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宁夏中宁县第五中学 在一次玩钻山洞的体育游戏中,学生给我上了一堂课。所谓钻山洞,是把学生排成四路纵队,男女各半紧靠在一起,然后所有的人都两脚分开形成一个“山洞”。听到信号后,从最后一个同学开始依次钻“山洞”站到最前面的位置。当我宣布规则后,学生的表情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相反,几个女生眼神中还流露出不情愿的意思。我进行完不要太娇气和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后,大家开始玩起来。男生还不错,女生有几个推推搡搡,但碍于我苦口婆心教育的情面,最终还是情非所愿地钻了。这节课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草草收场。 是哪里出了问题?在之后的聊天中,几个女同学告诉我:“我们不想钻别人,也不想被人钻”。说完,眼泪都流出来了。我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便征求她们的意见:“有什么好方法既调节气氛,又使上肢得到活动?”这几个女生果断建议:“两排同学面对面手搭肩膀形成个山洞,女生和男生比赛时,男生可以给我们让出一段距离。这样的话,我们都愿钻!” 第二次准备课时,我索性将同学们按兴趣分组,每组由学生自己选任组长,然后自己决定跑的路线和玩的花样。同学们听后立即沸腾起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策划各自的活动方案。结果,大家在这一节比赛活动课中都发挥得异常出色。在一个小小的篮球场上,各个小组长带领自己的队伍开展着各类体育运动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大家的脸上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同学们确实给我深深地上了一堂教育课。我也在深刻反思,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下他的表现很可能不同。我们天天在讲教育创新,而自己却习惯于墨守成规;天天在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却处处替代学生。我们抱着学生走路,他们永远难以独立地去行走;我们放手让学生行走,反倒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