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研究述评
2014-09-08 | 阅:  转:  |  分享 
  
夸哩_{!/’?

探索与争鸣曩“’77理论月刊2011年第3期

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研究述评

陈娟‘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张爱玲研究可谓“显学”,学界从各个角度进行探析解读,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份量有价值的学术

成果。就目前来看,学界对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研究虽然有关注,也有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文章陆续发

表,但从总体上看,仍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主要就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探讨,认为

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研究过程经历了四类情形,即只言片语的即兴式发挥、概而言之的宏观分析、作品的具

体研究、“落到实处”的研究情形等。通过这样概括和梳理,以期更好地推动当前张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研

究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张爱玲研究领域。

关键词:张爱玲;外国文学;述评

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3_013㈣3

对张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进行只言片语的即兴式发

挥,或者浮光掠影的三两句话提及,大都是在相关谈话或论

述中附带指出。都是一些语言片段。还谈不上真正的研究,

这属第一类情形。

1944年9月《杂志》第13卷第6期刊登的《<传奇>集

评茶会记》嘶己述了《传奇》集评茶会的经过,会谈者之一袁

昌说到,张爱玲的《传奇》有点像法国《红与黑》小说中描写

西洋高等社会细腻的趣味.另一位发言者班工则提起张爱

玲让他想起了赛珍珠,以及尧洛川认为《倾城之恋》对自写

法很特别,有西洋作风。同年12月《海报》苏青的《读<倾城

之恋>:驴认为范柳原的个性有些像《飘》里的白瑞德。1947年

12月刊登在上海《<太太万岁>上演特刊》李君维的《张爱玲

的风气》也说到“我们读张爱玲的小说散文,一如读奥斯加·

王尔德的剧本小说。连带向往了他的风气”。此外,应贲在《<

倾城之恋>演出特刊评论选>中的《倾城篇》中指出:“通过

她,我们闻见了毛罕姆特有的神秘东方性洋味。”可以看出,

这些即兴式语言片段带有阅读者鲜明的直观感受性。

夏志清称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驴中提到张爱玲与不少西方作家的比

较,认为张爱玲“同珍·奥斯汀一样,态度诚挚,可是叉能冷

眼旁观;随意嘲弄,都成妙文”、“表面上是写实的幽默的描

写,骨子里却带一点契诃夫的苦味”,以及在《张爱玲的短篇

小说妒中,夏志清认为张爱玲《金锁记》的技巧堪与《包法利

夫人》的作者福楼拜相比。此外,还指出张爱玲阅读萧伯纳、

韦尔斯、赫胥黎的书。一虽然也只是在只言片语间将张爱玲

与西方作家作比,但夏志清的见解无疑颇富启示性。

水晶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与《张爱玲未完》应该说是从

比较文学视角研究张爱玲的极具创意之力作。在《张爱玲未

完:沪中,水晶多方面地提及张爱玲与某一外国作家的比较,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天也背过脸去

了》在分析阿小时,联系到福楼拜的《一颗简单的心》,认为

采用了《包法利夫人》中双层结构式的写法。《战火与雨的赐

予》认为《倾城之恋》是可以和王尔德的一些驰名的喜剧相

提并论的。《读张爱玲新作有感》认为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相

埒,“奥斯汀婉约些。而张在有些时候(尤其以早年为最)显得

扬厉铺张些”,以及在谈及《半生缘》中曼桢的一段囚禁生活

时,联系到马克·吐温,认为他们将幼年的类似经验,投射在

文本的相关情节中,此外,水晶还认为《半生缘》有两处细节

受到爱伦·坡和亨利·詹姆斯的影响。《象征与“横征”》略微

提到张爱玲跟卡夫卡和劳伦斯的比较。《生死之间》认为

《色,戒》女主人公佳芝在生死关头,像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中的艾玛,或者康拉德笔下的吉姆老爷、诺斯托木,以及

“《色。戒》使我想起南美作家JorgLuisBorges和Robbe—

Grillet的那些故事,因张女士平El杂学旁搜,手不择卷,像

曹雪芹那样好学,或可翻阅过这两位现代西洋名作家,也难

说的”。在《张爱玲的小说艺术:》Iq中,水晶更是从神话结构、

象征、弗洛伊德思想、性的狂想、恋物癖、自然主义等角度对

张爱玲文本进行多方位解读,其中《<炉香>袅袅<仕女图>:

比较分析张爱玲和亨利詹姆斯的两篇小说》是学界较早的

对张爱玲与西方作家创作进行具体比较的研究论文。在此

文中,水晶从人物、背景出发。兼及题旨、小说艺术,比较研

究《第一炉香》和《仕女图》的异同。可以看到,虽然水晶对张

牛作者为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130·—

万方数据

爱玲与外国作家关系进行专门具体比较的研究论文只有

为数不多的一两篇.相关言语也大多是在其他主题论述中

即兴提及的.但从他在论述中所洋洋洒洒提及的外国作家

名字数量。以及其中极富启示性的对比,可以说,水晶在张

爱玲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

当然.除了夏志清、水晶,很多研究者都在相关论述中

三言两语地提到张爱玲与外国作家的关联,如刘川鄂《张爱

玲传》、万燕《海上花开又花落——读解张爱玲》等,但他们

也大都是浮光掠影的点到为止,没有进行详细的深入分析。

虽然学界对张爱玲创作受到西方影响这一问题的认识是

充分的,如很多论者都讲到张爱玲小说的心理刻画、弗洛伊德

思想、现代性等特征,但即便大抵知晓张爱玲创作与西方文学

的某种潜隐关系,却往往在具体论述时语焉不详.可能因为这

种联系的复杂与隐蔽,所以通常是进行概而言之的宏观分析。

未结合文本就张爱玲与某一外国文学的关系给出确切的论证

及专门细致的探讨。就目前来看.有关张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

的研究专著,并不多见,相关的恐怕只有《张爱玲与现代主义:》目

这样为数不多的论著。不可否认此书对张爱玲创作中现代主

义特征的研究价值。论者对张爱玲小说现代主义“不完全形

态”的把握.以及张爱玲创作中现代主义与民族传统、通俗化

的关系进行了较细致的分辨和剖析。但虽然着力探讨张爱玲

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却并没有结合外国作家作品对张爱玲作

品的现代主义特征作出实证解滨.也就是说.论者在论述中仅

粗略提及张爱玲受到活跃于一战后欧美文坛作家的影响.而

未详细探究张爱玲创作中所呈现的现代主义特征是受到西方

哪些作家作品的影响,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征何在.仅是宏观

论述几个特征。而且对张爱玲所阅读外国文学的评析也欠准

确。如“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提过包括托尔斯泰、奥涅尔、

威尔士、赫胥黎、梅特林克、萧伯纳、契诃夫在内的为数不多的

几位外国作家(20世纪70年代张爱玲还提到过乔伊斯)。他

们的作品对张爱玲创作的直接影响很微弱”.实际上。张爱玲

在其文章中提过的外国作家远远不止这几位。①

除了上述两类研究情形,学界对张爱玲与外国作家作

品的具体研究并不是无人涉及,而是逐步发展,并呈上升态

势。除了上文提及的水晶《<炉香>袅袅<彳士女图>》,自上个世

纪80年代以来。就不乏数量可观的研究论文。尽管我们没

有必要在这里对张爱玲与某一外国作家关系的研究成果

做全然详尽、滴水不漏的描述,但是为了可以对研究对象有

尽可能多的了解和相对明晰的把握。我们还是要逐次对相

关代表性内容进行概要评析。

在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探讨中。毛姆一直是重要

的研究对象,这也是较有成果的。吴晓宁的《张爱玲与毛姆》

从张爱玲与毛姆的家世、性格及时代背景的相似谈起,具体

比较张爱玲与毛姆及其创作,指出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

同.两位作家对人性弱点有不同表现。于青在《张爱玲小说

艺术漫谈》中认为曹七巧的心理变态,罗杰的性苦闷,以及

小寒对父亲的变态爱恋,都是张爱玲运用毛姆式的视角观

察人生的写照.此外,于青还比较分析了《宝贝》与《红玫瑰

与白玫瑰》中男主人公,认为他们在高贵的外表下都掩藏着

卑贱的灵魂,以及张爱玲《倾城之恋》与毛姆《遭天谴的人》

结局相似、构思相同。两者在人生视角方面有共通之处。韩

蕊的硕士论文《张爱玲与毛姆小说比较研究》则主要从创作

道路与创作思想的形成、创作共同的主题指向——趋恶的

人性、故事性结构与反高潮情节、审美与审丑的矛盾与统一

四个方面阐释二人创作中的异同。还要提到的是,刘锋杰在

《从毛姆、卡夫卡到张爱玲——弓长爱玲的现代性之发生》中

将张爱玲与毛姆、卡夫卡进行对比解读。认为张爱玲喜爱毛

姆的缘由是他们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有着十分相似的一

面.并对毛姆对张爱玲的创作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有精彩论述。相关论文还有《试论毛姆与张爱玲

创作的异同》、《论毛姆对张爱玲的影响》、《镜水中的现实建

构——论张爱玲与毛姆的小说》、《人间无爱——毛姆和张

爱玲对人性的认识》等等。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论者都清

楚地认识到了张爱玲与毛姆的创作关联。在解读中也重视

对文本的对比分析,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是进行同异的平

面比较。存在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的现象,这意味着有关毛姆

对张爱玲创作影响的研究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问。

在张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的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作

家除了毛姆。还有劳伦斯、勃朗特姐妹、奥斯汀、紫式部等。

在将张爱玲与劳伦斯的对比解读中,《扭曲的女性与反

抗的女性——<金锁iE>与<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异同论》指

出张爱玲和劳伦斯都是描述女性生存状态及命运的作家,其

各自作品《金锁记》与《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都是对女性畸形

生存状态的充分展现,曹七巧和查太莱夫人的不同反抗,带

来不同结局。虽然论者指出了这两篇小说的相关特征。但正

如标题所指.仅对两部小说的同异进行归纳概括,流于表面,

而没有深入探讨。《不幸婚姻下的吉特鲁德和七巧》主要就

《儿子与情人》中吉特鲁德与《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的

相同点进行分析.指出在不幸婚姻下,两位女性都由天真浪

漫的少女变成变态的母亲,探讨造成这种转变的外因和内

因.对比分析她们身上反映出来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反叛意

识。同样论述也较平面化,没有涉及人物在不同文化社会语

境下所形成的相异之处。此外,《“他者”的欲望——女性主义

视野下的dL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之比较》、《传统与现代的

激情交叉点——张爱玲与劳伦斯创作简析》、《“情结”学说的

演绎和超越》、《劳伦斯与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人性观及女性

观》、《转型时期作家对人性的揭示——顿劳伦斯与张爱玲的

前期创作》、《论转型时期劳伦斯与张爱玲的创作共性》、《试

析dL子与情人>与<金锁记>中母亲原罪意识之表现》、《劳伦

斯与张爱玲小说之女性观探微》等等都就张爱玲与劳伦斯的

创作相同之处进行了相关探讨。事实上,张爱玲虽并未与劳

①对张爱玲所阅读接触的外国作家作品,笔者在博士论文中进行了细致梳理。

一131一



万方数据

恍’镄

,f厶’雄

拆零;争喧煞“!兰里啦月千!呈塑!皇差刍期一

伦斯会面。但她却是熟读劳伦斯作品的。但上述论者在论述

中却大都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他们都是从平行研究角度对张

爱玲与劳伦斯作品的同异进行对比分析,当然,我们并不否

认平行研究的价值.只是当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对二人进行探

讨时.更能从中体悟出文学流变的深层含义。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以情感为

切人点.从自卑与孤独、金钱与爱情、变态与复仇、乡村与城

市、希望与绝望等五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与《金锁记》的相

同之处进行平行分析研究,虽不乏创见。但要补充指出的

是。张爱玲读过《呼啸山庄>,并曾将之改编为剧本《魂归离

恨天》,从这一点出发研究二者创作关联。我们是否可以从

中获得更多体悟。《夏洛蒂·勃朗特与张爱玲作品的婚姻观

之比较》则通过对夏洛蒂·勃朗特与张爱玲不同人生经历及

其代表性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恋爱观之比较。从女性意识、不

同的人生态度等方面揭示出她们婚姻观的异同,这些都主

要属于平行研究范畴。此外,将张爱玲与奥斯汀对比解读的

相关论文有《绣在屏风上的鸟与倔强的灵魂——张爱玲与

简·奥斯汀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我们人是多么小,

多么小!’._一社会学和心理学视野中的张爱玲与奥斯丁》

和《J顺从姿态下的女性意识——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的

女性意识之比较》等。主要从女性意识、心理学角度比较张

爱玲与奥斯汀及作品。黄玲青的《张爱玲小说与<源氏物语>

对读》哇要运用比较文学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

的研究策略,对张爱玲小说与《源氏物语》进行分析解读,梳

理张爱玲的人生道路和诗性情怀。

将张爱玲与某一外国作家进行平行比较的研究论文还

有很多,如《东西方女性婚姻爱情叙事比较——张爱玲<倾城

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花凋>与<善良的乡下人>

“女畸人”创作之平行研究》、《独自与死亡—一从安德森<森

林之死>到张爱玲的<花凋>》、《殊途同归神交与往——缸尔

芙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寂寞将何言——号长爱玲

与伊迪丝·沃顿及其作品中人物边缘地位之比较》、《哈代和

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探析》、《妥协的或不妥协的男女之

爱——<色·戒>与<海的沉默>之校读》、《中韩现代女作家作

品中的内在意识比较——姜敬爱与丁玲、萧红、张爱玲比

较》、《林芙美子与张爱玲女性意识之比较》、《缺失性母爱与

女性创作——杜拉斯和张爱玲的比较性研究》等等。

不难看出。这些研究成果大体是从平行研究角度来探

讨的。不可否认。平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拓展了张爱

玲研究领域,但相比之下,高全之的《本是同根生——为<十

八春>、<半生缘>追本溯源:》霸、刘志荣、马强的《张爱玲与现

代末日意识》及苏友贞的《张爱玲怕谁?》则是从影响研究的

角度。深入细微地探析剖析张爱玲创作特征及价值的精彩

研究论文。高全之的《本是同根生》以张爱玲自言《十八春》

与《半生缘》的故事结构采自美国小说家约翰·马宽德的长

篇小说《朴廉绅士》的史料为立论基础,紧扣文本,从叙事时

序、人物关系、情节片段、关键语句四方面细致分析《十八

春》、《半生缘》对《朴廉绅士》的摹仿,并进一步分析了张爱

玲在对中西文学综合吸收借鉴中的调整和转化,让人信服。

苏友贞的《张爱玲怕谁?》也不乏创见,但所述内容大体和高

全之相似,主要对张爱玲《半生缘》与马宽德《普汉先生》进

行文本细读.探讨相似的题材与故事,如何在两位作家的手

中,捏造出了不同的作品。此外,高全之在《张爱玲小说的时

间印象》k文中第5至第7节探讨了张爱玲小说中的时间

旅行,认为这有来自于威尔斯科幻小说的影响。刘志荣、马

强的《张爱玲与现代末El意识》在论述张爱玲的“末El意识”

时,从文本细读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威尔斯对张爱玲的创作

影响,读来发人深省。解志熙在《“反传奇的传奇”及其他》中

认为张爱玲从好莱坞罗曼司影片及其文学原著《蝴蝶梦》

《乱世佳人》中吸取了西方现代罗曼司叙事的成功经验,并

有意点染东方化的笔墨、意象和情调。转化得颇为圆熟。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类将张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落到

实处”的研究。切实地扩展了张爱玲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论

述的主体是从平行研究的角度.将张爱玲与某一外国作家

进行异同对比;(2)很少有人就张爱玲所接触的外国文学进

行系统梳理.以致影响深入探讨张爱玲与外国作家的创作

渊源;f3)在具体剖析外国作家对张爱玲的影响时,虽然有一

些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发表.但仅局限于大家所熟知的毛姆。

以及张爱玲《半生缘》对马宽德《普汉先生》的借鉴,及间或

在其他论述中附带提及到的威尔斯。无暇其他。

至此.也就形成了张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现状的第

四种情形.即虽然有很多关于张爱玲与外国作家比较的研究

论文.所涉及的外国作家却又大多不是张爱玲所自言好读

的。那些张爱玲所熟知喜读的外国作家作品。还迟迟未能全

部进入研究者视野。如有关张爱玲与萧伯纳、赫胥黎的研究

是前人很少涉猎的。即便有提到,也仅仅是在相关探讨中只

言片语的提及,而未进行过多的详细分析;对威尔斯,虽然有

关注,但是在相关论述中附带谈及探讨,系统而深入的实质

性剖析还相对较少;对张爱玲与劳伦斯的研究则主要是在平

行对比的层面上进行同异的归纳。对已经关注的毛姆,则有

研究视角单一的倾向,真知灼见的成果还不多。这就使得张

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广度。

从总体上看.学界对张爱玲与外国文学关系的研究还

是简单和不明确的.这在张爱玲研究成果看来已经“硕果累

累”的今天,似乎有点不太对称。在当前研究现状下,如何看

待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更好地推动当前研究发展,是

一个亟待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q.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夏志清_中国现代小说史I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f3】刘绍铭.再读张爱玲fq.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4】水晶涨爱玲的小说艺术M名北:大地出版社,1973.

【5】水晶.替张爱玲补妆【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6】陈晖.张爱玲与现代主义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4.

f7l黄玲青.张爱玲小说与“源氏物语”对读t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9.

【8】高全之.张爱玲小说pvq.厶北:麦田出版有限公司,2008.

..132-

责任编辑肖利

万方数据

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研究述评

作者:陈娟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名:理论月刊

英文刊名:THEORYMONTHLY

年,卷(期):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lyk201103039.aspx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