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抗癫痫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杏林脉香 2014-09-07

中西医结合抗癫痫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癫痫是以反复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其临床表现可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等多种表现形式,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45万新发癫痫病人,总体患病人数约为650万左右,另有数据还表明约有3%的人一生至少有过一次非热性癫痫发作的经历…。

l.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癫痫由脑内器质性病变或遗传因素所致,前者称为症状性癫痫,后者称为原发性癫痫,两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是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单次发作为痫性发作,而反复痫性发作则构成癫痫病。以往癫痫简单地根据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分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四大类。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癫痫的分类已经更为细化:根据发作时症状学分类司分为全身性、局灶性和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而根据发作类型结合不同病因、病理机制归纳为各类癫痫综合征等等。80年代以来国际抗痫联盟据此推荐了新的分类方法和诊断标准,目前这一方法和标准已经被普遍采用,其对治疗方案的确立、选择用 药和分析预后等方面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中医学从《内经》时代即出现有关“巅疾,,的己载,在中医学中有“癫痫”、“羊角风”、“痫让 之称。本病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情志失调、脑部外伤等多方面因素所致的脏腑功能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有关。由于本病为发作性疾病,故而其辨证分为发作期和休止期。发作期又有阴阳之分,以醒神开窍、熄风化痰等治标为主;休止期重在治本,宜健脾、补益肝肾、养心安神为法。

2.研究思路与方法

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在对癫痫的认识上虽存在一定差异,中西医治疗在方法上也各有利弊,但减少患者的痫性发作、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医学界的共同目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癫痫病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尽管如此,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的基本方法。在该病的治疗中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长,寻找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方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加强抗癫痫中药的研究,提高抗癫痫治疗效果

抗癫痫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少痫性发作。西药抗癫痫作用起效快、疗效肯定,经过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用药规律。但目前西药抗癫痫药物治疗存在问题仍然不少,虽然近年来不断开发出抗癫痫新药,仍有20%~30%的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后仍不能控制发作,逐步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因此目前亟待开发出新的药物以提高抗癫痫疗效。从中医分期辨证的角度而言,中医抗痫药物应针对发作期痰热壅盛或寒痰蒙蔽、神元失控、气机逆乱的病机,当从以清热涤痰、醒神开窍或温化寒痰为法的治疗癫痫方药中筛选。此类方药散在历代古籍、现代名家医案和各类临床报道中,多以复方的形式出现,究竟其中哪些是真正具有抗痫作用的,需要经过科学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近年来有关的抗癫痫药物的研究多集中在清肝、熄风、化痰等几类中药,有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抗惊厥效果,如白芍、全蝎、狼毒、柴胡等单味中药有抗癫痫作用,草果、知母配伍…,天麻、石菖蒲等配伍具有一定的抗癫痫效果。可遵循这一研究思路,从中筛选出以单味中药或二、三味中药配合而成的简单复方,进行规范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今后研究中药抗癫痫治疗奠定基础。目前中药抗痫治疗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尚无明确的证据显示出中药具有与西药作用相当的抗癫痫强度。多数患者尚不能完全脱离西药而单纯依靠中药抗癫痫治疗。在这种前提下,中药抗痫药研究的另一思路是中西医抗癫痫药物结合研究,将筛选出的中药与一线的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抗痫效果。

2.2 中西结合治疗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西药抗癫痫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患者需长期服药,有的甚至是终身服药以控制痫性发作。随着临床药物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据报道,西药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有部分药物还可能出现致痫作用。目前报道的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和肝功能损害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疲劳、嗜睡、失眠、共济失调等等,其中头痛、头晕几乎是所有抗癫痫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达20%~30%;皮肤和免疫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疾病等。中药对某些不良反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运用逍遥散、二陈汤治疗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运用舒肝解郁养血安神类中药缓解疲劳、嗜睡和失眠;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头晕症状等等。以西药控制痫性发作,配合中药拮抗西药的不良反应,这也是中药治疗癫痫研究的方向之一。

2.3 注重缓解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西药抗癫痫治疗主要机理是抑制脑内异常放电,以对症治疗为主。通过对癫痫患者的长期追踪调查显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频繁发作造成的影响外,与癫痫病本身伴随的症状和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有关,如许多癫痫均伴有智能减退、兴奋躁动、发作遗留的症状和非痫性发作期即中医学所指休止期的临床症状。在控制痫性发作与维持良好的生存质量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目前医学界达成的共识。中医学认为癫痫虽为发作性疾病,多数患者在发作后和非痫性发作期间均有易疲劳、乏力、记忆力下降、心悸、恶心不欲食等诸多症状。对癫痫病进行分期辨证是中医学中的一大特色,对非发作期病机的认识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认为休止期只是逆气暂未消退,痰、热、积、瘀、惊尚未消除,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未能完全平复,由此所产生种种症状。中医药治疗癫痫以对症治疗为辅,而以调整机体状态为主,既以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可参照癫痫病在休止期的病机特点,针对休止期的主要临床证型,开发出一系列中成药物,成为癫痫治疗的辅助用药。中药很可能在改善患者整体机能状态,纠正体质偏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作为。

2.4 强化原发病的治疗.提高抗癫痫疗效

癫痫患者约有30%为原发性癫痫,而70%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患者往往构成痫性发作控制不良需要长期服药的群体。中药对于其中部分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癫痫的原发病有较为肯定的效果,现有研究显示出中药通过改善原发病而提高抗癫痫治疗的临床效果。如针对其血瘀痰凝的病机,有研究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与涤痰汤加减,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外伤性癫痫取得良好疗效;对于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继发性癫痫,熄风化痰、祛瘀活血等中药可以起到抗凝、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再灌注损伤,减轻脑细胞水肿,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癫痫的作用;对于肿瘤继发的癫痫,在切除术后采用小剂量西药抗癫痫辅以中药活血化瘀,可以促进患者病灶的吸收,促进术后恢复,这也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采用中药治疗原发性疾病、西药控制痫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改善局部供血,减少病灶对脑细胞的刺激,增强皮层细胞的电稳定性,从而减少抗癫痫药物的用量,提高抗癫痫治疗的效果。

总之,随着对癫痫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也认识到以对症治疗为主导的治疗思路存在一定缺陷。中医药重在整体机能的调整,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思路正逐渐为医学界认同。但中医药抗癫痫治疗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如诊断和分型混乱:中医药痫病的诊断仍然沿袭以临床症状为主的诊断方医证候分型不能统一;癫痫分类中西两套体系混杂。评价临床疗效的标准不统一:自定评价标准的现象相当普遍;抗癫痫药物实验研究多,有说服力的临床研究少。以上多种原因使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尽早制定出一套有关痫病的临床诊断、分型、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是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癫痫病研究的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