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话说|中秋还能勾起多少乡思

 zhw9888 2014-09-06

八月十五夜,浩月当空,千百年来,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因此,一提到中秋节,人们总能联想到团圆。在耳熟能详的诗词中,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月亮寄托了强烈的思乡情怀。在传统影响下,在异乡的异客也总被贴上“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标签。于是,筹划着一个圆满的归期,是父母的期盼,也是很多常年在外游子的心愿。


孩提时代的中秋已经成为久远的回忆,那时候没有乡思,更不知道乡愁为何物。只知道那天很快乐,那夜月很圆。晚上,妈妈会做一桌子好菜,还有用刚收获的花生做的各种小吃,更有香甜的月饼。



离开家乡在外读大学的四年里,中秋节多在开学前后,一般情况下,中秋节都会邀上三五同学小聚。推杯换盏之间,暂且忘记了思乡的情绪。聚会结束,微醉的我们唱着、喊着,踏着月光绕着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抬头望望,乡愁就随着月光悄悄爬上了心头。


大学毕业来到大城市寻求那衣锦还乡的梦。不曾想,一晃多年过去了,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期间,只有去年带着妻子和刚满一岁的女儿与父母共度过一个中秋节。父母几年前在院子里种下的石榴树和柿子树,早已是果实挂满枝头。这些果实都在中秋前后成熟,听父亲说,当年之所以选择种植石榴和柿子树,就是盼望着中秋团圆时,我们不仅能吃着圆圆的月饼,还能吃到甜甜的石榴和柿子。那年中秋,女儿一手拿着剥好的石榴,一手拿着柿子,吃得满脸都是果肉,一旁的父母满脸的皱纹都笑得舒展开来。晚上,妈妈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刹那间,记忆不小心就穿越回了儿时。



又近中秋,只是圆月来得步履太匆匆,还没察觉间,中秋的味道从超市柜台上包装精美的月饼,从大街小巷弥漫着的香甜,透过苍茫天空日渐明亮的月光,还能勾起多少游子的乡思?


“中秋小长假有什么安排?”向一些在上海的外地朋友问及这个问题,“旅游、陪孩子玩、朋友聚会”成了主要内容,回家和父母团聚却成了奢侈。在城市里,灯光的闪耀早已盖过了月光的皎洁,孩提时的欢乐早已荡然无存不知所踪,包围着中秋的是整日忙碌间隙的喘息,延伸着中秋的永远是繁琐的日子。


晚年的李清照曾在《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一词中这样描述思乡之情“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对已习惯了城市节奏的我们,中秋与普通一天并无太大的差别;对有了自己小家庭的我,他乡似故乡,故乡如他乡。只是那圆月牵起来了淡淡的乡愁,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作者单位:集团公司总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