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jn河川炮舰

 咸临 2014-09-07

鸟羽级河川炮舰

    本舰为标准的内河专用型炮舰,设计吃水极浅(0.79米),武备较弱。由于舰体内部空间有限、无法布置舰员居住区,鸟羽级和货轮一样拥有又长又大的上层建筑,最高航速15节。1911年11月7日鸟羽号下水,随后置入浮船坞,由巡洋舰笠置号拖往上海卸下成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中国最初保持中立,本舰曾暂时解除武装以示尊重国际法。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鸟羽号在湖口击伤电雷学校快艇大队的“文93”号鱼雷快艇。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舰又配合驱逐舰莲号在上海击沉了拒绝投降的英国炮舰“海燕”号(HMS Peterel)。日本战败后鸟羽又中国海军接收,改名“永济”。1948年4月17日再度更名郝穴,1949年11月29日在四川起义,更名为湘江,1960年代退役。
    排水量:250吨(常备)
    主尺度:54.86米(全长)/8.23米(宽)/0.79米(吃水)
    动 力:2座往复式蒸汽机,2台舰本式燃煤锅炉;1400马力
    航 速:15节
    续航力:
    防 护:
    火 力:2座单装四一式76毫米L/40炮,5挺机枪
    舰 员:80人
    鸟羽(Toba):1911.07.07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11.11.07下水,1911.11.17竣工。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09.17赔偿给中国。


鸟羽号线图


1935年在长江上的鸟羽号


隅田级河川炮舰

    隅田是日本最初的河川炮舰,因日本保障长江流域的利益需要而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1903年8月完工,后解体运往上海组装。1906年4月17日竣工,列为二等炮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中国是中立国,该舰曾短暂解除武装以示尊重国际法。1931年6月1日列为炮舰,次年上海事变中主要在上海附近的长江江面上执行警备活动。1935年3月1日除籍后在上海解体。
    排水量:105吨(常备)
    主尺度:44.2米(全长)/7.32米(宽)/0.61米(吃水)
    动 力:2座往复式蒸汽机,2台燃煤锅炉;550马力
    航 速:13节
    续航力:
    防 护:
    火 力:2座单装60毫米炮,4挺机枪
    舰 员:40人
    隅田(Sumida):1903.01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1903.06.26下水,1903.08竣工。后拆卸运往上海,于1903.12.05在上海组装完成。1935.03.01除籍后解体。

    模型状态:目前没有厂家开有本级舰的模型。


1912年在长江下游的隅田号



伏见级河川炮舰

    所谓河川炮舰就是指只能航行于内河(尤其是长江)中的炮舰,考虑到枯水期穿过三峡、上溯到四川内陆的需要,吃水非常浅,干舷很低,上层减租相形之下显得庞大。
    该舰是日本为保障在长江流域的利益而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定造的河川炮舰。1903年3月22日开工,竣工后拆解运往上海,由川崎造船厂于1906年10月1日组装完成。列为二等炮舰。1911年4月曾穿越三峡到达重庆。一战中由于中国当初尚属中立国该舰曾短暂解除武装以示对国际法的遵守。1931年6月1日列为炮舰,次年的上海事变中主要在上海附近的长流流域执行警备活动。1935年3月1日除籍后在上海解体。
    排水量:150吨(常备)
    主尺度:48.72米(全长)/7.47米(宽)/0.69米(吃水)
    动 力:2座往复式蒸汽机,2台燃煤锅炉;900马力
    航 速:14节
    续航力:
    防 护:
    火 力:2座单装60毫米炮,4挺机枪
    舰 员:45人
    伏见(Fushimi):1903.03.22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完成后拆解运往上海,1906.08.08下水,1906.10.01竣工。1931.06.01列为炮舰。1935.03.01除籍后解体。

    模型状态:目前没有厂家开有本级舰的模型。


1912年在长江中游的伏见号



嵯峨级炮舰

    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国局势混乱,日本海军在1911年底决定建造一艘用于中国沿海和长江流域、具备航洋性能的大型警备炮舰,即嵯峨号。本舰采用长艏楼舰型,增加居住面积和旗舰指挥设施,前主炮口径120毫米,排水量785吨,航速15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本舰参加了攻击青岛的活动,此后长期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一带。1931年以后嵯峨号改以马公为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过香港攻略作战。1943年嵯峨号意外触雷沉没,打捞出水后在香港修理旗舰遭到空袭,重创坐沉后废弃。
    排水量:785吨(常备)/885吨(满载)
    主尺度:69米(全长)/9米(宽)/2.3米(吃水)
    动 力:2座直立3气筒3段臌胀往复式蒸汽机,2台舰本式燃煤锅炉;1600马力
    航 速:15节
    续航力:
    防 护:
    火 力:1座单装四一式120毫米L/45速射炮,1座单装四一式76毫米L/40高炮
    舰 员:98人
    嵯峨(Saga):1912.01.07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12.09.27下水,1912.11.18竣工。1943.09.26在香港意外触雷沉没,后打捞;1945.01.22修理过程中遭空袭后放弃。

    模型状态:目前没有厂家开有本级舰的模型。


嵯峨号线图


1915年12月11日在佐世保的嵯峨号


伏见级河川炮舰

    2艘伏见级为1937年度03舰艇补充计划中列入的300吨级河川炮舰,设计上吸取了此前各代河川炮舰的教训,在设计时留出了充分的余量,只安装1门76毫米炮,航速达到17节。外观上增高舰艏干舷,在河川炮舰中首度安装了磁罗经,因此具备近海航行能力。此外舰上预留了两人份的军官寝室空间,必要时可以出任临时旗舰。两舰分别于1939年7月河1940年5月完工,随后以自身动力驶往中国,主要承担长江哨戒任务。1944年11月26日,两舰在安庆同遭美机空袭,伏见被炸搁浅,此前已经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追加了装甲防护的隅田受损则较轻,战后为中国海军接收,更名“江犀”。1949年4月23日赚南京笆斗山附近江面起义,更名为“涪江”,一直使用到1960年代。
    排水量:304吨(基准)/350吨(常备)
    主尺度:50.3米(全长)/0.8米(宽)/1.2米(吃水)
    动 力:2座舰本式蒸汽轮机,2台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1400马力
    航 速:17节
    续航力:1400海里/14节
    防 护:
    火 力:1座单装五年式76毫米L/28高炮,1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炮
    舰 员:61人
    伏见(Fushimi):1938.07.15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39.03.26下水,1939.07.15竣工。1944.11.26在安庆遭美机空袭后坐沉,1945.09.17赔偿给中国更名江风,旋即报废。
    隅田(FSumida):1939.04.13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39.10.30下水,1940.05.31竣工。1945.09.17赔偿给中国。

    模型状态:目前没有厂家开有本级舰的模型。


1941年时的伏见号线图


1941年7月在大阪湾的伏见


1941年5月31日,在大阪的隅田号。




热海级河川炮舰

    由于船型较大、吃水较深的势多级在服役后多次出现险情,日本海军在1927年规划下一代河川炮舰时恢复为205吨的小型化设计,航速保持为16节。热海级将过去日本河川炮舰位于机舱正上方的病原住舱后移置士官住舱上方,舰尾露天甲板缩短。与以往河川炮舰造好后拆卸运往中国的做法不同,本级舰是完工后利用海面平静的季节自行经海路航向上海的。热海级设计时正值中日关系恶化,为适应战时需要改装了通讯设备并强化兵装,导致整体重量增加50吨,吃水加深0.16米,甲板几乎贴到水面,服役后多次发生险情。二战时两舰曾遭盟军飞机轰炸与误触水雷而损伤,但均得以修复,战后由中国海军接收,分别命名为“永安”和“永平”。
    排水量:205吨(基准)/249吨(常备)
    主尺度:46.3米(全长)/6.79米(宽)/1.13米(吃水)
    动 力:2座直立式2气筒2段臌胀往复式蒸汽机,2台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1300马力
    航 速:16节
    续航力:1000海里/10节
    防 护:
    火 力:1座单装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1座双联装13毫米机枪,5挺7.7毫米机枪
    舰 员:54人
    热海(Atami):1928.11.06在三井部玉船厂开工,1929.03.30下水,1929.06.03竣工。1945.09.17赔偿给中国。
    二见(Futami):1929.06.25在藤永田船厂开工,1929.11.20下水,1930.02.28竣工。1945.09.17赔偿给中国。

    模型状态:目前没有厂家开有本级舰的模型。


1941年时的热海号线图


1929年7月3日,在佐世保准备出港的热海号


1933年4月24日在长江上的二见号



势多级河川炮舰

    4艘势多级为1920年“八八舰队”辅助舰艇建造案“中列入的河川炮舰,系鸟羽级的改进型。为更容易通过三峡而将航速增高、排水量加大,锅炉采用煤油混烧锅炉以增加出力。常备排水量338吨,航速16节,主炮为2门76毫米高炮。四溅于1923年8月到11月陆续竣工,拆解后运至中国,在上海和汉口重新组装入役。中日战争期间4舰活跃于长江巡逻和对岸火力支援,太平洋战争后期因为制空权丧失,先后有3艘被美机炸沉,仅势多一艘于战后为中国海军接收,改名为“常德”,1949年11月30日在四川起义,更名为“闽江”,1960年代退役。
    排水量:338吨(常备)
    主尺度:54.86米(全长)/8.03米(宽)/1.02米(吃水)
    动 力:2座直立式2段臌胀往复式蒸汽机,2台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2100马力
    航 速:16节
    续航力:1750海里/10节
    防 护:
    火 力:2座单装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5挺7.7毫米机枪
    舰 员:62人
    势多(Seta):1922.04.29在播磨船厂开工,1923.01.25在上海华东造船社开始组装,1923.06.30下水,1923.10.06竣工。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09.17赔偿给中国。
    保津(Hozu):1921.08.15在三菱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22.04.17在汉口扬子机器有限公司组装,1923.04.19下水,1923.11.07竣工。1944.11.26在安庆被美机炸沉。
    比良(Hira):1921.08.15在三菱重工神户船厂开工,1922.04.17在汉口扬子机器有限公司组装,1923.03.24下水,1923.08.24竣工。1944.11.26在安庆被美机炸沉。
    坚田(katata):1922.04.29在播磨船厂开工,1923.01.25在上海华东造船社开始组装,1923.07.16下水,1923.10.20竣工。1945.04.02在上海被美机炸沉。

    模型状态:目前没有厂家开有本级舰的模型。


势多号线图


1935年在长江上的势多号


1923年8月4日在公试中的比良号


1935年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保津号


1935年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坚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