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地陕西出名将

 神仙湾老宋 2014-09-06


秦地陕西出名将

1 大秦名将,“杀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据史书记载和统计,白起一生共经历大小70余战,拔城86座,没有败绩。生平歼敌人数逾百万!战国时期总共战死200多万人,而白起一个人就占据了二分之一。白起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他大破魏韩联军、深入腹地攻陷楚国都城,使南方的强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又大破赵国,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六国闻白起之名而胆寒。白起使秦统一六国的进程至少提前了几十年。

主要战绩: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长平之战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后人评价:

蔡泽:“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阬马服,诛屠四十馀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

苏代:“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司马迁:“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

杜甫:“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秦帝国名将蒙恬

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报效国家。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传他曾改良过毛笔,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境内),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今内蒙古乌拉山一带),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经过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主要功绩:率30万人北击匈奴,拒敌千里。。主持修建万里长城,发明“狼毫”笔。。 

统一六国的名将王翦

王翦,关中频阳东乡 (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赵、楚、燕三国皆为王翦所灭,魏国和齐国为其子王贲所灭。

王翦毕生的代表一战就是用六十万大军对楚的大战,这一战成了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这一计的典型战役。以逸待劳讲究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不让敌人调动自已,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王翦不光会打仗,还懂为臣之道,李斯那么大功都被杀了,王翦却太平无事,说明他对韬光养晦这四个字深有研究。

王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他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注:战国四大名将中,有两个都是出生于秦地的人。。。准确的说都是关中人。。

燕然勒铭、将匈奴人逐往欧洲的大将军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东汉外戚、权臣、著名将领。汉族,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因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而威震天下。

窦宪北击匈奴,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勒铭纪念。在大汉王朝和窦宪率领的汉军强力打击下,北方的匈奴人在漠北草原无法立足,不得不大举向西迁徙。但连他都无法想象他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事实: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北匈奴从亚洲迁往欧洲后,将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号称“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就是在那时出现的,阿提拉率领的匈奴进攻罗马帝国,并最终摧毁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导致西方世界格局产生了的巨大的变化。而却无人知道,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遥远的东方的汉朝的一位名将:窦宪。

大唐第一名将: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主要成就:灭萧梁,破辅公佑,平定江南。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

后世评价:

《旧唐书》:“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迹,自拔草莽,常能以义籓身,与物无忤,遂得功名始终。贤哉,垂命之诫!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卫公将家子,绰有渭阳之风。临戎出师,凛然威断。位重能避,功成益谦。铭之鼎钟,何惭耿、邓。美哉!” 赞曰:“功以懋赏,震主则危。辞禄避位,除猜破疑。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贤哉英、卫。”

何去非:“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 

陈亮:“葢天下之竒才也。”

汪宗沂:“如卫公者,夙精兵略,参孙子、吴起而大其用,本太公、尉缭而善其术,乃犹韬晦浮沉,不轻一试,直至出入将相,宣威沙漠、成就功名,方著为书史,传颂其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止,可谓得实矣。”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韩信、冯异、王猛、贺若弼、李靖、郭子仪、曹彬、徐达筹,大将也。”

远征交趾(今越南)的汉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陕西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注:《说唐》中说的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使的一对武器擂鼓瓮金锤,重八百斤,相传就是传自汉朝时期的马援的武器,可以想见马援的英勇。

三国马超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马腾进京,马超统率其部众割据于三辅。后与韩遂等联合,一同进军潼关与曹操相据,败于渭南。此后马超率众联合羌氐兼并陇右,杀凉州刺史韦康,自称征西将军、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刘备称帝,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次年马超病逝,终年47岁。 主要成就:截击曹操、反攻陇右、迫降刘璋。 

论武力,曹操评价“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简直就是第二个吕布。论相貌,他和赵云不相上下,论勇气,马超和张飞曾挑灯夜战三天三夜不相上下。马超和赵云关羽等同列蜀汉“五虎上将”,他喜穿白色盔甲,所以被人称为“锦马超”。

为报父亲西凉刺史马腾被曹操所害之仇,他怒而尽起西凉之兵,讨伐曹操。生平用兵如神、几乎所向无敌的曹丞相遭逢这个年方二十的马超,却被马超杀的“割袍弃须奔潼关”、夺舟避箭于渭水,惶惶犹如丧家之犬,称“马儿不死,吾死无葬身之地矣!他和赵云不同,赵云是一位近乎符合完美化标准的完人,但相比较我却更喜欢马超,因为他更具有一种秦人骨子里的血性、彪悍和锋芒,更令我心折。。

大唐中兴名将、结束“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又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朝廷赖以为安。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民族英雄。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宋建炎三年(1129)冬,金兀术统兵十万渡江,韩世忠率水师八千乘海船从海口(今上海)进趋镇江,截击其归路。当两军接触后,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大振,险捉金兀术,使金兵不得渡。这便是著名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次年辗转战到黄天荡(在今江苏南京附近),与金兵周旋48天,使金兀术大窘,大灭了金兵威风。是役,韩世忠名声大振,鼓舞了南宋军民士气。

韩世忠性格耿直,轻财重义,平生战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累累,双手仅余5指,还不能活动。 韩家军与岳家军齐名。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岳飞蒙冤,举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却敢于当面质问秦桧。当秦桧以“莫须有”三字回答时,他气愤地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人替他担心,劝他不要与秦桧作对,他回答说:“畏祸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近代国民党军中陕西籍抗日名将:
  
   关麟征 陕西户县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GMD全国陆军总司令 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 中国十大抗日名将之一。  
   
   胡 琏 陕西华县人 国民党 陆军一级上将 任 国民党 五大主力之一,18军军长,12兵团司令, 国民党 陆军副总司令 ,抗日名将之一。
     
   张灵甫 陕西长安县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任 国民党 五大主力之首74军军长 号称“蒋军王牌悍将” 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中国十大抗日名将之一。张灵普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了主要的对日会战,包括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两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历次会战,多次负伤不肯下火线,取得了辉煌的抗战业绩,被大家公认为常胜将军,却腿被鬼子机枪扫断。可惜张这样的美男子,竟得了个“瘸腿将军”的外号!
     
   杜聿明 陕西米脂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任 国民党 五大主力之一 第五军军长 中国十大抗日名将之一。闻名中外的中国入缅远征军的指挥官。
     
   孙蔚如 陕西西安人  国民党 陆军上将 在抗战期间任第六战区总司令 抗日名将。在“中条山之战”中率3万陕军抵抗10万日军,坚持3年,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子”,终使日军未能踏入陕西!
     
   杨虎城 陕西蒲城人 国民党 陆军二级上将 民族英雄 因要求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遭蒋介石杀害。
     
   赵寿山 陕西户县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第38军军长 抗日名将。 
     
   张耀明 陕西临潼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南京首都卫戍总司令 抗日名将。
     
   邓毓玫 陕西咸阳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抗日名将。
     
   刘玉章 陕西兴平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五十军军长 被号称国军悍将“光头将军”抗日名将 (1970年6月晋升台湾陆军一级上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董 钊 陕西长安县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抗日名将。
     
   马师恭 陕西绥德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伞兵司令部司令 抗日名将。
     
   仵德厚 陕西三原人 GMD陆军少将  国民党 三十军二十七师师长 民族英雄,抗日名将。
     
   王劲哉 陕西渭南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中央陆军128师师长 号称“王老虎” 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曾在和日军战斗中被 国民党 政府误认为牺牲,“追封”陆军二级上将 授一级青天白日勋章)。
     
   柳彦彪 陕西合阳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国民党 98军副军长兼石家庄城防司令 抗日名将。
     
   何文鼎 陕西周至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第七兵团副司令 号称“抗日义勇军”。(率部进晋南芮城抗日与日军川东守备队对峙多次击败日寇)。
     
   张坤生 陕西三原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国民党 第一军副军长 抗日名将。
     
   孔从洲 陕西西安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 抗日名将。
     
   马志超 陕西华阴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国民党 新编三十四师 师长 抗日名将。
     
   马励武 陕西华县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 抗日名将。
     
   魏炳文 陕西西安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六军副军长。抗日名将。  
   
   高吉人 陕西靖边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第5军军长 抗日名将。(退往台湾后历任金门防卫副司令官;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兵团副司令官)
     
   王廷柱 陕西洛南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 国民党 新编第八军军长。
     
   史仲鱼 陕西华县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陕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参加“西安事变”)
     
   邓含光 陕西咸阳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台儿庄战役 抗日名将。
     
   刘鸿勋 陕西城固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任第一九六师副师长(驻守河南灵宝等地多次击退日寇进犯)。
     
   马继武 陕西彬县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南周家口一带抗击日寇,一度成为传奇式人物。
     
   高桂滋 陕西定边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陆军84师师长 抗日战争期间,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
     
   刘孟廉 陕西华县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抗日战争期间任7军军长 抗日名将。
     
   王 竣 陕西蒲城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国民党 第80军新27师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壮烈殉国。
     
   梁希贤 陕西铜川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国民党 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 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与其师长王竣一起壮烈殉国。
     
   庞泰峰 陕西西安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1937年在河北与日军进行肉搏时负伤自杀。
     
   吴国樟 陕西延安人  国民党 陆军中将 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张少舫 陕西咸阳人 国民党 陆军少将 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多处负伤,壮烈殉职。

解放军开国将领

中国自古就有“南方的相,北方的将”说法,做为西北内陆陕西也是多出将军的地方, 笔者通过整个统计以及整理发现从陕西竟走出了63位开国将军!

李达(上将)(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陕西眉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和监察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上将)(1908-1999),陕西渭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和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红彦(上将)(1909-1967),陕西子长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兼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长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云南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揆要(中将)(1904-1994),陕西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崔田民(中将)(1912-1991),陕西省绥德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委员、顾问,第二炮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达志(中将)(1911-1992),原名锦瑞,陕西佳县人。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赵启民(中将)(1910-1997),陕西蓝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