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 | 小楷极则洛神赋 (十三行)

 醉吟墨斋 2014-09-09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


书法君: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为其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盛名千年不衰。此书笔画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宕,体势秀逸舒展,虚和简静、灵秀流美。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缜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顾盼有致又遒劲有力,神采飞扬。明人安世凤《墨林快事》评其书曰:“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


先欣赏作品,后面有更详细的介绍。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了解王献之


王献之,(344一387年),东晋人,字子敬,小名官奴,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羲之第七子。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用功精深,别创新法,自创一格,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著名。


谢安任中书监总揽朝政时,献之出任长史,后又外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不久,又征拜中书令。死后由族弟王珉代其官,世人因此称王珉为小令,献之为大令。


王献之早年与表姐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却受累极隆的家族名望与才气相貌,深受新安公主的爱慕,被逼离婚另娶。献之自残双脚相抗议,仍然拗不过当朝诸公的强压,铸就一生的悲剧。


“旧时王谢堂前燕“一句中,”王“便是琅琊王家,与谢安一族是东晋最知名的士大夫贵族。王献之更是才华卓越,年纪轻轻就当宰相(中书令),又是“驸马爷”,可惜43岁早亡,令人唏嘘。


王献之作品地位


在南北朝时期,王献之的声望一度超过了他的父亲。时光流转,到了唐朝,由于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作品,王献之受到了冷落。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二王父子,他们的待遇竟然天壤之别。唐朝宫廷征集的王羲之书法作品,装裱起来竟然有三千多卷。而王献之的作品,在唐朝的宫廷里,仅仅只是“仅有存焉”。


三百年后,才迎来了王献之的时代。


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光义留心翰墨,他是中国帝王中了不起的书法家,书法成就不在唐太宗之下。赵光义购募古代先王名臣墨迹,并命朝臣摹刻了著名的《淳化阁帖》,王献之的书法才第一次得到全面的保护。《淳化阁帖》中,二王的书法占了一半,王献之的书帖存有七十三件。但经过后人的考证,这其中有二十八件,不是伪作就是他人的作品。


接下来,王献之又遇到了第二个贵人。


在北宋宣和年间,当时的宋徽宗成为王献之的“崇拜者”,在《宣和书谱》中,搜录王献之的作品达到八十多件。遗憾的是墨迹本都没有保留下来,硕果存留的仅有七件,而且还都是摹本。


《洛神赋》十三行版本流转


《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拔,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玉版十三行》墨迹本宋元时代有两本,一本是晋麻笺本,一本为唐硬黄本,上有柳公权跋,疑为柳公权临本。


晋麻笺,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頫所得,定为王献之真迹;唐硬黄纸,后有柳公权等人题跋,赵孟頫定为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现传无柳公权跋本的石刻,都推“碧玉版本”最为精湛。


“碧玉版本”明万历间出土于杭州西湖葛岭南宋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所以,后人认为是贾氏所刻。此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称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他石花处亦自然清晰,现藏首都博物馆。


世传还有与此相同的一本,号称“白玉版本”,笔划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剥落处有刀刻的痕迹,可知是一种翻刻本。


《洛神赋》十三行评析


相传王羲之曾写《洛神赋》,作为家传临摹的范本。王献之也喜欢写《洛神赋》,但是流传下来的版本,仅存13行,其中尤以碧玉版最为珍贵,被称”碧玉版十三行“。


从书法线条的角度看,《洛神赋十三行》比之钟繇、王羲之更显妍丽流美。其匀致纤长的点画,流淌着小篆血统中的笔法传承,具有着很强的质感,整体雅逸秀丽、不臃不滑,后人评其“精丽绝伦”,为“小楷之极则”。


王献之的《洛神赋》虽然是小楷作品,却是小字向大里写,大开大阖,于舒展飘逸中见优雅大度。虞世南的楷书便得益于此,《孔子庙堂碑》有明显的《洛神赋》影子。


王羲之的书法,在结构上重中正之姿,有堂皇大气。而在王献之的笔下,却变竖取横,取其开阔,在点画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关系到字形体势的长笔,被王献之无限地夸张。


比如长横,其势略向右上倾斜,似欹反正,并带有一定的上弧度,如“晋”、“甫”、“书”、“翠”等字。


在撇、捺等笔画上,如“余”、“吟”、“长”、“左”、“人”等字,被向两翼大幅度舒展。


另外,此帖中的钩笔峻利而挺拔,笔力雄健,观之,劲爽之气扑面而来。如“诚”、“或”、“我”、“飞”等字。


在折笔的表现上,他遵循源于秦篆的笔法,基本上保留了用笔上圆融自然、婉转遒媚的特征。


楷书布白,最大的难处在于“疏密”二字。苏轼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文徵明也说:“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 在布局谋篇、疏密经营方面,王献之无疑是顶尖级别的高手,结体宽绰舒展、典雅大方,无不恰到好处。


虽然与乃父在风格上存在差异,王献之的书法并没有完全脱离魏晋笔法的藩篱,他对家学乃至古人书法的继承是极深刻的。


只不过,他吸收钟繇、王羲之的书法精髓之后,结字上变纵取横,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钟繇楷法上古拙的笔意,而取之以爽利劲健,在钟繇、王羲之书法风行的当时,这需要很大的气魄,具有极大的突破性意义。


本篇中有部分材料选摘自网络,包括王永贵先生文章。经书法君重新修改后加入本文,由于时间关系,行文之间可能存有生硬之处,欢迎留言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