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国的“六贼”之首 《宋史》将蔡京列入“奸臣传”,并如此说:“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且择与京不合者执政以柅之。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诗,阳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暮年即家为府,营进之徒,举集其门,输货僮隶得美官,弃纪纲法度为虚器。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虽然后世有人写文章为蔡京翻案,对其经济管理才能以及书艺特长进行正面评价,但是,北宋的灭亡,蔡京是难逃其咎的(当然主因在于徽宗)。这大致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有意识迎合徽宗的喜好,进一步放大其玩物丧志的心性。宋徽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但是作为一代君主却不可取。蔡京是知名的书法家,因此能够获得徽宗的好感,这恐怕也是他多次担任宰相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当政之后,首倡丰亨豫大,视官爵财物如粪土,极力鼓动徽宗大肆挥霍,力主修《大晟乐》、《宣和画谱》,大兴花石纲之役。他自己也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迎合君主的偏好,各地官府层层加码盘剥,给百姓造成深重灾难。老百姓“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这一场景,在小说《水浒传》中有生动的描写。 其二,大规模打击政敌,扶持亲近。蔡京先后四起四落,因此政敌无数,一旦得势便假公权对政敌进行狠命打击,其中最恶劣的当为元祐党禁,将309人入奸党碑传布天下。为了争权夺利,甚至对自己的弟弟蔡卞、儿子蔡攸也毫不心慈手软。徽宗朝人事更替频繁,是和当权者排斥、打击异己不无关系的。在打击异己的同时,蔡京极力扶持亲近如童贯等人,他之所以能够多次东山再起,和这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所扶持的亲近最终也有反目成仇的,但是作为政客的蔡京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使得朝廷的人事关系更加复杂,大敌当前却只算计各自的利益,怎能不亡国? 金兵不断南下,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窘迫,蔡京为保全自己,将全家都迁至江南。国难当头,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童贯等人的罪行,要求对其进行惩处。宣和七年(1125年),太学生陈东向朝廷上书,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人称为“六贼”,认为他们祸患国家,应当诛杀,并且“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陈东传》)。“六贼”中,尤以蔡京位高权重,祸国最为严重。 面临众情激愤的场景,钦宗在靖康元年(1126年)将蔡京“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宋史·蔡京传》),并于七月乙亥,安置儋州。而与蔡京并称为“六贼”的其余五人,在半年内分别受到应有的惩处,结局如下:李彦赐死;王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今湖南零陵),途中被仇人杀死;梁师成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赐死;童贯贬于吉阳军(今海南三亚),途中赐死;朱勔贬于循州(今广东龙川),不久被斩首处死。祸患国家的“六贼”终受惩处,却也无法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了。 携大量金钱赴儋州 被称为“六贼”之首的蔡京四次为相,把持朝政长达18年之久。从“六贼”的结局来看,或者死于仇杀,或者被朝廷赐死、杀死,对蔡京的惩处则是层层加码,最终是被安置于海南儋州,算是善终了。 在陈东等人上书请诛“六贼”后的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十八日,蔡京责授中奉大夫、秘书监、分理西京(河南洛阳)致仕,这只是一个很轻的处分。三月三十日,责授崇信军节度使,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安置,不久又安置于韶州(今广东韶关)。六月初五,朝廷下圣旨说:“蔡京、蔡攸永不放还,臣僚敢有引荐,当正刑章。”七月十一日,又把蔡京移儋州安置,蔡攸移雷州安置,子孙23人也被分别流放边远各地,遇有特赦也不准内迁。 蔡京多行不义而被惩处后,还写了一首词:“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对一生的荣华富贵进行了回忆,充满了感伤之情,却无忏悔之意。蔡京在赴儋州贬所时,携带大量金钱,但是他的作恶多端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钱也买不到东西,因此不由得感慨:“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终,80岁的蔡京于七月二十一日饿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崇教寺。宋人王明清笔记《挥麈后录》有相关记载:“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遂穷饿而死。”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宋史·蔡京传》如此说:“卒致宗社之祸,虽谴死道路,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百姓衔恨,可见一斑。蔡京被草草安葬于崇教寺后面的漏泽园。漏泽园属于北宋时期社会救济机构,本为蔡京所创,主要是用来安葬贫而不能负担丧葬费用之人,真是造化弄人啊。42年之后的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蔡京的骸骨方才由潭州迁葬于故里仙游连江里(枫亭)埔缝村。 在蔡京死后,御史上书说蔡京长子蔡攸罪不减其父,因此再被贬置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并于途中赐死,一同被处死的还有蔡京的另一个儿子蔡翛。 《宋史》将蔡京列为奸臣,虽然主要是为朝廷开脱北宋灭亡的原因,但是他自身多方作恶也是绕不过去的原因。蔡京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之一,后世恶其声名,就用其另外一个书法家、同乡族兄蔡襄来替代。时至今日,“福建莆田将投巨资修复北宋权相蔡京墓”的传闻还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原因也多在蔡京当年之恶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