈管之外。由于宫颈粘膜的抵抗力较鳞状上皮弱,暴露后极易感染。【西医治疗】应按慢性宫颈炎的方法治疗,可给予宫颈局部用药。与此同时,应用清热解毒中药配合外阴熏洗,并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中药内服,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般措施

1.注意休息,禁止性交。

2.注意经期卫生。

【西医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

1.控制感染: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涂片培养检查出的致病菌来选择抗菌素。

2.对严重裂伤伴有明显症状者可先控制感染,再行宫颈修补术。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l.黄带

症候: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清稀、或秽臭,舌质红,苔黄,脉滑数。阴道窥器检查见子宫颈外口较宽,有接触性出血。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止带方加减: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5g,泽泻15g,茵陈15g,赤芍15g;丹皮15g,黄柏15g,桅子15g,牛膝15g。带黄质稠者加公英25g,地丁15g;伴腹痛者加败酱草15g,桃仁15g

2.赤带

症候:带下量多,似血非血,色淡红,质稀,面色不华,精神萎靡,舌质淡少苦,脉细弱。阴道窥器检查:子宫预外翻,从宫内四处向外流出淡红色分泌物,宫颈表面光滑或糜烂。

治法:补血益气,固涩止带

方药:胶艾汤加味:当归15g,川芎10g,阿胶15g,炒艾叶15g,炙甘草15g,白芍25g,熟地20g,赤石脂15g,煅龙骨15g;体倦乏力加黄芪30g,党参25g

3.脓性带

症候:带下量多,色质如脓液,有臭味,阴痒、阴痛,或发热,小腹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阴道窥器检查:子宫颈裂伤、粘膜外翻、充血糜烂,或宫颈上下唇红肿,接触出血。指诊:子宫预外口较宽、触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止带

方药:五昧消毒饮加减:蒲公英25g,金银花25g,野菊花15g,地丁20g,天葵子15g,白花蛇舌草25g,樗根白皮15g,白术15g;发热者加大青叶15g,败酱草15g;脓带、小腹痛加桃仁15g,元胡15g,苡米15g

专方验方

l.二黄三白汤:川黄连15g,黄柏15g,香附15g,白石脂15g,白术15g,白芍20g,樗根白皮15g,加水 1000ml,煎至300ml,取汁100ml,日三次温服,适用于湿毒所致黄带或脓性带。

2.鹿角菟丝子汤:鹿角霜15g,菟丝子15g,杜仲15g,白术15g,莲须15g,芡实15g,白果15g,牡蛎25g,加水1000ml,煎至300ml,取汁100ml,日三次温服,适用于白带清稀,久下不止,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头晕眩,心悸气短之候。

中成药治疗

1)苦参栓:具有抗菌消炎之功能。治疗湿热型宫颈糜烂,症见白带增多、色黄粘稠、臭秽,小便少,苔黄等症。外用每晚1粒,塞入阴道深处。

2)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宫颈外翻,以局部用药为主,加凡上林调匀成膏。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

体针选穴:关元、带脉、肾俞、次髎、照海、大赫、气穴、腰眼、小肠俞。

方法:每次取45穴,毫针针剂用补法,留计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其它

物理疗法

子宫颈裂伤合并宫颈糜烂者可行电熨或激光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