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7)

 一个没用的老人 2014-09-08

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构图的形式心理,即构图的形式感。形式感是人们对构图形象产生的视觉心理反映。当一幅画面中只有一个物体时,无论它处在什么位置,它都是视觉中心,所以,形象在画面空间中存在形式是构图形式的基础,构图形式取决于对其选择和组合结构,不同的组合结构关系使人产生不同的形式心理。

 

 构图形式心理的运用,对画家感情和画面内容的表达至关重要。画中的“情”主要是通过可视的形式语言传递给观众。客观事物的视觉美点,画家对此产生的心情感受,必然要在构图中寻找相应的合适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形式语言准确表达画家的真情实感,也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和审美价值。

 

第一节 空间的形式心理

 

一、方位的形式作用

 

 构图中,形象在画面中所处的方位不同,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不同的空间力感和运动感。由于形象具有量感,因而它关系到画面的均衡与稳定。

 

 以圆点为例。由于圆点无方向的变化,在构图中只有位置的不同,因而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当圆点位于画面的中央时,上下左右的空间力感达到完全均衡,所以该点给人以悬浮在空间的感觉,画面位置也由于点的位置形成上下、左右空间的对称平衡而具有稳定感(图109A)。图109B中的点使人产生向上飞升的运动感。画面空间失去A图所具有的对称平衡,因而画面也随之增加不稳定感。C图中的点使人产生下降的运动感,在点的“重力”作用下,画面产生重心偏移的不稳定感。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09

 

  点在画面中的飞升与下降的感觉产生的原因,源于人的知觉经验与联想的作用(上为天,下为地);源于画框边线的引力作用(靠近边线的点有被其吸引的力感);源于人的生理上的反映(看上下不同问题时,视觉肌肉运动的感受不同)。

 

 但是,如果在语言的指导下,说B中的点正在下降,C中的点正在跳起,人的感觉也会随之相应出现。这是因为圆点无方向性的缘故。

 

 这种飞升下降两种感觉交替出现的情况在图110中反映得更加明显。但是由于线的形态不同,A、B图给人以一种飘动的感觉,C、D图给人以快速的下降或冲腾发射的运动感觉。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0

 

 如果图中的形象有明确的方向性,或是具体物象,人对它的运动感觉,随着形象的方向而明确,即使形象加上视觉后象的暗示,这种方向感觉在任何语言指引下也不会改变(图111)。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1

 

 构图中的人物形象的方位具有同样的形式心理作用。而且,当人物形象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由于人的知觉经验的重要作用,因此,人物动态和定向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图112)。所以,在表现人物时,方位动态的配合是很重要的。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2

 

 人物靠近左右边线,其方向产生的形式心理是不可忽视的。图113中的两幅画,人物的动态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由于在画中的位置不同,给人的形式心理的感受就不同。因此我们在绘画构图时必须考虑物象在画面中的合适位置。一般情况下,人物面对的前方要空得较多,这样可给人以舒展感(图114)。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3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4 法国 巴斯蒂安·勒帕热《垛草》

 

方位还会影响人对形相性格的感觉(图115)。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5

 

 倾斜的线,给人以倾倒的不稳定的运动感(图116A)。如果靠着边框线,则好像有物体的依托,而产生了相对的稳定性(图116B)。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6

 

画面物象的整体结构与画框倾斜时,使人产生晃动和令人眩晕的不稳定感(图117)。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7画面物象的整体结构与画框倾斜时,使人产生晃动和令人眩晕的不稳定感

 

如果物象定向改变为倒立时,使人产生可怕的不稳定感(图118)。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8

 

二、空间力感

 

 视觉的组合特性,使形象间产生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心理力感。形象成组、成形是互相吸引的关系,反之则是互相排斥的关系。组合成形是元素间力感的联结。

 

1.形象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力感。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19形象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力感

 

2. 引力的联结作用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0引力的联结作用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1引力的联结作用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2引力的联结作用

 

3. 力感的加强或削弱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3力感的加强或削弱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4力感的加强或削弱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5 珂勒惠支《农民暴动》组画

三、面积的形式作用

 

形象位置和画面分割面积,对构图来说至关重要。

面积包含:画面分割面积,形象占有面积

 

1. 画面面积的抽象分割

 

直线中间分割,使画面成为左右或上下对称相同的两个面积,画面平衡。

竖线分割成为两个竖向的矩形,使画面增加竖向的因素。

水平线分割成为两个横向的矩形,使画面增加横向的因素。(图126)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6直线中间分割,使画面成为左右或上下对称相同的两个面积,画面平衡

 

直线偏移分割为面积不等同的两部分,产生大面积向小面积推移压向的感觉,大面积占有对视觉刺激的优势(图127)。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7 直线偏移分割为面积不等同的两部分,大面积占有对视觉刺激的优势

 

 斜线分割,使画面成为角形面积的组合体,各角形面积形式作用将随斜线的角度和底边的大小而不同,有不稳定的视觉感受,有较强的动感(图128)。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8斜线分割,有不稳定的一边

 

 曲线分割,成为不规则的曲线形,凹凸部分互相补位,凸起部分有向对方凹处伸延突进、且为凹方围拢的感觉,画面流动,活泼(图129)。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29曲线分割,成为不规则的曲线形,显示其曲线形的特性

 

 弧线分割的面积,使画面成为半圆形和半环形的两部分组合体,半圆形伸向半环形且为其所包围,半环形将随弧线的伸延而呈收拢或开放之势(图130)。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0 弧线分割,使画面成为半圆形和半环形的两部分组合体

 

 线在画面内闭合性的分割,使其成为完整的形存在于画面中,其形的四周为画面空间所包围。由于人的知觉的选择性,使其成为知觉对象,并显示其自己形相的特征,成为构图的主体的基本形,其余面积成为背景空间。图形与背景有分离的感觉(图131)。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1线在画面内闭合性的分割,使其成为完整的

形存在于画面中,其形的四周为画面空间所包围。

 

 两条以上的线的分割,画面呈现三个以上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面积,其形式感将随着线形的复杂而复杂。且因分割的形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引人注意的程度也不同。线的交叉点,即面的结合处成为注意的中心(图132)。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2 两条以上的线的分割,画面呈现三个以上的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的面积,线的交叉点,即面的结合处成为注意的中心

 

2. 形相占有面积的形式作用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3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4

 

3. 具象与画面空间的关系

 

 构图中抽象分割的面积的形式感,往往由于具象化而为人的知觉经验所代替(图135)。只有当画面形象相对具体时,对画面分割面积的形式感才因知觉经验得以具体化。抽象面积的形式作用也是知觉经验的心理反映,尤其是以色彩有别的面积比相同的色彩面积更能引起人的联想,形式感更强(图136)。当画家利用这种形式感进行构图时,就更能唤起人的知觉记忆,有助于内容的表现(图137、138)。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5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6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7 列宾《伊万雷帝杀子》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138 珂勒惠支 《寡妇》组画

 

4. 形象动势与空间面积的关系

 

 具象绘画构图应重视形象动势与空间面积的关系。构图中的人或物直立于画面中,面向左或面向右时,往往将画面分隔成向背的两个空间面积。当人或物位于画面正中时,左右形成对称的空间面积,画面显得严正而呆板,面向的空间小于背向的空间。一般情况下,构图中人物面向空间的面积要大于背向的空间面积。这样可以使人感到画中人或物有活动的余地的舒展感觉。观众的视线也可以随着人物面向的眼神或动势的引导而顺势向其前方移动,便于内容的展开联结和深化意境(图139)。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39施马里诺夫《你入神地在路边凝视什么》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0 格列柯夫 《机关枪马车》

 

四、视域定向、视高与视平线的作用

 

在一定的透视状态下的写实绘画构图,随视域定向、视高与视平线位置的不同,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形式心理。

 

1. 视域定向的作用

 

 平视:视平线位于画家站立时看出去的效果,引导观众视线向视点集中,使观者感到景物平易自然,与地平面垂直或水平的物体给人以稳定感(图141)。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1  [法国] 马奈 《弗里-贝热尔酒吧间》

 

仰视和俯视则是在平视基础上仰头或低头的观察效果。

 

仰视的效果:如果是画人物,会使其产生崇高感;若画景物,由于视点的降低,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比较明显(图142)。但是由于垂直与地面的物体呈现倾斜,使画面产生动感(参见:《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5)-- 绘画构成原理(之三) ,图94-A)。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2 [意大利]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像》

 

 俯视效果的构图,可使视野开阔,便于布置和展示复杂宏大的场面和多层次的人物群像。“以大观小”,产生深远的视觉感受。如图143和图144,这些人群处在视平线以下,场景较大,很有气势。 但是由于垂直于地面的物体呈现倾斜而是人产生不稳定感,且由于物体有缩短的感觉而不易判断其高度(参见:《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5)-- 绘画构成原理(之三) ,图94-B)。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3 [德国] 柯勒惠支 《织工队》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4 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 《占领总统府》

 

斜视效果的构图,由于表现的物象整体结构与画面框架有倾斜关系,给人以在歪斜的航船上看东西一样,有晃动和极不稳定感(图117)。

 

2. 视高与视平线位置的作用

 

 视高与视平线规定了物象在构图中的陈布方式和透视状态。视平线在构图中的位置对主题对象的形式作用影响很大,对画面空间表现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不同画面地平线位置相同,由于视高的不同,其形式感觉也有差异。

 

① 低视高的视平线位置

 

视平线位于被画人物的腹部以下。

 

如将其视平线置于画面下部,地平线压得很低,近处物体有拉近的感觉,高大的物象易形成仰视效果。画外景时,天空占画面大部分面积,给人以豁亮的感觉,人物在天空背景的衬托下,形体轮廓显明。地面上的景物形象近大远小透视变化大,近处的物象在大小对比及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画家常用此法表现英雄人物或领袖形象,给人以俯身仰视的崇高感觉(图145、146)。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5 蔡亮《贫农的儿子》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6

 

 如将低视高的视平线抬高或置于画面上部,天空缩小地面加大,易于描绘很近处物体,且给人以与物拉开距离的感觉(图147)。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7 曾善庆 《海》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8 苏 阿.杰涅卡 《水兵的反击》

 

② 高视高的视平线位置

 

 视平线位于被画人物的头部以上。

 

 如将视平线置于画面上部或高于画框上边,所描绘的人物景物多在视平线一下,形成近于俯视的效果,便于布置和展示复杂宏大的场面和多层次的人物群像(图149)。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49 李可染 《鲁迅的故乡绍兴城》

 

 高视高的视平线置于画面中间或偏下时,在风景画中时有出现,将地平线压低,地面的景物只能表现中景或远景,大面积的开阔天空往往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中景或远景由于无近景的对比而有拉近的感觉(图150)。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50 [俄] 列維坦 《弗拉基米爾卡——流放者之路》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51 朱乃正 《青海长云》

 

③ 一般视高的视平线位置

 

视平线位于被画人的头胸之间。

 

一般情况视平线置于画面中间偏上或上部,画面构图形象给人以平易自然的感觉(图152)。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7)-----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之一) - 一杯清淡的绿茶 - 一杯清淡的绿茶

图152  伯赛 《女护士》

 

当视平线置于画面下部或将画面上部加大,则使构图增加“仰视”因素。反之,则增加了“俯视”因素。

 

 

(学习笔记《第二节 构图结构的形式线与基本形的作用》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