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玉版99 知北游 校录 知北游按:《河图玉版》(“版”或作“板”)是汉代谶纬之书《河图》中的一种,孙瑴《古微书》云:“纬之说兆于《河图》,故僣《河图》者益众,而滥《河图》者益陋。索之纬录,未闻有‘玉版’者,类书征集颇有数条,或亦其流沿之旧与!”“玉版”本来是古人用来记录重要内容的工具,如《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曰:“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拾遗记》卷一曰:“帝尧在位,圣德光洽。河洛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后来也用“玉版”来指重要典籍。名《河图玉版》者,盖谓此书乃《河图》中之重要者也。此书久佚,古书传注间或称引,但条数并不多,明代以来有多个辑本,以《纬书集成》辑本为备,然其中辑录的诸条,有些是根据明代孙瑴《古微书》和清人所辑集的《清河郡本纬书》,此二书辑录佚文极不严谨,常把一些不是该书佚文的文字也随意收入,甚至妄自改造乃至伪造,又不注明出处,无从查考,故其真实可信者尚不及半。今据《纬书集成》辑本和黄奭《黄氏逸书考》辑本录入,并作编辑校订,可信的文字居前,存疑和不可信的文字置后,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核对原书。 【正文】 1.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水经注》15、《路史·前纪6》注(《周礼·龟人》疏引作《河图》、《书钞》16)。 【校勘】《水经》无“狩”字,“帝”作“之”。 黄奭曰:按《金陵志》注云:“昔周初有于仓颉墓下得石刻,藏之书府,李斯辨其八字,云‘上天垂命,皇辟迭王’。或云:叔孙通识十一字而不传,妄也。任昉云‘周人不能辨而斯、通识之,余不信也。’详考二句,乃寇谦所纂《黑帝安和国王禁文》也。”《古微书》所云“昔周初”已下,见《路史·通禅纪》注,“文捉”二字不可解。此条当以《水经注》所引为正,《古微书》所载不足据。 ◇知北游按:《山海经·中次五经》“阳虚之山”郭璞注引亦作《河图》。《古微书》此条下尚有“文捉二十八字,景刻于阳虚之石。李斯止识八字,曰‘上天垂命,皇辟迭王’。今已不可寻矣”数句。《书钞》16只引“灵龟负书”四字,注出《河图》。 2.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国,人长十丈。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吐凋国,人长三丈五尺。从北以东千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御览》377.《唐类函》12引作《河图》。《博物志》2,《法苑珠林》9. 【校勘】《博物志》“佻吐凋国”作“临洮”。按:同类文在于《河图龙文》。 ◇知北游按:“佻吐凋国人长三丈五尺”黄奭辑本作“三十丈五尺”,“十”字衍。 3.从昆仑以东得大秦之国,人长十丈,皆衣帛。——《御览》818。 4.西王母居昆仑之山。——《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5.北极下有一脚人。——《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6.天立四极,有金刚力士,长三十丈。——《五礼通考》57。 ※天立四极,各有金刚力士兵,长三千丈。——《玉烛宝典》12。 7.湘夫人者,帝尧女也。秦始皇浮江,至湘山,逢大雨,而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曰:“闻之,尧二女,舜妃也,死而葬此。”——《古微书》34。 ◇知北游按:此条见《山海经·中次十二经》郭璞注引《河图玉版》。 8.芝草树生,或如车马,或如龙蛇之状。——《山海经·海内南经》郭璞注,《古微书》34。 ◇知北游按:此条《纬书集成》不录。《山海经·海内南经》郭注:“《河图玉版》说:‘芝草树生,或如车马,或如龙蛇之状’,亦此类也。”故此条文字可信。◇以下各条文字均有疑问或不可信,引述者须谨慎对待。 9.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古微书》34、《清河郡本纬书》。 黄奭曰:《山海经·西山经》郭璞注。《古微书》无“其上”二字。清河郡本“膏”下有“焉”字,末句作“服之神仙”。 ◇知北游按:此条文字见《山海经·西次三经》“峚山……是有玉膏”下注引《河图玉版》。又见《山海经·中次七经》“少室之山”郭璞注:“此山巅亦有白玉膏,得服之,即得仙道,世人不能上也。《诗含神雾》云。”则此处所引者乃《诗含神雾》之文,非《河图玉版》。此条《纬书集成》不录。 ………………………………………………… 【存疑】 10.大秦人民,亦寿万八千岁,不知田作,但食沙石。——《古微书》34。 【校勘】按同类文在于《河图》。 ◇知北游按:《古微书》此条与上第2条为同一条之文。文见《北堂书钞》159引《河图》,不言《河图玉版》。 11.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文选·七命》注。 ◇知北游按:查《文选·张景阳〈七命〉》注引此文出《遁甲开山图》,《水经注》卷二十《漾水》、《御览》65引此文亦作《开山图》,故此非《河图玉版》之文,乃乔松年《纬攟》误收。 12.禹平天下,会诸侯会稽之野,防风氏后到,杀之。夏德之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成光御之。行城外,既周而还。至南海,经防风,防风氏之二臣以涂山之戮,见禹,使怒而射之,迅雷风雨,二龙升去。二臣恐,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其刃,疗以不死之草,是为穿胸氏。——《古微书》34,《清河郡本纬书》。《唐类函》12,《博物志》2引无书名。 【校勘】按:“使”当作“便”。 ◇知北游按:“疗”一作“瘞”。此条文字见于《艺文类聚》卷96引《括地图》,是《古微书》、《清河郡本纬书》妄收入《河图玉版》,不可信。 13.昆仑以西得焉波国,有人长一丈,大九尺。践龟蛇,戴牛鸟,左凭青龙,右按白虎。知河海斗斛,识山石多少,通天下鸟兽言语,明百俗草木滋味甘苦,名为“无不达”。——《清河郡本纬书》。 ◇知北游按:“牛鸟”当作“朱鸟”。“无不达”见《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大荒中有人,长一丈,腹围九尺。践龟蛇,戴朱鸟,左手凭白虎,知河海水斗斛,识山石多少,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谷可食,识草木咸苦,名曰圣,一名哲,一名贤,俗曰先知。一名无不达。凡人见而拜之,令人神智。此人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故此条文字乃《清河郡本纬书》作者根据《神异经》妄自改造出来的文字,并非《河图玉版》之文。 14.昆仑以北得无路人,长二千里,足间相去千里,围千五百里。好饮酒,常游天地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死生。——《清河郡本纬书》。 ◇知北游按:“无路之人”见《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日饮天酒五斗,不食五谷鱼肉,唯饮天酒。忽有饥时,向天仍饮。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曰无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此条也是《清河郡本纬书》作者根据孙瑴的注文和《神异经》改造的文字,并非《河图玉版》之文。 15.昆仑以北,得幽都之国,人长七寸,耳大四寸。朝昆仑,常就日以吸气。——《清河郡本纬书》。 ◇知北游按:該条文字仅见《清河郡本纬书》,它书不见称引,存疑。其内容本自《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 16.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古微书》34。 ◇知北游按:此条文字见粱·任昉《述异记》卷上,文同,是孙瑴《古微书》将此文录入《河图玉版》,后世辑佚诸家从之,实无根据也。 17.岁星位在东方,主庆喜之事,主屋宇梁栋。——《清河郡本纬书》。 18.荧惑位在南方,主焚燎毁荡之事。——同上。 19.镇星位在中央,主土功,主禽兽,主林鄛。光明,八方归德。——同上。 20.太白位在西方,主兵斗,主玉石。——同上。 21.辰星位在北方,主灾哭悼大哀图襄之忧,主川陵沙石。——同上。 ◇知北游按:以上五条文字均出自《清河郡本纬书》,其中镇星条的“光明八方归德”六字,《文选·三都赋序》注引《河图龙文》曰:“镇星光明,八方归德”,非《河图玉版》之文。除此之外,其它文字均有疑问,如“辰星”一条,《北堂书钞》卷159引《河图》曰:“辰星位北方,主灾哀哭大丧图襄之忧,亦主川沙石”,不言出《河图玉版》,其它均当此类,疑是《清河郡本纬书》的辑录者抄撮他书滥入或根据谶纬中的天文占验内容自己杜撰的文字,故难以检索其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