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普京七点建议上升到“和平路线图”的高度,显然言过其实,也低估了该问题的复杂性。俄方倡议着眼点在于“停火”,就内容而言,更像一“休战倡议”。前两条乌东民间武装“停止进攻”及乌政府军“后撤一定距离”,目的是在冲突双方间分开,形成一块缓冲区,后五条所谓国际监督、杜绝战机轰炸村庄、交换战俘、开启人道主义救援走廊等等,重点在于防止人道主义灾难,方案给人的最大的印象,就是要喘口气、各自打扫战场后再战。而关于乌东政治地位等引发危机的核心议题概未涉及,如此“路线图”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和平,疑问似远多于答案。 俄乌发布停火协议中出现的“乌龙”,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失误,而是一“陷阱”,其中暗藏政治盘算,各自都为局势逆转留了后路。在美欧均不愿直接介入的情况下,俄当仁不让是乌克兰局势的主导者,无论是战,还是和,俄立场都是关键。但令人费解的是,关于乌东达成停火协议却由基辅方面率先发出,并把俄作为协议缔结方。基辅此举可谓一石二鸟:其一,凸显和平诚意,佔据道义高地,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其二,造成俄方参战既成事实,博取国际同情。莫斯科很快就发现了基辅方面的阴谋,以俄非冲突方否认与基辅达成“停火”,既然从未开火,何来停火,在“冲突方”和“调停者”角色上,俄甘当后者。 至于乌东民间武装首领关于“没有人能代替顿涅茨克人民作决定”,看似是对俄的否定,实则是对普京的呼应。乌东武装放言,基辅并未与他们接触谈判,所谓停火是基辅单方面行动,对乌东武装没有约束力,其有权不执行,“只要政府军还在我们的土地上,就没有协商停火的馀地”。乌东武装的表态明显为局势可能再度恶化埋下伏笔。 乌克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并不是一场单纯国内冲突,也不是一场简单的地区危机,而是俄与西方大国进行地缘争夺的生死战。基辅当局深谙其道,美欧俄也都从大战略角度出手博弈。 对俄来说,乌克兰问题早已超越普通外交的范畴,既不是单纯的乌克兰内政,也远不止于俄与美欧双边或多边关系,而是事关俄在欧洲及至世界的生存环境,事关其帝国復兴大业。 对美欧亦同样。若在与俄较量中败阵,则意味着在国际重大事务中话语权的没落。围绕乌克兰的较量远非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事关整个欧洲乃至全球战略。当前,北约盟国云集威尔士,召开其自冷战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把俄罗斯第一次从过去的“合作伙伴”定位为“对手”,欧洲冷战铁幕或就此拉开。 文/施君玉来源:大公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