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月光如炼的光顾,那种享受,有着更柔、更美、更精妙的感觉。偌大的地球,是生命诞生的摇篮;环绕地球运行的月亮,也自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仰首浩淼如烟的月华,吸纳了自然至纯至美的颜色,融入了时代与远古的气息,传记着生命繁衍与消亡的全过程,自自然然,也成了历史岁月的的博物馆。月亮,既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记录着社会发展变革的盛衰史。
隽永的月光,崇尚自然,追求简单。看月亮穿云破雾的缓缓西行,纤巧且柔曼的月色,形体柔美的线条看似不堪一击,但她刚柔相济,谦和内敛的气息,以及在夜幕折射下半透明的幕墙,既弥漫着古典传奇的色彩,又闪耀着现代摩登的光环。细细品鉴夜幕下白练一般的月光,洋洋大观,潇洒自如,时而月光浩淼,时而荧光琉璃,纵使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有着不凡的艺术魅力。
当月上枝头,透过朦胧的光晕,月亮中的广寒宫依稀可见,桂花树下捣药的嫦娥与蹦跳的玉兔,也格外的清晰可辨。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月不仅为宫廷和贵族所奉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并逐渐影响到民间。到了唐代,严谨的祭祀演变成了轻松地欢娱,中秋赏月、吟月、玩月已颇为盛行。到了宋朝,中秋节正式形成。宋代的中秋夜市、赏月游人通宵达旦的络绎不绝。明清之后,以月寄情,伴月则成为了人们渴望团聚和幸福的行为。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朝诗人杜牧这首名扬千古的诗篇,把江南温婉的秀色,扬州的绝代风姿,一幅画卷似的,勾画的夺人魂魄,那一轮温婉的月,以及月下美丽的景,美轮美奂,多么的令人神往。赋古、复古,自是重拾古人的赏月吟诗咏怀为乐事,吟月作画来尽显心情。(
东方文化的月圆之夜,代表着思念、乡情、爱情与团圆。相比之下,古人认为掌握了月亮阴晴圆缺等等天象的秘密,也就自然而然获得某些神赋的力量。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神话传说中,古人口中的月亮叫月光菩萨,月光娘娘,或者月姑,源于古人原始信仰中对天体的崇拜,那些昼伏夜出的月亮,有着无可匹敌的力量与变幻莫测的光环,不仅能够让女人受孕,也能够让人穿越时空,因此,月亮自古就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在中华的语境下,我国的探月以嫦娥命名,需要嫦娥奔月,绕月,落月,有嫦娥奔月的吉祥与寓意,不同的是,比嫦娥奔月多了至关重要的“回”,也标志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执着与追求。从观月到登月,从远距离的崇拜到近距离的接触,正如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他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多少年来,月亮寄托了人们多少梦想,就是这样一个月亮,让我们魂牵梦绕,执着与想象。人类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未知的探索,或许都来自于仰望星空的一时间。
今晚,明月高悬、皎洁、神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值此中秋佳节的喜庆日子里,在此,借苏东坡的一句诗词祝福散文网的全体文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朋友们,让我们一道携手幸福,共筑美好;并祝愿大家中秋快乐,团团圆圆,人圆家圆,事事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